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喷墨打印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技术方案为:包括喷头、喷头板、接口板、清洗机构、清洗板、按键板、X轴电机驱动器、X轴电机、Y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Z轴电机驱动器、Z轴电机、主板和供墨装置,电脑通过USB线与主板电连接,主板和按键板均与接口板电连接,接口板通过X轴电机驱动器与X轴电机电连接,接口板通过Y轴电机驱动器与Y轴电机电连接,接口板通过Z轴电机驱动器与Z轴电机电连接,清洗机构的输入端通过清洗板与接口板电连接,接口板还与供墨装置电连接,喷头板与主板电连接,喷头板的输出端与喷头电连接,喷头板上配设有X轴、Y轴和Z轴三个限位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打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喷墨打印系统。
技术介绍
喷墨打印系统在国内是一种常用的打印设备,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20119797.8,公开了一种喷刻一体机。此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传统在喷刻过程中,喷头悬空,不保湿,会出现损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喷刻一体机由电源供电,包括机架、动力装置、传动带、送纸机构和压纸机构,动力装置、送纸机构和压纸机构均设定在机架上,动力装置与送纸机构以及动力装置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刻小车、磁铁分离机构和喷绘小车,磁铁分离机构包括喷刻小车主支撑板和设置在喷刻小车主支撑板一侧上的磁铁块,喷刻小车与所说的磁铁块抵接,喷绘小车与喷刻小车主支撑板固定连接,括喷刻小车通过传动带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本技术喷头保湿,延长了喷头的使用寿命。此技术未对喷刻一体机内部控制电气进行相近说明,而目前也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电路专利的指导,在喷墨打印机的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的技术方案在喷墨打印机的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喷墨打印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效喷墨打印系统,由电源供电,与电脑通信连接,包括喷头、喷头板、接口板、清洗机构、清洗板、按键板、X轴电机驱动器、X轴电机、Y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Z轴电机驱动器、Z轴电机、主板和供墨装置,所述电脑通过USB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和按键板均与所述接口板电连接,所述接口板通过X轴电机驱动器与所述X轴电机电连接,所述接口板通过Y轴电机驱动器与所述Y轴电机电连接,所述接口板通过Z轴电机驱动器与所述Z轴电机电连接,所述清洗机构的输入端通过清洗板与所述接口板电连接,所述接口板还与所述供墨装置电连接,所述喷头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喷头板的输出端与喷头电连接,所述喷头板上配设有X轴、Y轴和Z轴三个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通过喷头板与主板电连接,所述接口板上配设有缺墨传感器,缺墨传感器也与所述的主板电连接。本技术主板电源采用4片美国TI公司生产的TPS54331,该电源芯片最高输入电压可达28V,输出电路可达3A。通过该芯片输出3.3V、2.5V、1.8V、1.2V四路电压,对板卡上的USB3.0芯片、FPGA芯片、DDR2芯片、光模块、以及其他接口等相关电路供电。USB3.0超速通讯芯片采用cypress公司生产的CYUSB3014,能达到5Gbps,比常见的480Mbps的High Speed USB(简称为USB 2.0)快10倍,全面超越IEEE 1394和eSATA。USB3.0芯片用于打印数据的传输,外形和普通的USB接口基本一致,能向下兼容USB 2.0和USB1.1协议设备。FPGA芯片采用ALTERA公司生产的CycloneIV系列EP4CE15F23C7N,用于完成打印数据的传输控制,DDR2芯片采用MICRON公司生产的MT47H64M16HR,用于打印数据缓存。光模块采用武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速光纤模块,速度高达2.5G/S,可以通过该模块将打印数据传输至主板。本技术的接口板供电直接采用开关电源5V和24V供电。接口板输入信号,包括X轴电机左右限位、Y轴电机前后限位、Z1、Z2轴电机上下限位,全部采用高速光电耦合器LTV827隔离,将该4轴的限位信号接入处理器主板。驱动X轴、Y轴、Z1、Z2轴电机的驱动器信号支持单端驱动和差分驱动。单端驱动,该驱动信号是由处理器主板经过接口板连接74HCT245输入,然后通过接口板74HCT245驱动ULN2003,最后通过ULN2003驱动驱动器。差分驱动,该驱动信号是由处理器主板上的AM26LV32直接驱动的。同时该接口板提供一个MODBUS接口,该信号是由处理器主板通过SP3485E芯片实现的。供墨系统采用STC公司的STC12C5052AD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单片机串口通讯读取处理器主板提供的8个墨量状态信息,通过8个墨量状态信息确定哪一路墨水需要供墨,此时单片机将开启需要供墨的继电器,继电器再控制蠕动泵进行供墨。本技术中的按键板板的显示屏为12864液晶屏,具有良好的可视角度,显示人机互换的界面;CPU采用现今技术最为成熟的51单片机,台湾的STC12C5A08S2,辅以台湾TXC的11.0592M无源晶振,不但能保证程序高效且稳定运行,而且能降低费用成本;12个物理按键,用来控制各项功能;蜂鸣器用来侦测信号的触发和机器自检;三个插座分别用来信号通讯,温度检测,控制加热;选用美国Microchip公司的MCP6002I来保证温度的检测和加热控制的准确性;为保证通讯的稳定和流畅我们选用美国Ti的MAX232 ;为保证驱动的稳定和耐久我们选用美国TI的ULN2003A ;三个LED灯用来显示哪一路正在加热。本技术支持4组驱动步进电机接口,采用THB6128芯片,可支持128个细分,使电机步进更精准,驱动电流达2A,能够驱动4组步进电机。本技术的喷头板在功能上充当一个底板作用首先板上的电路可以给插在上面的板卡以及打印喷头起供电的作用;其次充当信号交互的作用,控制和数据信号经过主板,一方面传到喷头驱动板得到V-COM波形进而送到喷头驱动器上面,另一反面经过主板的处理再经过外置一级驱动传到喷头转接板上;驱动器驱动高压V-C0M,主要是由一片高效率Epson E09A7218A的DAC来控制,当喷头底板上插的主板的FPGA把相应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给此DAC进而得到驱动高压V-C0M。为了增强喷头板的实用性:本技术可以利用喷头转接板的解决方案,意义在于同样一块喷头板根据转接板的不一样可以兼容五代,七代,八代写真喷头。作为优选,所述主板包括USB2.0高速通讯芯片、主控系统芯片、两片独立的ROM和喷头驱动数据信号芯片,所述主控系统芯片为FPGA芯片EP4CE15F23C7N,所述主控系统芯片通过USB2.0高速通讯芯片与所述电脑通信连接,所述两片独立的ROM与所述主控系统芯片电连接,所述主控系统芯片通过喷头板与所述的喷头连接,所述主控系统芯片还与所述的接口板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主板还包括有差分驱动芯片,所述接口板上配设有光耦、复合晶体管阵列、单端驱动器芯片、总线收发器、X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驱动器、Z轴电机驱动器和控制供墨装置的单片机,每个所述的限位传感器均对应配设有一个光耦,X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驱动器或Z轴电机驱动器的一个输入端与差分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差分驱动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系统芯片电连接,所述单端驱动器芯片的输入端通过总线收发器与所述的主控系统芯片电连接,所述单端驱动器芯片的输出端通过复合晶体管阵列与X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驱动器或Z轴电机驱动器的一个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系统芯片通过光耦与限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供墨装置的单片机也与主控系统芯片电连接,控制供墨装置的单片机与供墨装置的墨量状态输出端连接,控制供墨装置的单片机还与所述供墨装置的继电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执行机构和清洗控制电路,所述清洗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效喷墨打印系统,由电源供电,与电脑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喷头板、接口板、清洗机构、清洗板、按键板、X轴电机驱动器、X轴电机、Y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Z轴电机驱动器、Z轴电机、主板和供墨装置,所述电脑通过USB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和按键板均与所述接口板电连接,所述接口板通过X轴电机驱动器与所述X轴电机电连接,所述接口板通过Y轴电机驱动器与所述Y轴电机电连接,所述接口板通过Z轴电机驱动器与所述Z轴电机电连接,所述清洗机构的输入端通过清洗板与所述接口板电连接,所述接口板还与所述供墨装置电连接,所述喷头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喷头板的输出端与喷头电连接,所述喷头板上配设有X轴、Y轴和Z轴三个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通过喷头板与主板电连接,所述接口板上配设有缺墨传感器,缺墨传感器也与所述的主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璟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