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钢岩专利>正文

民航客机救生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2054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民航客机救生控制系统。在空中发生各种不同意外事故时,驾驶员可通过中央操纵台,电脑控制系统或手动控制系统操纵并联在两系统上的双保险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设在伞舱室内的高速液压作动筒及由翼形落伞,程控火箭构成的开伞控制器,气舱室内的高速液压作动筒及充气缓冲器,伞方向控制器及两机翼根部处的定向爆破螺栓构成。在6000米至1000米的飞行高度内,伞及充气浮筒在15秒以内可立即工作,从而可靠地保持人,机安全降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民航客机失事时完成救生的控制系统,具体地说,它是电子计算机及手动控制的双保险的救生装置。多年以来,民航客机发生失事的事故时而出现,造成机毁人亡,究其失事原因,多为发动机突然爆炸起火,油箱泄漏,起落架失灵或发生劫机所致;然而如何采取相应救生措施之技术至今仍未见在有关专利文献或期刊、杂志上公开报导。近期-1988年9月11日,工人日报第三版(摘自“中国民航报刊登了美国一专利技术家提出的客机失事逃生新构思,该构思中设有固定在对角铁杆上的客舱,按一下电钮,一串充气臂即可把客舱猛推出去,再通过降落将客舱徐徐降落并以设在机舱下部的一串充气袋自动澎胀成为客舱降落地面的垫子实现救生愿望。按上述构思分析,其客舱内的乘客需在非常急迫的时间内才有逃生的机会,由于仅采用单系统的救生装置也不够安全,同时,这种方案难于保存客机,损失较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双保险救生装置,使失事民航客机及时地获得安全降落。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任务,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即在机内还装置有手动控制系统及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内设置专用程控磁盘,再将两个控制系统以并联形式相接于中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民航客机救生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操纵台(1),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手动控制系统(3)与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2)及设置在计算机系统内的程控磁盘并联于中央操纵台(1)上且两控制系统上共用有救生装置,构成自动和手动控制的双保险的救生装置,所说的装置由装在伞舱室(13)内的高速液压作动筒(10)及开伞控制器,装在气舱室(20)内的高速液压作动筒(10)及充气缓冲器,装在食品间与后货舱之间的伞方向控制器及两机翼根部的断翼自控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钢岩田乐山
申请(专利权)人:刘钢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