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圆弧过度型斜内底和水平内底的倾斜双层底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954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圆弧过度型斜内底和水平内底的倾斜双层底船舶,包括双层结构的舷侧和底部;所述底部两侧为倾斜结构,中部为平直结构,底边舱斜底板(1)和内底板(2)为一整张压弯板,所述压弯板的压弯处两侧平板结构分别用作所述斜底板(1)和所述内底板(2);所述斜底板(1)、所述内底板(2)在压弯处下方连接了内底边纵桁(3),并使得所述斜底板(1)底边线、所述内底板(2)底边线以及所述内底边纵桁(3)的中心线相交于一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有效提高耐疲劳强度的同时,简化了建造、加工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成本低、强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层底为倾斜双层底的双舷侧船舶,更具体地说,涉及斜底板、内底板 和内底变纵桁对位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双舷侧船舶中心对称一侧的截面,具有倾斜双层底结构。图2 显示了图1所示现有技术船舶中双壳双底货舱斜底板、内底板和内底变纵桁采用直接对位 焊接的结构,其中,标号1为斜底板,标号2为内底板,标号3为内底边纵桁。由于少压载水 货舱斜底与内地夹角较小,连接为对接焊。这种结构耐疲劳强度不好,易出现裂纹,在生产 的过程中又存在焊接打磨困难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针对图1所示的船型、图2所示船型局部连接结构做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三线对位圆弧过渡型底边舱斜底板与内底板连 接的结构设计,其目的旨在节约钢材的前提下提高疲劳强度,同时减少焊接打磨工作量;而 且通过优化圆弧结构避免了在油船的营运过程中货舱斜底板与内底板连接出现裂纹的问 题,从而使得结构达到成本低、强度高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圆弧过度型斜内底和水平内底的倾斜双 层底船舶,包括双层结构的舷侧和底部;所述底部两侧为倾斜结构,中部为平直结构。其中, 底边舱斜底板和内底板为一整张压弯板,所述压弯板的压弯处两侧平板结构分别用作所述 斜底板和所述内底板;所述斜底板、所述内底板在压弯处下方连接了内底边纵桁,并使得所 述斜底板的底边线、所述内底板的底边线以及所述内底边纵桁的中心线相交于一点。 优选方式下,在所述斜底板与所述内底板下方同时垂直于所述斜底板、内底板以 及内底边纵桁间隔设置垂向加强筋式结构。 本专利技术货舱结构,尤其适用于少压载水油船货舱,主要设计了三线对位圆弧过渡 型的底边舱斜底板与内底板连接结构,采用压弯圆弧过渡形式连接底边舱斜底板与内底 板,有效的减少焊接、打磨工作量。本专利技术内底边纵桁采用三线对位的布置,有效地消除了 在圆弧周围产生的附加弯矩,从而降低应力,达到提高强度的作用;内底边纵桁端部采用 10-20°削斜,有效的增加了接触面积,同样就增加了传递面积,从而减小应力。强框架圆弧 位置的加强采用前后各200-400mm处垂向布置,增加了强框架处的有效支撑,改善了强框 架处的应力集中。综上,本专利技术在有效提高耐疲劳强度的同时,简化了建造、加工工艺,提高 了工作效率,具有成本低、强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 图1是倾斜双层底的双舷侧船舶的横剖面结构布置图(左舷)。 图2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显示了现有技术一种油船货舱斜底板与内底板直接 对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油船货舱斜底板与内底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垂向加强筋的详图。 图6是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针对图1所示的船型、图2所示船型局部连接结构做的改进。货舱结构,包 括底边舱斜底板1、内底板2以及下部垂向支撑的内底边纵桁3。其中,斜底板1与内底板2 通过一张板材利用压弯圆弧过渡形式连接,优选方式下,纵向斜底板1与内底板2连接圆 弧的半径尺寸100-200毫米。各类板材的厚度根据现有技术下的船舶型式选择。此外,上 述三线对位圆弧过渡型底边舱斜底板与内底板连接结构设置于货舱首部舱内时,圆弧半径 随线型增加。 图3示出了斜底板1与内底板2通过一张板材利用压弯圆弧过渡形式连接,斜底 板1与内底板2连接圆弧的半径尺寸100-200毫米。内底边纵桁3支撑于所述斜底板1与 内底板2延展面相交的折角线6下方,并使得所述斜底板的底边线、所述内底板的底边线以 及所述内底边纵桁的板厚中心线相交于一点。所述内底边纵桁3的顶端为10-20°斜面,顶 靠在圆弧过渡处并焊接固定。 图4示出了垂直于所述斜内底板1与所述内底板2下方的强肋板4与加强筋5的 布置图(为虚线,表示本图中不可见的部分)。强肋板4与加强筋5同时垂直于所述的内底 边纵桁3,加强筋5与强肋板4的距离为200-400毫米,以少压载水VLCC船为例,其距离为 300mm〇 图5示出了同时垂直于斜内底1、内底板2以及内底边纵桁3的加强筋5的结构形 式。 图6示出了公式2中力臂L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理论值,即L为斜底板平面板厚中心线 7与内底板厚中心线8交点到内底边纵桁中心线9的距离。 内底边纵桁3支撑于斜底板1与内底板2延展面相交的折角线下方。优选方式下, 所述内底边纵桁3的顶端为10-20°斜面,顶靠在圆弧过渡处并焊接固定。 此外,在斜底板1与内底板2下方同时垂直于斜底板1、内底板2以及内底边纵桁 3设置垂向加强筋5 (图4中位于后侧,不可见,用虚线表示)。优选方式下,所述垂向加强 筋距所述斜底板1、内底板2下部的加强肋板4的距离为200-400毫米。 本专利技术最优方式,采用三线对位的结构,能够有效减小应力,减少焊接量(约 40% )。下面以少压载水VLCC船NO. 3货舱的底边舱斜底板与内底板连接结构为例,通过利 用有限元模型的分析,以及对多个布置的评估选择,说明本专利技术最优连接型式的优点。如图 3所示,圆弧的半径尺寸100毫米,使内底板1和斜底板2的底边延长线的交点位于底部纵 桁3的板厚中心线上。少压载水VLCC船斜底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与内底边纵桁倾 斜角度为72°,内地边纵桁端部削斜角度取10°时,接触面积最大,强框架圆弧位置的垂 向加强筋5采用距强肋板4前后各300mm处垂向布置。 圆弧位置的应力公式为:【主权项】1. 一种基于圆弧过度型斜内底和水平内底的倾斜双层底船舶,包括双层结构的舷侧和 底部;所述底部两侧为倾斜结构,中部为平直结构,其特征在于, 底边舱斜底板(1)和内底板(2)为一整张压弯板,所述压弯板的压弯处两侧平板结构 分别用作所述斜底板(1)和所述内底板(2); 所述斜底板(1)、所述内底板(2)在压弯处下方连接了内底边纵桁(3),并使得所述斜 底板(1)底边线、所述内底板(2)底边线以及所述内底边纵桁(3)的中心线相交于一点。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圆弧过度型斜内底和水平内底的倾斜双层底船舶,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斜底板(1)与所述内底板(2)在双层底一侧同时垂直于所述斜底板(1)、内底 板⑵以及内底边纵桁⑶间隔设置垂向加强筋式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圆弧过度型斜内底和水平内底的倾斜双层底船舶,包括双层结构的舷侧和底部;所述底部两侧为倾斜结构,中部为平直结构,底边舱斜底板(1)和内底板(2)为一整张压弯板,所述压弯板的压弯处两侧平板结构分别用作所述斜底板(1)和所述内底板(2);所述斜底板(1)、所述内底板(2)在压弯处下方连接了内底边纵桁(3),并使得所述斜底板(1)底边线、所述内底板(2)底边线以及所述内底边纵桁(3)的中心线相交于一点。本技术在有效提高耐疲劳强度的同时,简化了建造、加工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成本低、强度高的优点。【IPC分类】B63B3-00【公开号】CN204452783【申请号】CN201420838272【专利技术人】赵蕾, 王景洋, 彭贵胜, 张丽波, 郝佳姝, 李文贺, 陈立, 张倩, 郑炜, 王燕妮 【申请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圆弧过度型斜内底和水平内底的倾斜双层底船舶,包括双层结构的舷侧和底部;所述底部两侧为倾斜结构,中部为平直结构,其特征在于,底边舱斜底板(1)和内底板(2)为一整张压弯板,所述压弯板的压弯处两侧平板结构分别用作所述斜底板(1)和所述内底板(2);所述斜底板(1)、所述内底板(2)在压弯处下方连接了内底边纵桁(3),并使得所述斜底板(1)底边线、所述内底板(2)底边线以及所述内底边纵桁(3)的中心线相交于一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蕾王景洋彭贵胜张丽波郝佳姝李文贺陈立张倩郑炜王燕妮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