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265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所述船体的侧板内壁设有舷侧强肋骨、舷侧水平桁和船体底边舱,船体内底设有用于支承液罐的支座,支座的顶面为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多个层压木,层压木包括内弧面、外弧面和四边,层压木沿液罐下表面的周向安装,其中最边缘位置的层压木与舷侧水平桁的上端面对齐,层压木的内弧面与液罐的下表面相贴合,多个层压木的外弧面在同一条圆弧曲线上,所述圆弧曲线与所述支座的顶面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有层压木的外弧面在同一圆弧曲线上,在满足与船体支座顶面适配的同时,还能与支座的边缘位置圆滑过渡,在不影响船体整体强度的同时简化了安装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液化气船是一种新型高附加值船舶,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运输货品主要有: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等为主要成份的石油碳氢化合物或两者混合气,另还有一些化工广品。对于带有C型独立液罐(简称C型液罐)的液化气船,其C型液罐并不构成船体结构的一部分,需要能承受自身的重量和内部装载货物的动、静载荷。同时由于船舶在波浪中的各类加速度运动,所以必须设置适当形式的支承系统在船体结构和C型液罐之间来传递各类载荷,同时该类支承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起到缓冲作用来保证船舶的营运安全。所述C型液罐表面均要铺设绝缘层,同时每个C型液罐设置两个卧式鞍座支承系统,靠尾的采用固定式鞍座支承形式,靠首的采用滑动式鞍座支承形式。卧式鞍座支承系统由C型液罐下表面的弧形支承结构和C型液罐两侧上方的止浮装置组成,C型液罐下表面的弧形支承结构和C型液罐之间靠层压木和环氧树脂连接。层压木固定在C型液罐下表面并坐落于支承结构内,层压木与支承结构顶面围壁形成的间隙用环氧树脂填充。支承结构的形式必须同层压木的外缘匹配,以保证环氧树脂铺设更为均匀,进而能够令C型液罐的动、静载荷均匀有效地传递至船体结构。由此可见,层压木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现有技术中层压木的安装效率还相对较低,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如何从层压木的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上提高安装效率,同时满足各项力学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工作性能稳定的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所述船体的侧板内壁从上到下设有舷侧强肋骨、舷侧水平桁和船体底边舱,所述船体内底设有用于支承液罐的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面为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多个层压木,所述层压木包括内弧面、外弧面和四边,所述层压木沿液罐下表面的周向安装,其中最边缘位置的层压木与舷侧水平桁的上端面对齐,所述层压木的内弧面通过环氧树脂与液罐的下表面相贴合,多个层压木的外弧面在同一条圆弧曲线上,所述圆弧曲线与船体内底支座的顶面相适配。优选地,所述多个层压木的结构相同、尺寸一致。优选地,所述舷侧水平桁位于液罐中心以下。优选地,所述液罐下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层压木均安装在卡槽中。如上所述,本技术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层压木作为支承结构,其沿着液罐的下表面安装,并且端部与船体结构中的舷侧水平桁对齐,所有层压木的外弧面在同一圆弧曲线上,在满足与船体支座顶面适配的同时,还能与支座的边缘位置圆滑过渡,在不影响船体整体强度的同时简化了安装操作;本技术中的层压木结构相同、尺寸一致,简化了加工难度,方便工作人员在现场的快速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船体11、舷侧肋骨12、舷侧水平桁13、船体底边舱14、支座2、液罐3、层压木31、内弧面32、外弧面4、环氧树脂【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C型液罐主要是单圆筒液罐和双圆筒液罐,本技术对其均适用。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液罐2沿船体纵向放置。所述船体I的侧板内壁从上到下设有舷侧强肋骨11、舷侧水平桁12和船体底边舱13,所述船体内底设有用于支承液罐2的支座14,所述支座14的顶面为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多个层压木3,所述层压木3包括内弧面31、外弧面32和四边,所述层压木3沿液罐下表面的周向安装,其中最边缘位置的层压木3与舷侧水平桁12的上端面对齐,所述层压木3的内弧面31通过环氧树脂4与液罐2的下表面相贴合,多个层压木3的外弧面32在同一条圆弧曲线上,所述圆弧曲线与船体内底支座14的顶面相适配,从而保证液罐2坐放在支座14上的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当C型液罐是单圆筒液罐时,最边缘的层压木位置在两侧船舷处,两侧层压木的安装方法相同;当C型液罐是双圆筒液罐时,即相当于两个单圆筒液罐相连通,两个液罐的下表面分别设置层压木,最边缘的层压木位置在两侧船舷处,两侧层压木的安装方法相同,两个液罐中间位置的层压木位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确保其能稳定与船体上的支座14配合即可。本技术中所述多个层压木3的结构相同、尺寸一致,在加工时可以统一加工完成,在安装在液罐2上时也很方便,不需要根据位置选择层压木,确保不会出现安装错误,保证了工作质量。根据实际验证,所述舷侧水平桁12位于液罐中心以下,目的是防止使用不必要的层压木而造成浪费。具体的,根据试验验证和模拟分析,当所述舷侧水平桁12与液罐中心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20°时,可以有效保证层压木起到缓冲效果,同时不会过多的使用层压木。本技术在多个层压木3的外弧面32在同一条圆弧曲线上,其与支座14为弧面接触,保证了力的均匀传递、确保整体强度。此外,所述支座14在船体的舷侧同时也作为货舱区的强肋骨,采用圆弧曲线能让层压木3和舷侧强肋骨圆滑过渡,不会产生折角点和结构硬点,进而也就不会对支座14的强度造成影响。本技术中所述液罐下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层压木3均安装在卡槽中。综上所述,本技术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便于安装,不影响船体支座的整体强度,工作安全可靠。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主权项】1.一种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I)的侧板内壁从上到下设有舷侧强肋骨(11)、舷侧水平桁(12)和船体底边舱(13),所述船体内底设有用于支承液罐(2)的支座(14),所述支座(14)的顶面为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多个层压木(3),所述层压木(3)包括内弧面(31)、外弧面(32)和四边,所述层压木(3)沿液罐下表面的周向安装,其中最边缘位置的层压木(3)与舷侧水平桁(12)的上端面对齐,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化气船中C型液罐和船体内底间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侧板内壁从上到下设有舷侧强肋骨(11)、舷侧水平桁(12)和船体底边舱(13),所述船体内底设有用于支承液罐(2)的支座(14),所述支座(14)的顶面为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多个层压木(3),所述层压木(3)包括内弧面(31)、外弧面(32)和四边,所述层压木(3)沿液罐下表面的周向安装,其中最边缘位置的层压木(3)与舷侧水平桁(12)的上端面对齐,所述层压木(3)的内弧面(31)通过环氧树脂(4)与液罐(2)的下表面相贴合,多个层压木(3)的外弧面(32)在同一条圆弧曲线上,所述圆弧曲线与船体内底支座(14)的顶面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彦朱伯华李小灵王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