一种夹持和提升飞机机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2784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夹持和提升飞机机轮的装置,由通过水平销轴铰接在飞机牵引车后车身上、对称设置的带有托底板的提升臂、前夹持辊轮、后夹持辊轮、液压缸等构成,供无杆式飞机牵引车使用,其特征是:在提升臂(3)的中部经销轴铰接着的前控制臂(8)和后控制臂(15);前控制臂的上端的心轴上套装着前夹持辊轮(12),下端固定着棘轮(9),棘轮的棘齿向牵引车后车身方向倾斜;在提升臂(3)上铰接了弹簧压紧的棘爪(5)和控制卡板(10);后控制臂(15)的上端设有球铰(17),下端与液压缸(7)的活塞杆端铰接;液压缸的缸筒端铰接在牵引车后车身的下部;在提升臂的下部后控制臂下端后方设有挡块(16);后夹持辊轮(28)的心轴固定在立座套(25)的上端,立座套的中部设有带球绞(27)的摇臂(24),下部固定着扇形凸轮(23),该扇形凸轮的工作面由一段垂直于后夹持辊轮轴线的平面和一段与立座套内孔同轴的圆柱面构成,两段之间圆滑过渡;立座套(25)套装在立座轴(22)上的销轴(26)外,立座轴通过销轴(21)铰接在提升臂的下端;前夹持辊轮及在提升臂上的各铰接销轴的轴线互相平行,并均垂直于提升臂的摆动平面;在提升臂的下端装有滚轮(20),它的轴线与提升臂的摆动平面平行,但偏离于处于提升臂的托底板(18)的垂线相对于牵引车车身方向向后倾斜,该滚轮的外圆柱面与扇形凸轮(23)的工作面相接触;后控制臂(15)的上端和立座套(25)的中部的摇臂(24)之间通过球绞(27)和(17)铰接着连杆(19);上述机构均成对地相对于牵引车纵轴对称设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航空特种车辆专用设备。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杆式飞机牵引车夹持和提升被牵引飞机机轮的装置。无杆式飞机牵引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在地面移动飞机的新型设备。它在作业时用夹持和提升飞机机轮的方式使牵引车与被牵引的飞机联结,两者之间不再需要传统的牵引杆。其主要优点是利用飞机重量增加了牵引车驱动轮的附着重量,缩短了牵引车—飞机机组总长度和简化了牵引车联结和脱离飞机的操作过程。夹持和提升被牵引飞机机轮的装置(以下简称夹持提升装置)是无杆式飞机牵引车的关键部件,它不仅要在联结被牵引飞机时将其机轮(通常是前轮)安全可靠地夹持住并提升离开地面和在脱离飞机时完成逆操作,还需要在牵引车和飞机之间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现代无杆式飞机牵引车的夹持提升装置多采用由液压缸驱动的辊轮系统纵向夹持飞机机轮的方式,其主要工作部件是设置在飞机机轮前后方的两组夹持辊轮和带有托底板的提升臂。前后夹持辊轮用于控制飞机机轮的水平位置和传递牵引/制动力,托底板则承担机轮重量。装有纵向辊轮夹持提升装置的无杆式飞机牵引车与被牵引飞机典型的联结过程是(1)开启夹持提升装置的后夹持辊轮向外摆动开启通道,牵引车驶向被牵引的飞机,飞机起落架由左右后夹持辊轮中间进入夹持提升装置,直到机轮接触到托底板后缘;(2)牵拉左右后夹持辊轮向内摆动关闭通道,并接触飞机机轮后部,推动飞机机轮向前滚上托底板;(2)夹持左右后夹持辊轮推动飞机机轮在托底板上前移直到飞机机轮前部被前夹持辊轮组挡住为止,飞机机轮即被夹持在由前、后夹持辊轮组和托底板形成的夹持空间内;(3)提升夹持提升装置连同被夹持的飞机机轮和起落架一起向上运动到在离开地面一定的高度,牵引车即可牵引或顶推飞机在地面运动。牵引车脱离飞机的操作为上述联结操作的逆过程夹持提升装置连同飞机机轮下降到底,后辊轮组开启形成通道,飞机机轮滚下托底板回到地面,牵引车驶离飞机。已知的辊轮纵向夹持提升装置的机构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有两种。第一种为上述开启/关闭、牵拉/外推、夹持/释放和提升/下降飞机起落架的4个基本动作分别设置了液压缸或液压马达,通过行程开关或行程阀切换液压油路使得这执行元件顺序动作并控制其运动行程,如EP0309761、US36734、WO90114266、US4917564等。此种机构需要较多的液压和电气元件和较复杂的液压和电气系统,且对于控制元器件和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某一行程开关、液压换向阀或控制系统动作失灵,很容易出现顺序错乱的误动作,直接威胁被牵引飞机的安全。而为防止误动作而设置的各种电子监控设备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过于烦琐的电子设备还带来抗干扰和电磁兼容性方面的困难。第二种以一套机械联动机构完成夹持-提升动作及其逆动作。如以本技术的第一设计人作为第一专利技术人注册的专利技术专利(ZL92107227.9),采用在一对在直线型导轨上滑动的外滑套和偏心滚轮的组合机构控制后夹持辊轮组的摆动和整个机构的提升动作。简化了液压和电气控制系统。但已知的机构均未能联动控制前辊轮组的动作,不具备自动匹配机轮尺寸的功能。当需要夹持直径不同的飞机机轮时,只能用人工方式调整前夹持辊轮的位置,操作不便且有风险。此外还由于采用了较多的平行滑动副而增加了部件的复杂性和制造难度。且该机构液压缸受力状态不好(提升时活塞杆受拉力),致使结构较为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一种由一组液压缸驱动的机械联动型的辊轮纵向夹持提升装置。它用铰接在提升臂上的前、后控制臂分别控制前、后夹持辊轮组的运动。前、后控制臂相对于提升臂的摆动又分别受到棘轮机构(对于前控制臂)和挡块(对于后控制臂)的制约。当液压缸的活塞杆外伸时,后控制臂先是绕铰接点摆动,经铰接在其上端的连杆牵动装有后夹持辊轮的立座套运动。通过立座套上的扇形凸轮和倾斜地安装于提升臂端的滚轮的控制,后夹持辊轮先是向内偏转,关闭飞机机轮后方的通道,然后转换为绕水平轴线沿圆弧由后下方向前上方的摆动。其间后夹持辊轮接触并牵拉飞机机轮滚上固定在提升臂下方的托底板,直到后控制臂的下端与提升臂下部的挡块接触为止。后控制臂接触挡块的同时还触动控制卡板机构释放一个弹簧加压的棘爪,该棘爪单向制动前控制臂上的棘轮,阻止前夹持辊轮组在飞机机轮推动下继续前移。这样飞机机轮即被夹持在彼此间已不再有相对运动的前、后夹持辊轮和提升臂上的托底板之间。此后液压缸的活塞杆继续外伸,通过上述挡块施力推动提升臂连同被夹持的飞机机轮一起向上提升。与已知的各种夹持提升装置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结构简单易造。整套夹持提升装置按模块方式构成,全部动作仅用一组液压缸驱动即可顺序完成,与牵引车后车身之间的连接只需2组4个铰接销轴和一对液压软管,整体性好,机械装置和液压系统均很简单;各构件多处于有利的受力状态,可做得比较轻巧。主要部件为仅需加工销孔的铰接杠杆和焊接结构件,制造成本低;2.动作安全可靠。装置中没有采用复杂脆弱、对使用环境较敏感而易出故障的行程开关和行程阀之类的精密控制元件及系统,完全靠简单皮实的机械机构实现动作的衔接,各相关动作之间互相联锁,确保前一动作未到位时后续动作不可能开始,反之亦然;3.适应性好。本技术的机构原理适用于大中小各种级别的无杆式飞机牵引车。它用简单可靠的棘轮机构控制前夹持辊轮的位置,实现了对被夹持机轮直径的自动识别和无间隙夹持,前、后夹持辊轮的弧线运动的夹持动作方式则显著扩展了同一套机构所能可靠夹持的飞机机轮直径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夹持了被牵引飞机机轮时的带局部剖视的立体图。由于本技术涉及的机构及其动作是左右完全对称和同步的,故图中仅标注了一侧的零部件和结构要素的编号;图2是本技术装置本身的立体图,此时后夹持辊轮处于开启状态。图3是本技术装置的后夹持辊轮处于开启状态,准备夹持提升飞机机轮的带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装置的后夹持辊轮与飞机机轮接触,开始牵拉飞机机轮的带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装置的前、后夹持辊轮和提升臂托底板将飞机机轮夹持到位的带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装置将被夹持的飞机机轮提升到位的带局部剖视的侧视图;图7是附图3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显示了后夹持辊轮处于开启状态时立座套上的扇形凸轮和提升臂端的滚轮之间的关系,此时扇形凸轮的圆柱面段工作面与滚轮接触;图8是附图5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显示了后夹持辊轮处于关闭和夹持状态时立座套上的扇形凸轮和提升臂端的滚轮之间的关系,此时扇形凸轮的平面段工作面与滚轮接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叙述。本技术的装置的机构和动作相对于牵引车纵轴完全对称和同步,对于一侧的描述内容均完全适用于另一侧。图1中左端牵引车后车身1的上部经水平销轴2铰接着带有托底板18的提升臂3。提升臂3可绕销轴2在垂直平面内摆动。在提升臂3的中部经销轴10铰接着前控制臂8;经销轴14铰接着后控制臂15。前控制臂8的上端固定着一根心轴,心轴上套装着前夹持辊轮12;前控制臂8的下端固定着棘轮9,它的棘齿向图中逆时针方向倾斜。当弹簧4压紧的、铰接在提升臂3上的控制棘爪5接触棘轮9的棘齿时,棘爪5只允许棘轮9连同前控制臂8及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意苏怡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阳光之路特种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