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了一种用于民航飞机、适于转换为睡觉结构的座椅(20),其包括座椅靠背部(26),座椅底座(22)和安装在座椅壳体中的腿支承部,座椅壳体包含侧部构件(12、14)和背壳部分(10),所述背壳(10)的后侧表面形成用于头部的凹部(34),以及模制件(32),其限定了用于后方的乘客的脚的第二凹部。座椅靠背部(26)可折叠附着在座椅底座(22)上以形成床形态的主体支承表面(31)。座椅(20)中的第二凹部需要乘客以对角形的睡觉姿势躺下,以在最小的座椅间距的方式最大化可利用的床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座椅和座椅结构。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但不限于民航飞机的座椅。
技术介绍
对于飞机航线而言,日益需要至少在长途飞行的头等舱中安装可转换为床的座椅。存在相冲突的商业考虑,即在一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在另一方面,要考虑座舱的占有密度和重量。因而,座椅设计者的目标是利用尽可能少的空间实现更多的用途,同时提供头等舱和商务舱所需的必要级别的空间和舒适性要求。为此,通常在实践中将座椅布置成人字形(chevron)和重叠的结构,从而它们在某些程度上被高效堆放。传统座椅通过以直线方式移动座椅部件而在座椅形态与床形态之间被电驱动,从而座椅靠背部向下滑动以形成床的头部,并且座椅底座向前移动以支承大腿。床的腿和脚支承部分与座椅的腿抵靠部分协作被展开,或借助于附加平台被展开,其中在座椅自身被构造成床时,所述座椅底座朝向所述平台延伸。这种座椅的例子在专利公开文献WO96/18537中公开,该专利公开文献的内容结合在此引作参考。专利公开文献WO 03/013903,公开一种床,其通过以下方式而实现,将座椅靠背部绕其下侧端部转动而颠倒设置,而不是滑动就位,以形成床的相应部分,该专利公开文献的内容结合在此引作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共同特征是永久地重叠座椅或将其重叠为床。这种重叠通常是通过在公共水平面上指向而实现,以限定如上所述的人字形结构。然而,其可竖直布置,从而后方的乘客的脚抵靠在前方的乘客的头部下方。人字形结构意味着每个座椅设置成横跨对应的座椅结构所遵循的线路。因此,每个座椅所占据的有效宽度增加。竖直重叠在宽度上节省成本,但对于乘客而言不可接受,因为这意味着每张床必须被倾斜一定角度,而这对于睡觉而言并不舒适。已经提出解决空间问题的其它方法。一个独特的方法是将座椅构造成双层床的结构,以便乘客以彼此上下的方式完全平躺。另一个较新的方法是安排相邻的乘客分别以相反的方向躺下,也就是头脚相对,以便座椅形状可被布置承彼此互补。尽管这些方法可能实现节省空间,但已经普遍证明它们并不受乘客欢迎。当然,在所有情况中,必须允许合理高度(例如1.93米)的人完全伸展,如果根据头等舱和商务舱乘客的可能期望来考虑床的话。为了实现这个,重叠方式与现有技术是一致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所有都要求完全展开为大约1.95米长的床。
技术实现思路
在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了一些优选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包括座椅底座和设置在后侧壁之前的座椅靠背部,所述后侧壁沿其横向设有第一部分和第二两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更接近于所述座椅底座,从而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后侧壁的内侧表面中限定了内侧凹部。该凹部在床形态中为乘客的头部提供了空间,从而促使乘客以一定角度横跨座椅躺下。优选地,第一部分还在壁的外侧表面中限定了外侧凹部,其相对于所述内侧凹部朝向所述座椅的相反侧。通过这种结构,一个座椅中的乘客的脚可伸进在前方的座椅的外侧凹部中。因为所述各凹部位于所述座椅的相反两侧,所以进一步促使乘客以某种程度横跨座椅躺下,这通过允许床的全长短于所容纳乘客的身长而节省了空间。因而,尽管座椅的指向为传统的“直列式”,但乘客以一定角度使用座椅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腿部空间。在特定实施例中,多个座椅以“直列式”方式布置。优选地,所述内侧凹部或外侧凹部延伸横跨所述隔壁(后侧壁)宽度最大至大约一半,例如三分之一。所述凹部可以延伸为所述隔壁的整个高度或仅其高度的一部分,例如三分之一。所述凹部可以开向地板或者限定隔壁中的容室。座椅靠背部可通过向前转动的方式或者通过其它展开的方式从大体直立的座椅形态移动至斜靠的(例如水平的)床形态。优选地,座椅单元包括延伸表面,其被设置成或可展开成,在所述床形态中将座椅靠背部的延伸部形成为床表面。优选地,所述延伸表面至少部分地设置或者可展开在所述内侧凹部和/或所述外侧凹部中。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实施,现在将参看附图以实例的方式说明一些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飞机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在图1中座椅的第二透视图;图3是图1中座椅的第三透视图;图4A和4B分别是处于座椅结构中的一排座椅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5A和5B分别是处于斜躺结构中的所述那排座椅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并且图6A和6B分别是处于床结构中的所述那排座椅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图1和3,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包括背壳10与限定扶手16的前侧架构件12和14。在该实施例中,侧架构件包括装饰性包层18,其附着在支承座椅20的组成部分的刚性框架上。所述框架由适合的刚性材料制成,例如航空级别的铝(硬铝等)。座椅的各部件是座椅底座22、腿支承部24和靠背部26。在该实施例中,座椅底座22被布置成沿纵向滑动和/或可针对乘客的偏爱调整座椅底座的角度,这是通过形成在每个侧架12/14中的槽实现的,其中座椅的对应部件设置在对应的槽中。同样地,座椅的靠背部26作为座椅形态的一部分也是可调节的。在这种情况中,可以采用传统的手动或电动滑动机构,如同这种类型的传统座椅所公知的那样。腿支承部24也是传统手动、气动或电动可展开的。腿支承部枢转安装在座椅底座20的前部处或其附近的位置处28。然而,不同于本专利技术人所知的现有的座椅/床结构,腿支承部24在该实施例的床形态中并不起作用。座椅靠背部26被安装成在位置处30绕其与座椅底座22的连接部或在该连接部附近枢转,以向前折叠在座椅底座22的顶部上。与座椅底座一样,座椅靠背部26被安装成可在两个侧架构件12与14之间滑动。正如所述,腿支承部24安装在座椅底座22的前部。侧架构件12和14在适当位置由横梁隔开,既用于为结构提供刚性,又用于将诸如致动机构的用于运动的部件安装在支承于侧架构件12与14之间的座椅部件上。图1示出了处于座椅形态的座椅的实施例。座椅底座22向后滑动,靠背部26直立,并且腿支承部24抵靠着座椅收置。这基本上是座椅常见的“起飞和着陆”形态。图2示出了处于床形态的相同的座椅,其靠背部26向前折叠在座椅底座22的顶部上。可以看出来,现在借助于座椅靠背部26在座椅形态中所使用的相反侧31,折叠后的座椅靠背部26形成平坦的床表面的一部分,从而其在床形态中限定床表面的一部分。折叠后的座椅靠背部26使得模制件32显露出来,所述模制件32在所述座椅靠背部之后形成在背壳10中,模制件32在座椅靠背部之后占据大约一半的横向宽度。位于模制件32的一侧的剩下的空出区34是由背壳10的前部限定至后部的空间。在床形态中,座椅头端的延伸表面35嵌入空出区34中。模制件32的形状限定了平坦的前侧表面36,座椅靠背部26在直立座椅的结构中坐靠着所述平坦的前侧表面36。模制件的顶部38是用于在座椅布置成床形态时夜晚放置乘客所需物品的平坦表面。座椅靠背部26设有平坦的延伸挡板40,其通过铰链(没有示出)安装成朝向座椅靠背部26的顶端(在座椅形态中的顶端,或者在床形态中的前端)。延伸挡板40设有比相邻的部分44更长的第一部分42,其中所述相邻的部分44被切出以适应前方的座椅,这将在以下说明。在背壳中邻近伸出的模制件32的延伸表面35由缓冲材料镶衬。同样地,座椅靠背部的前部和后部也由缓冲材料镶衬,以便用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座舱的座椅单元,其包括座椅底座和布置在后侧壁之前的座椅靠背部,所述后侧壁沿其横向设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更接近所述座椅底座,由此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后侧壁的内侧表面中限定出内侧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派克,
申请(专利权)人:新加坡航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