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946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有前、后导向轮的前小车和后小车,其特征在于:前小车和后小车之间设置有用于拆分或结合的连接组件;在前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滑轮,且位于前后轮轴上的滑轮以左右错位的方式设置,在前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单滑轮滑轮组;在后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滑轮,在后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共轴线设置的多个滑轮组成的多滑轮滑轮组。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秉承了传统变幅小车的构造简单、操作及维修方便易用、经济实用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变幅小车倍率变换小、无法实现大倍率变换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的一个部件,具体涉及起重机的变幅设备一一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
技术介绍
牵引小车式的变幅机构广泛应用于平衡臂式的变幅机构中,由于牵引小车式的变幅小车能有效防止小车打滑并实现快速变幅,因而在平衡臂式塔式起重机中广泛使用。传统牵引小车式的变幅小车,主要有单小车和双小车两种,其中单小车主要用于吊载小的场合,而双小车则主要用于吊载大的场合。传统牵引小车式的双小车变幅机构大都是相同倍率布置,由于构造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经济实用,因而被广泛用于室外工作的各类塔式起重机上。但是由于传统牵引小车式的变幅小车的布置,是单小车或相同倍率布置的双小车,导致小车倍率组合及倍率变化受限,无法满足更大倍率变化的要求。另外,传统牵引小车式的变幅小车双小车布置时,由于两个小车倍率一样,导致从单小车变换到双小车时倍率变化是双倍关系,这样导致机构的速度和吊载也只能是双倍的关系。这就无法实现大倍率差的变化,无法达到更大的速度和吊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该变幅小车利用大倍率组合实现吊具大倍率变换,进而使机构达到更大的速度和吊载,满足大载荷下变倍率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本技术的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包括分别设置有前、后导向轮的前小车和后小车;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之间设置有用于拆分或结合的连接组件;在所述前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滑轮,且位于前后轮轴上的滑轮以左右错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前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单滑轮滑轮组;在所述后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滑轮,在所述后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共轴线设置的多个滑轮组成的多滑轮滑轮组。本技术中所述前、后小车分别通过销轴连接的方式与相应的滑轮组实现组合与分离;所述前、后小车连接端通过由连接耳、连接销轴组成的连接组件实现组合与分离。本技术中所述前小车通过固定耳板安装在起重臂相应部位来实现前小车的单独工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前小车与单滑轮滑轮组组合、且前小车单独使用时能实现二倍率吊具的使用,当后小车与多滑轮滑轮组组合、且后小车与前小车连接时能实现不同倍率吊具的使用,当前小车与单滑轮滑轮组组合的同时后小车与多滑轮滑轮组组合、且前小车与后小车连接时能实现多倍率吊具的使用,通过以上三种组合,实现吊具从二倍率到多倍率的转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本技术秉承了传统变幅小车的构造简单、操作及维修方便易用、经济实用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变幅小车倍率变换小、无法实现大倍率变换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前小车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小车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多滑轮滑轮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单滑轮滑轮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前小车和单滑轮滑轮组组合示意图。图10是图9的绕绳方式示意图(2倍率绕绳组)。图11是本技术的后小车和多滑轮滑轮组组合示意图。图12是图11绕绳方式示意图(8倍率绕绳组)。图13是前小车与单滑轮滑轮组组合同时后小车与多滑轮滑轮组组合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绕绳方式示意图(8倍率绕绳组)。图15是前小车、后小车与起重臂结合位置示意图。图中序号:1是行走轮组,2是固定耳板,3是牵引绳绳头固定件,4是导向轮,5、5_1是滑轮,6是销轴,7是连接组件,8是前小车,9是单滑轮滑轮组,10是起升钢丝绳,11是后小车,12是多滑轮滑轮组,13是小车轨道,14是起重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包括分别设置有前、后导向轮4的前小车8和后小车11 ;所述前小车8和后小车11之间设置有用于拆分或结合的连接组件7 ;在所述前小车8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滑轮5,且位于前后轮轴上的滑轮5以左右错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前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单滑轮滑轮组9 ;在所述后小车11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滑轮5-1,在所述后小车11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共轴线设置的多个滑轮组成的多滑轮滑轮组12。本技术中所述前、后小车分别通过销轴6连接的方式与相应的滑轮组实现组合与分离;所述前、后小车连接端通过由连接耳、连接销轴组成的连接组件7实现组合与分离。本技术中所述前小车8通过固定耳板2安装在起重臂14相应部位来实现前小车8的单独工作。本技术利用前小车8、后小车11和单滑轮滑轮组9、多滑轮滑轮组12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实现如图9至图11所示的三种组合状态及其绕绳示意图,通过以上变换,实现吊具的二倍率到多倍率间的转换(通过后小车11布置不同数量滑轮5-1,同时多滑轮滑轮组12配以相应数量滑轮实现不同的倍率配置),进而实现吊具的大倍率变换,使机构达到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吊载。【主权项】1.一种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它包括分别设置有前、后导向轮的前小车和后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之间设置有用于拆分或结合的连接组件;在所述前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滑轮,且位于前后轮轴上的滑轮以左右错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前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单滑轮滑轮组;在所述后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滑轮,在所述后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共轴线设置的多个滑轮组成的多滑轮滑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小车分别通过销轴连接的方式与相应的滑轮组实现组合与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小车连接端通过由连接耳、连接销轴组成的连接组件实现组合与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小车通过固定耳板安装在起重臂相应部位来实现前小车的单独工作。【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有前、后导向轮的前小车和后小车,其特征在于:前小车和后小车之间设置有用于拆分或结合的连接组件;在前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滑轮,且位于前后轮轴上的滑轮以左右错位的方式设置,在前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单滑轮滑轮组;在后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滑轮,在后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共轴线设置的多个滑轮组成的多滑轮滑轮组。由于本技术秉承了传统变幅小车的构造简单、操作及维修方便易用、经济实用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变幅小车倍率变换小、无法实现大倍率变换的缺点。【IPC分类】B66C23/82, B66C23/62【公开号】CN204661178【申请号】CN201520359487【专利技术人】张经勇, 胡水根, 刘青松 【申请人】郑州科润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变倍率的变幅小车,它包括分别设置有前、后导向轮的前小车和后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小车和后小车之间设置有用于拆分或结合的连接组件;在所述前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滑轮,且位于前后轮轴上的滑轮以左右错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前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单滑轮滑轮组;在所述后小车的车架内安装前、后两个轮轴,每个轮轴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滑轮,在所述后小车的正下方通过连接件吊装有共轴线设置的多个滑轮组成的多滑轮滑轮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经勇胡水根刘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润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