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货运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408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货运输设备,包括箱体和开闭机构;箱体包括底架、位于底架上方的顶端、连接于底架与顶端之间相对而设的两侧板,以及连接于底架与顶端之间分列于前后两端的前端和门端;所述顶端设有透气孔,所述门端设有可翻转开合的活动门;开闭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上,与所述活动门连接以驱动活动门翻转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货运输设备可以实现方便、快速的装卸货。通过开闭机构可以控制活动门的开启和闭合状态,简化操作,减少操作人员。散货运输设备为一个整体结构,便于结构的密封。顶部透气孔保证箱体内外空气的流通,降低易燃、易爆产物的聚集浓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可靠、空气流动性好、密封性好、方便高效率地装卸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货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在运输散货时,为了方便,一般将其通过装进聚合物编织袋、自卸车、标准集装箱进行运输。这样可满足一般危险品散货的运输,但是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某些特殊危险品散货会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不断的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易燃、易爆的产物,聚集在密闭的空间内无法释放,最终达到一定的混合浓度后,发生自燃,甚至是爆炸,对于此类危险品散货运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其次,散货运输装备不论在装货、卸货方面效率低下,需要较多的人工在现场操作完成,特别是危险品散货的装卸现场操作人员越多,带来的危险可控性就越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空气流动性好、密封性好、方便卸货、高效率的散货运输设备,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货运输设备,包括箱体和开闭机构;箱体包括底架、位于底架上方的顶端、连接于底架与顶端之间相对而设的两侧板,以及连接于底架与顶端之间分列于前后两端的前端和门端;所述顶端设有透气孔,所述门端设有可翻转开合的活动门;开闭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上,与所述活动门连接以驱动活动门翻转开合。优选地,所述开闭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活动门的两侧而驱动活动门向外翻转打开或向内翻转闭合。优选地,所述开闭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驱动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别铰接于所述侧板上,且铰接点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的铰接点靠近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的端部;所述驱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以驱动第一连杆转动,通过第四连杆的传动带动第三连杆运动,而驱动所述活动门翻转。优选地,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一滑槽;所述滑槽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驱动连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滑槽中,并在沿滑槽移动时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优选地,所述滑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驱动连杆竖直穿设于滑槽中;所述第一连杆中部设有滑动孔,所述驱动连杆的上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适配地容置于所述滑动孔中;所述驱动连杆沿所述滑槽竖直移动时,所述凸块沿所述滑动孔移动。优选地,所述门端还包括位于所述活动门上部的固定门;所述活动门的上端通过铰链与所述固定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活动门的上端。优选地,所述散货运输设备还包括手动锁紧机构,所述手动锁紧机构位于所述门端的侧部并对应于所述活动门的下部,以对所述活动门进行手动锁紧。优选地,所述手动锁紧机构包括铰接于所述门端侧部的挂钩,所述活动门的下部设有向侧部凸伸的锁紧杆;在活动门闭合后,所述挂钩与所述锁紧杆能够相互卡合而锁紧活动门。优选地,所述顶端设有顶板和透气盖,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顶板中部区域,所述透气盖遮盖于所述透气孔上。优选地,所述透气盖为篷布,所述顶板上于所述透气孔周围设有供篷布固定的固定座。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散货运输设备中,箱体顶部设置有透气孔,同时箱体的门端设置活动门,可以实现方便、快速的装卸货。通过开闭机构可以控制活动门的自动开启和闭合,以及活动门的开闭速度、角度,且能够保持活动门的开闭状态,简化操作,减少操作人员。散货运输设备为一个整体结构,便于结构的密封。顶部透气孔保证箱体内外空气的流通,降低易燃、易爆产物的聚集浓度。本技术的整个设备安全、可靠、空气流动性好、密封性好,能够实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部分装、卸货工作实现自动化完成,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现场的危险可控性,把隐患降至最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散货运输设备优选实施例的后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散货运输设备优选实施例的顶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散货运输设备优选实施例活动门关闭状态时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散货运输设备优选实施例活动门打开状态时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架;2、侧板;3、顶端;31、顶板;311、透气孔;32、透气盖;33、固定座;4、前端;5、门端;51、固定门;52、活动门;521、门杆;522、锁紧杆;53、铰链;6、开闭机构;61、第一连杆;611、滑动孔;62、第二连杆;63、第三连杆;64、第四连杆;65、驱动连杆;651、凸块;66、滑槽;67、第一铰接座;68、第二铰接座;7、手动锁紧机构;71、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散货运输设备主要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上的开闭机构6,另外,较优地,还设置有手动锁紧机构7。箱体与开闭机构6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证运输设备的密封性能,并且能够整体从车体上卸下与车体分离,适应于集装箱产品的使用需求,且不影响集装箱的装卸使用现状。箱体主要由底架1、侧板2、顶端3、前端4和门端5构成,顶端3位于底架I上方,侧板2连接于底架I与顶端3之间分列于两侧相对而设,前端4和门端5同样连接在底架I与顶端3之间并分列于前后两端。箱体整体大致围合形成一立方体结构,其内部用于存储货物进行运输。其中,底架I可采用集装箱底架结构,适应于集装箱产品。参阅图2,顶端3设有顶板31和透气盖32,顶板31中部区域设有透气孔311,该透气孔311不仅可以用于透气,还可以用于快速装货,装货完成后用透气盖32进行遮盖,遮盖后透气防水,保证箱体内外空气的流通,降低易燃、易爆产物的聚集浓度。透气盖32可采用篷布,相应地,顶板31上于透气孔311周围设有供篷布固定的固定座33。参阅图1,箱体的门端5的上部为固定门51,下部则设有可翻转开合的活动门52,活动门52的上端通过铰链53与固定门51铰接。活动门52的上部向两侧各凸伸设置有一门杆521,活动门52的下部向两侧各凸伸设置有一锁紧杆522。一并结合图1、图3至图5,开闭机构6设置于箱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活动门52两侧的门杆521,从而驱动活动门52向外翻转打开或向内翻转闭合并保持活动门52的开闭状态。手动锁紧机构7亦设置于箱体的两侧,分别与活动门52两侧的锁紧杆522相配合,在活动门52闭合时对活动门52进行手动锁紧。参阅图3至图5,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开闭机构6主要包括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第三连杆63、第四连杆64和驱动连杆65。第一连杆61的右端通过第一铰接座67铰接于侧板2上,第二连杆62的右端通过第二铰接座68铰接于侧板2上,两铰接座67、68上下间隔设置,第二铰接座68位于第一铰接座67的上方。第三连杆63的右端与第二连杆62的左端铰接,第三连杆63的左端与活动门52的门杆521铰接。第四连杆64的右端与第一连杆61的左端铰接,第四连杆64的左端与第三连杆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货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包括底架、位于底架上方的顶端、连接于底架与顶端之间相对而设的两侧板,以及连接于底架与顶端之间分列于前后两端的前端和门端;所述顶端设有透气孔,所述门端设有可翻转开合的活动门;开闭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上,与所述活动门连接以驱动活动门翻转开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刚鲁周奇董洪荣翟敬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