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炜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液压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609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7:57
一种电动液压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电动液压钳,可用于电缆端头与套管等物件的压接,也可以用于类似物件的压接。现有的手持电动液压钳长度、体积偏大偏长,操作放置不便,一般采用钳头和油路系统串连组合的方式,外型结构使其不便放置台面上稳定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整体外形略呈方形,底部支点分布均匀便于平稳放置;所述的钳头是把钳头支撑部分做成中空形成两侧支撑受力,钳头旋接在液压钳体上;液压钳体一端为液压缸,打油阀设在液压钳体中段与活塞并列平行,液压钳体另一端安装有单向阀、泄油孔、安全阀在油杯的作用下与油囊紧密接合;油杯一端为方形,用螺丝、螺母与液压钳体紧密连接,另一端为两段圆形呈阶梯状,未端安装有三角架;电机被固定在金属套筒内,金属套筒为中空,两端一方一圆,方的一端用螺丝和螺母固定在连接杆上;金属套筒外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绝缘壳包裹便于握持,并廷伸到连接杆周围及油杯上方,在油杯上方形成一个台面可安装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电动液压钳,可用于电缆端头与套管等物件的压接,也可以用于类似物件的压接。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充电液压钳长度、体积偏大偏长,操作放置不便,一般采用钳头和油路系统串连组合的方式,外型结构使其不便放置台面上稳定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荐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结构合理,操作实用方便的手持充电液压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动液压钳,包括钳头、液压钳体、电机、绝缘壳、电池、模具、金属套筒、油杯、电机开关,整体外形略呈方形,底部支点分布均匀便于平稳放置;所述的钳头是把钳头支撑部分做成中空形成两侧支撑受力,钳头旋接在液压钳体上,钳头上端口嵌入开口向下的模具,所述的开口向下的模具下方有固定在活塞上的开口向上的模具;所述的活塞的截面呈倒T形,上段有回油弹簧,下段部份中空,活塞的两段圆周壁分别与所述液压钳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液压钳体一端为液压缸,内部设有单向阀被活塞下段中空部份包裹,打油阀设在液压钳体中段与活塞并列平行,液压钳体另一端安装有单向阀、泄油孔、安全阀在油杯的作用下与油囊紧密接合;所述钳头与液压钳体被连接杆用螺丝、螺母固定在一起,使打油阀正处在钳头中空部份的中间;所述的油杯一端为方形,用螺丝、螺母与液压钳体紧密连接,另一端为两段圆形呈阶梯状,未端安装有三角架;所述的打油阀呈T形装在阀套内,上部分连接有连杆,下面有打油阀压帽、导向柱、打油压簧组成双速机构,阀套被定位螺帽固定在液压钳体上;所述的连杆一端连接打油阀,另一端通过偏心轮连接到电机轴上,电机被固定在金属套筒内;所述的金属套筒为中空,两端一方一圆,方的一端用螺丝和螺母固定在连接杆上;金属套筒外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绝缘壳包裹便于握持,并廷伸到连接杆周围及油杯上方,在油杯上方形成一个台面可安装电池,绝缘壳顶部以一定角度安装有电机开关,按钮开关伸入到钳头中空部分内,通过导线与电机、电池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动液压钳整体外形略呈方形,底部支点分布均匀便于平稳放置。作为优选,所述的钳头是把钳头支撑部分做成中空形成两侧支撑受力。作为优选,所述的油杯一端为方形,用螺丝、螺母与液压钳体紧密连接,另一端为两段圆形呈阶梯状,未端安装有三角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优于传统电动液压钳,相对于传统充电液压钳,该钳采用液压缸和打油泵并列平行的设计,电机兼做握把,电池安放在电机与油囊之间,结构紧凑小巧,尺寸较传统充电液压钳有明显的降低;钳体和绝缘套的形状使该钳可平稳放置,操作更加稳定精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2是本技术去除一侧绝缘壳的立体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1中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液压钳体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技术钳头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技术金属套筒立体外观图。图9是本技术绝缘壳立体外观图。图中:模具1、钳头2、盖板3、螺丝A4、电机开关5、绝缘壳6、螺母A7、电池8、包箍9、液压钳体10、放油阀开关11、螺母B12、螺丝B13、油杯14、三角架15、螺帽16、螺丝C17、圆形格栅18、金属套筒19、螺丝D20、螺丝E21、螺丝F22、电极23、电极板24、螺丝G25、连接杆26、定位螺帽27、阀套28、卸压顶针29、油路A30、磁针31、油囊32、单向阀33、油路B34、油路C35、安全阀36、回油弹簧37、活塞38、模具座39、导线40、偏心轮41、连杆42、电机43、打油阀44、油路D45、打油阀帽46、打油阀帽孔47、打油压簧48、导向柱49、导向柱孔5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本技术电动液压钳的液压钳体10用来安装工作所需的单向阀33、安全阀36、活塞38及回油弹簧37,钳头2旋紧在液压钳体10上,模具I嵌入钳头2上开口向下,另一模具I嵌入模具座39并固定在活塞38上端开口向上;油囊32、油杯14依次帖在液压钳体10上,用螺母B12、螺丝B13封闭,磁针31旋入油囊32,三角架15用螺帽16固定在油杯14后端。依次把打油压簧48、导向柱49、打油阀帽46、阀套28、打油阀44、连杆42装入液压钳体10,用定位螺帽27旋紧固定。用螺母B12、螺丝B13、螺丝F22把连接杆26固定在液压钳体10的两侧,把电机43在金属套筒19内装好,在电机轴上安装好偏心轮41,把金属套筒19用螺母B12、螺丝E21固定在连接杆26上端,把连杆42的另一端同时对齐装在偏心轮41上。先把一侧绝缘壳6对齐装上,再把电极23、电极板24装好嵌入,把导线40用螺丝G25接牢在电极23的一端,然后将导线40经钳头2支撑中空处,金属套筒19底部开口处引入接到电机43,同时保留好接电机开关5的引线。把另一侧绝缘壳6对齐扣上装入圆形格栅18用于电机43散热,用螺丝A4、螺母A7、包箍9、螺丝C17、螺丝D20把两侧绝缘壳6拧紧固定。电机开关5接上导线,再把盖板3卡在钳头2的顶端封闭。本设计在打油时,需把电池8插入绝缘壳6上与电极23接触良好,按动电机开关5,带动偏心轮41、连杆42、打油阀44工作。模具I未接触负荷时打油阀帽46在打油压簧48、导向柱49的作用下往复运动实现快速打油,接触负荷时压力增加,打油阀帽46不动打油阀44往复运动,液压油经打油阀帽孔47、导向柱孔50吸入使打油压力增大。打油时液压油经油路D45被泵入活塞38底部,推动活塞38工作。泄压时按下放油阀开关11推动卸压顶针29从而顶开单向阀33,使液压油经油路C35流入油路B34再流入油路A30泄入油囊32。安全阀36的作用是当压力超过其设定值时就会自动开启,让液压油从油路C35直接泄入油囊32,从而保护钳体不受损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主权项】1.一种电动液压钳,包括钳头、液压钳体、电机、绝缘壳、电池、模具、金属套筒、油杯、电机开关,整体外形略呈方形,底部支点分布均匀便于平稳放置;所述的钳头是把钳头支撑部分做成中空形成两侧支撑受力,钳头旋接在液压钳体上,钳头上端口嵌入开口向下的模具,所述的开口向下的模具下方有固定在活塞上的开口向上的模具;所述的活塞的截面呈倒T形,上段有回油弹簧,下段部份中空,活塞的两段圆周壁分别与所述液压钳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液压钳体一端为液压缸,内部设有单向阀被活塞下段中空部份包裹,打油阀设在液压钳体中段与活塞并列平行,液压钳体另一端安装有单向阀、泄油孔、安全阀在油杯的作用下与油囊紧密接合;所述钳头与液压钳体被连接杆用螺丝、螺母固定在一起,使打油阀正处在钳头中空部份的中间;所述的油杯一端为方形,用螺丝、螺母与液压钳体紧密连接,另一端为两段圆形呈阶梯状,未端安装有三角架;所述的打油阀呈T形装在阀套内,上部分连接有连杆,下面有打油阀压帽、导向柱、打油压簧组成双速机构,阀套被定位螺帽固定在液压钳体上;所述的连杆一端连接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液压钳,包括钳头、液压钳体、电机、绝缘壳、电池、模具、金属套筒、油杯、电机开关,整体外形略呈方形,底部支点分布均匀便于平稳放置;所述的钳头是把钳头支撑部分做成中空形成两侧支撑受力,钳头旋接在液压钳体上,钳头上端口嵌入开口向下的模具,所述的开口向下的模具下方有固定在活塞上的开口向上的模具;所述的活塞的截面呈倒 T 形,上段有回油弹簧,下段部份中空,活塞的两段圆周壁分别与所述液压钳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液压钳体一端为液压缸,内部设有单向阀被活塞下段中空部份包裹,打油阀设在液压钳体中段与活塞并列平行,液压钳体另一端安装有单向阀、泄油孔 、安全阀在油杯的作用下与油囊紧密接合;所述钳头与液压钳体被连接杆用螺丝、螺母固定在一起,使打油阀正处在钳头中空部份的中间;所述的油杯一端为方形,用螺丝、螺母与液压钳体紧密连接,另一端为两段圆形呈阶梯状,未端安装有三角架;所述的打油阀呈T形装在阀套内,上部分连接有连杆,下面有打油阀压帽、导向柱、打油压簧组成双速机构,阀套被定位螺帽固定在液压钳体上;所述的连杆一端连接打油阀,另一端通过偏心轮连接到电机轴上,电机被固定在金属套筒内;所述的金属套筒为中空,两端一方一圆,方的一端用螺丝和螺母固定在连接杆上;金属套筒外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绝缘壳包裹便于握持,并廷伸到连接杆周围及油杯上方,在油杯上方形成一个台面可安装电池,绝缘壳顶部以一定角度安装有电机开关,按钮开关伸入到钳头中空部分内,通过导线与电机、电池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炜
申请(专利权)人:李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