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959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是在形成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设有能够从该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的可倒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将所述可倒部保持为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该止动结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的突起片按压于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另一方,而作用将所述可倒部保持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卡定力,所述突起片成为如下结构:配置成夹在座椅罩与由该座椅罩覆盖的座椅衬垫之间的状态,利用相比普通表面突出的突起形状而被按压于所述另一方,所述座椅罩以覆盖设有所述突起片的一侧的所述普通表面的方式张紧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详细而言,涉及在形成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设有可倒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所述可倒部能从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在车辆的后排座椅中在3人用座椅的中央的座椅靠背区域设有可倒部的结构,所述可倒部能够作为扶手或桌子而倒下使用(专利文献I)。上述可倒部在其不使用时,收容于在座椅靠背形成的收容凹部内,由此被保持成形成与座椅靠背呈一面状的靠背面的状态。另外,可倒部通过从上述收容状态将安装于可倒部的把手向跟前拉入,而倒下成能够作为扶手或桌子使用的展开状态。另外,在上述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与可倒部之间,设有将可倒部保持成卡定于收容凹部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以避免可倒部在车辆的紧急制动时或将座椅靠背从前倒位置抬起时等从收容凹部脱出。上述止动结构通过将安装于上述可倒部的把手向跟前拉入的操作,而解除其卡定状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实开平4-234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止动结构为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或可倒部分别局部地有棱角地突出设置的结构,因此可能损伤座椅靠背或可倒部的表面,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不好。本技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而创立,本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使用于将可倒部固定在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的止动结构成为不易损伤对方侧构件且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良好的结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交通工具用座椅采用如下的手段。第I技术方案是在形成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设有能够从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的可倒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该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能够将可倒部保持为收容在收容凹部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止动结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在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的突起片按压于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另一方,而作用将可倒部保持在收容凹部内的卡定力。突起片成为如下结构:配置成夹在座椅罩与由座椅罩覆盖的座椅衬垫之间的状态,利用相比普通表面突出的突起形状而被按压于另一方,上述座椅罩以覆盖设有上述突起片的一侧的上述普通表面的方式张紧设置。根据该第I技术方案,突起片的突起形状利用在其表面张紧设置的座椅罩的形状,而以不易成为相对于外部局部地突出的形状的方式均匀。因此,能够使止动结构成为不易损伤对方侧构件且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良好的结构。第2技术方案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座椅罩与突起片之间介入设有在上述普通表面的面内方向扩展的挠性面状的缓冲构件。根据该第2技术方案,通过面状的缓冲构件,突起片的突起形状作用于座椅罩的按压力在座椅罩的面内方向更宽广地分散而均匀。因此,能够使止动结构更有效地成为不易损伤对方侧构件且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良好的结构(不易产生显眼部的结构)。第3技术方案在上述第2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突起片缝于缓冲构件,缓冲构件一起缝于座椅罩的构成片之间的线缝而安装。根据该第3技术方案,能够以少的线缝将突起片、缓冲构件缝于座椅罩。另外,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不会增加线缝,能够将突起片设定在从座椅罩的构成片之间的线缝远离的位置,避免在座椅罩产生过度的顶撞。另外,通过将突起片、缓冲构件缝于座椅罩,能够简单地进行相对于座椅罩的定位,并且能够将其作为与座椅罩一体的一个部件而简便地处理。第4技术方案在上述第I?第3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突起片由比座椅衬垫硬的树脂部件形成,突起片的与座椅衬垫相对的反面侧的面部形成为相比突起形状在普通表面的面内方向宽广地延伸的面形状。根据该第4技术方案,即使突起片由树脂部件形成为硬质,利用在其表面张紧设置的座椅罩的形状,而以不易产生相对于外部局部地突出的形状的方式均匀。另外,即使突起片如上所述形成为硬质,其反面侧的宽广的面部以相对于座椅衬垫宽广地面抵接的状态被支承,因此不易向座椅衬垫内下沉,而发挥稳定的强的卡定力。第5技术方案在上述第I?第4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止动结构设定在可倒部的收容状态的上表面部与和该上表面部相对的收容凹部的顶面部之间。根据该第5技术方案,止动结构设定在离可倒部的倒下的旋转中心最远的位置,因此能够较强地发挥用于将可倒部保持为收容状态的保持力。第6技术方案在上述第I?第5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突起片设在收容凹部的内周部。根据该第6技术方案,突起片成为向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的内周部突出的结构,因此,与在可倒部设有突起片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突起片形成在更不显眼的位置(即使可倒部倒下也不损害美观性的位置),并且能够成为被使用者接触的机会少的结构。第7技术方案在上述第6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突起片设定在收容凹部的靠纵深侧的区域部位。根据该第7技术方案,在就座者靠在座椅靠背时,能够使就座者不易感到突起片的异物感。另外,将可倒部收容在收容凹部内时,施加基于止动结构的卡定力(抵抗力)的区域成为收容操作的最后的区域,因此能够让使可倒部从收容凹部倒下或将其收容在收容凹部内的操作更简便。第8技术方案在上述第6或第7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一个装备部件以向外部露出的状态设于可倒部的外周部。突起片为使突起形状进入与在上述可倒部的外周部形成的装备部件之间的边界的凹陷内而作用卡定力的结构。根据该第8技术方案,利用向可倒部的外周部露出而设置的装备部件的结构,能够避免因由突起片发挥的卡定力而对可倒部施加压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扶手(可倒部)前倒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杯架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将配置有止动结构的区域从下方侧放大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正视图。图6是图5的V1-VI线剖视图。图7是图6的要部放大图。图8是表示从图6的状态起扶手(可倒部)前倒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将配置有止动结构的区域从上方侧可视化而表示的立体图。图10是止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标号说明】I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2座椅靠背3座椅座垫4 头枕10 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A端席侧的区域1B中央席侧的区域11收容凹部IlA顶面部12靠背框架12W 缆索13扶手(可倒部)13A 带子13B杯架(装备部件)13B1 按钮13B2 框部13B3 保持部13C前端侧的面部(上表面部)13D 凹陷13E扶手框架13P扶手衬垫13F扶手罩13G旋转轴14靠背罩(座椅罩)14A构成片14B 线缝14C吊入布14C1 缆索14C2 C 形环14D罩衬垫15靠背衬垫(座椅衬垫)15A通子L16靠背板16A夹子20止动结构21突起片2IA平板部2IB圆突起(突起形状)22支承板23棉布(缓冲构件)23A线缝G普通表面100I人用侧的座椅靠背【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是在形成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设有能够从该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的可倒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将所述可倒部保持为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该止动结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的突起片按压于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另一方,而作用将所述可倒部保持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卡定力,所述突起片成为如下结构:配置成夹在座椅罩与由该座椅罩覆盖的座椅衬垫之间的状态,利用相比普通表面突出的突起形状而被按压于所述另一方,所述座椅罩以覆盖设有所述突起片的一侧的所述普通表面的方式张紧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谦吾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