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包括设于加油口的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设于所述车身侧围、且用于限制滑移门移动的锁止机构及连接所述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及所述锁止机构的拉索,所述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包括加油口小门支架、加油口小门及铰链,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支架、锁舌及复位弹簧,所述锁舌铰接于所述锁支架上,所述拉索一端固定于所述铰链上,所述传动机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锁舌一端,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锁舌另一端及所述锁支架。在打开加油口小门后,拉索拉动锁止机构的锁舌立起,这样锁舌可以阻挡滑移门的走轮臂移动,防止在加油时,滑移门打开,碰到加油枪,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尤其涉及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带滑移门的车型加油口门一般布置在B柱下端或者后侧围靠近D柱处,在B柱下端处,滑移门打开是向车尾方向移动的,不会存在滑移门开启时撞击加油口小门的情况,但是此种布置存在一定的缺陷:燃油箱盖布置在B柱下方,对于发动机中置的配置比较适用,发动机中置布置在座椅下方时,安全带的安装点会抬升,这样在B柱下方才有空间布置燃油管道和燃油箱等;但这样同时也会存在一个加油口小门偏低,加油时操作人员需要弯腰工作的感知不佳问题;也有一部分滑移门车型,加油口小门布置在后侧围靠近D柱处,需要控制滑移门的开度,保证滑移门在向车尾方向移动到最大位置时,滑移门离碰不到加油口,从而避免在加注燃油时滑移门意外开启,导致滑移门撞击加油口小门及燃油枪致使燃油泄漏的安全事故出现,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滑移门开度偏小,乘客不易上下车的人机问题,目前为了整车的舒适性要求,商用车的整体趋势是趋于发动机前置的,这样左/SB柱便很难再找到布置燃油管路的空间,一般会将加油口向车尾方向移动,到后侧围接近D柱处,我们想要既保证整车的开度能够很舒服的上车、下车、承载货物等任务,又能满足燃油管道的布置要求,就会存在加油口门与滑移车门重叠,但是当加油口小门打开顾客添加燃油时,车内乘客如果打开滑移门会出现滑移门撞击加油枪,导致燃油泄漏的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的互锁 目.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包括设于加油口的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设于所述车身侧围、且用于限制滑移门移动的锁止机构及连接所述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及所述锁止机构的拉索,所述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包括加油口小门支架、加油口小门及铰链,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支架、锁舌及复位弹簧,所述锁舌铰接于所述锁支架上,所述拉索一端固定于所述铰链上,所述传动机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锁舌一端,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锁舌另一端及所述锁支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索与所述铰链连接端设有拉索固定头,所述铰链设有拉索安装孔及与所述拉索安装孔连通的拉索固定槽,所述拉索固定槽为条形结构,所述拉索固定头通过拉索安装孔安装到所述拉索固定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索靠近所述拉索固定头一端还设有拉索固定座,所述拉索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加油口小门支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油口小门支架设有固定座安装孔,所述拉索固定座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座安装孔一侧的拉索胶套及设于所述固定座安装孔另一侧的卡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支架固定在车身侧围靠近滑轨后端处,所述锁舌打开后对走轮臂进行阻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索胶套为螺旋橡胶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座设有两个向外展开的弹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支架一端设有圆形孔,所述锁支架另一端设有腰形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打开加油口小门后,拉索拉动锁止机构的锁舌立起,这样锁舌可以阻挡滑移门的走轮臂移动,防止在加油时,滑移门打开,碰到加油枪,造成危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的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的拉锁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1-加油口小门2-加油口小门支架3-铰链4-锁止机构5-拉锁6-走轮臂31-拉锁安装孔32-拉锁固定槽41-锁支架42-锁舌43-复位弹簧44-腰形孔51-拉锁固定头52-拉锁胶套53-卡座。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包括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锁止机构4及拉索5,所述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包括加油口小门支架2及铰链3,所述加油口小门I与所述加油口小门支架2通过铰链3连接,所述加油口小门支架2固定于车身侧围的加油口处,所述锁止机构4包括锁支架41、锁舌42及复位弹簧43,所述锁舌42铰接于所述锁支架41中部,所述拉索5 —端固定于所述铰链3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锁舌42上,当打开所述加油口小门I时铰链3转动,带动拉索5将其锁舌42立起,所述锁舌42将其车门阻挡住,使其不能打开或是不能完全打开,所述复位弹簧43连接所述锁舌42与所述锁支架41,当关闭加油口小门I时,锁舌42在复位弹簧43的作用下回位,此时滑移门能够打开或是完全打开。所述锁支架41固定在车身侧围靠近滑轨的车尾的一端,这样可以对其走轮臂6进行阻挡,所述走轮臂6可以是上走轮臂、中走轮臂及下走轮臂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以下走轮臂为例,锁舌42打开后可以挡住走轮臂6,防止车门打开或是完全打开,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拉索5设有拉索固定头51,所述铰链3上设有拉索安装孔31及与所述拉索安装孔31连通的拉索固定槽32,所述拉索固定槽32为条形结构,所述拉索固定头51通过拉索安装孔31安装到拉索固定槽32内进行固定。所述拉索5靠近所述拉索固定头51 —端还设有拉索固定座,所述拉索固定座包括拉索胶套52及卡座53,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索胶套52为螺旋橡胶套,所述卡座53设有两个向外展开的弹片,所述加油口小门支架2上设有一固定座安装孔,安装时,将拉索固定座从固定座安装孔的车身外侧向内穿入,使其拉索胶套52在所述加油口小门支架2的一侧,卡座53穿入所述固定座安装孔内并通过两个弹片卡进,从而完成固定,这种安装方式简单易操作,制作成本低。螺旋橡胶套既能当做固定座安装孔的防水胶塞使用,防止雨水由此开孔进入到侧围腔体里,也有弹簧的功效,在加油口门I打开时,此拉索胶套52拉长带动钢丝绳拉长,从而作用于锁舌42,使锁舌42立起阻止滑移门移动,在加油口门关闭时,此拉索胶套52可以收缩,收缩加油口门的铰链3处钢丝绳,不至于出现钢丝绳过长从拉索固定槽32内脱出,导致该互锁装置失效的问题出现。所述锁支架41 一端设有圆形孔、其另一端设有腰形孔44,固定时圆形孔通过铆钉螺栓固定到车身侧围上,而腰形孔44可以根据多块钣金造成的偏差孔进行调整,从而解决装配问题。本技术在打开加油口小门I后,拉索5拉动锁止机构4的锁舌42立起,这样锁舌42可以阻挡滑移门的走轮臂6移动,防止在加油时滑移门打开碰到加油枪,造成危险,采用拉锁固定头51与外旋式加油口门铰链3配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设计,降低了零件成本;采用拉索胶套52,巧妙的利用了其防水和弹性拉伸压缩的特性,提升了整车密闭防水防尘特性及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的可靠性,卡座采用两片弹性片结构,不仅节约了零件成本,更重要的是节省了侧围腔体的空间,且此种装配方式快捷、可靠,节省整车成本。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加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移门与加油口小门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加油口的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设于所述车身侧围、且用于限制滑移门移动的锁止机构及连接所述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及所述锁止机构的拉索,所述加油口小门控制机构包括加油口小门支架、加油口小门及铰链,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支架、锁舌及复位弹簧,所述锁舌铰接于所述锁支架上,所述拉索一端固定于所述铰链上,所述传动机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锁舌一端,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锁舌另一端及所述锁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欢宁,陈习习,董宁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