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3333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0:44
提供了一种倾斜装置,当倾斜时,该倾斜装置防止座椅靠背立刻向后落下。该倾斜装置具有:外齿轮(63),其在中心具有筒部(63c);内齿轮(61),其具有与外齿轮(63)接合的内齿,和圆孔(61e),筒部(63c)插入到该圆孔内;以及第一楔状部件(71)和第二楔状部件(73),其设置在圆孔(61e)的内表面与筒部(63c)的外表面之间。该倾斜装置构造为使得来自座椅靠背的载荷同时施加于第一楔状部件(71)和第二楔状部件(7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改变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3所示,已知一种包括内齿轮15和外齿轮17的倾斜装置。例如,内齿轮15设置在座椅靠背中,并且外齿轮17设置在座垫中。外齿轮17的齿数比内齿轮15的齿数少,并且外齿轮17与内齿轮15接合。该倾斜装置构造成使内齿轮15和外齿轮17中的一个齿轮绕着另一个齿轮的旋转轴偏心移动,并且改变内齿轮与外齿轮的接合位置,从而改变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图13是示出内齿轮15和外齿轮17的视图。内齿轮15是碟状部件。内齿轮15在图13的纸面的后侧处具有底面,并且从纸面朝着前方延伸的环状肋设置在底面的外周缘中。内齿15a设置在肋上。此外,从纸面朝着前方延伸的筒状部3设置在内齿轮15的底面中。环状的外齿轮17设置在内齿轮15的内齿15a与筒状部3之间。外齿17a设置在外齿轮17的外周面上。圆孔I由外齿轮17的内周面形成。如图13所示,在外齿轮17的圆孔I的内表面与内齿15的筒状部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偏心环状空间。第一楔状部件5和第二楔状部件7布置在偏心环状空间中。第一楔状部件5和第二楔状部件7由弹簧9在楔部楔入偏心环状空间内的方向(箭头A的方向和箭头B的方向)上被推动。当第一楔状部件5和第二楔状部件7挤压圆孔I的内表面和筒状部3的外表面时,内齿轮15和外齿轮17在旋转轴之间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上被推动。以这种方式,内齿轮15的内齿15a和外齿轮17的外齿17a深度接合,使得座椅靠背不倾斜(锁定状态:非操作状态)。解锁凸轮11构造成使得抵接表面Ila抵着弹簧9的推动力按压第一楔状部件5和第二楔状部件7的楔部先端侧上的端面5a或端面7a,并且在拉出楔状部件的方向(与楔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箭头A或箭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按压第一楔状部件5或第二楔状部件7。当第一楔状部件5或第二楔状部件7通过解锁凸轮11的按压而移动时,第一楔状部件5或第二楔状部件7与圆孔I的内表面和筒状部3的外表面的压接力减小。以这种方式,内齿与外齿之间的接合变浅,使得座椅靠背处于可倾斜状态。在第一楔状部件5和第二楔状部件7中的一个楔状部件开始移动时,第二楔状部件7和第一楔状部件5中的另一个楔状部件由于圆孔I的内表面与筒状部3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而保持静止。然而,随着一个楔状部件在拉出方向上移动,另一个楔状部件由于弹簧9的弹性排斥力而在楔部楔入偏心环状空间内的方向上立即移动。随着重复以上操作,内齿轮与外齿轮之间的偏心状态维持并且接合位置改变,使得座椅靠背倾斜(解锁状态:操作状态)(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现在,在使用传统倾斜装置的座椅中,将参考图14描述施加于倾斜装置的力。另夕卜,在图14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不与图13中的部分相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图14所示的倾斜装置与图13所示的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驱动环21。驱动环21可移动地设置在圆孔I的内表面与第一楔状部件5和第二楔状部件7之间。驱动环21具有抵接第一楔状部件5和第二楔状部件7的抵接部。第一楔状部件5和第二楔状部件7由驱动环21和筒状部3的外表面夹持。在图14所示的倾斜装置中,假设了如下的情况:内齿轮15(筒状部3)设置在座椅靠背中;外齿轮17(孔I)设置在座垫中;座椅靠背的倾斜状态对应于从垂直状态以21度角向后倾斜的状态;由于自重而施加于座椅靠背的垂直向下载荷是5kgf;由于乘坐者而施加于座椅靠背的垂直向下载荷是15kfg;并且内齿轮15与外齿轮17的接合位置与施加于座椅靠背的载荷的作用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89.2mm。在这种情况下,施加于内齿15a与外齿17a的接合位置的力矩表示为89.2mm X20kgf = 1784kgf~mm。在图14所示的传统倾斜装置中,将内齿15a与外齿17a的压力角设定成:当来自座椅靠背的载荷施加于接合位置时,防止内齿15a的齿面和外齿17a的齿面之间的滑动。因此,施加于接合位置的来自座椅靠背的载荷(力)顺次在内齿轮15的筒状部3、第一楔状部件5、外齿轮17的圆孔I和座垫的路径中传递。由于在与从内齿轮15的筒状部3施加于第一楔状部件5的力垂直的方向上,力的作用点和内齿轮15与外齿轮17的接合位置之间的距离是29.8mm,所以从第一楔状部件5传递到外齿轮17的力F变为F= 1784/29.8 = 59.86kgf。此时,在接合位置处,使内齿15a和外齿17a滑动的力(图中所示的反作用力F的分量)如下表示。(与在接合位置处产生的反作用力F的齿面垂直的垂直力(S)Xtan(7.8度))=(与在接合位置处产生的反作用力F的齿面垂直的垂直力(S) X0.137)。通常地,在齿与齿的接合位置处的静摩擦系数(μ)是0.2。因此,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与在接合位置处产生的反作用力F的齿面垂直的垂直力(S) Χ0.2)。在接合位置处,使内齿15a和外齿17a滑动的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因此,在接合位置处不产生内齿15a与外齿17a之间的滑动。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12-56530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如图14所示构造的倾斜装置具有下面的问题。施加于接合位置的所有力(F)经由第一楔状部件5传递到座垫,使得没有载荷施加于第二楔状部件7。因此,引起了下面的问题。(I)在向后倾斜期间,第一楔状部件5被按压并且在顺时针方向(楔部拉出方向)上移动。由于施加到接合位置的所有的力(F)都施加到第一楔状部件5,所以需要克服大的静摩擦力的操作力,以使静止的第一楔状部件5移动。然而,一旦第一楔状部件5开始在顺时针方向上移动时,处于未施加载荷的无负荷状态的第二楔状部件7响应于第一楔状部件5的移动而容易地在顺时针方向上移动(对该移动不存在阻力)。因此,存在座椅靠背将要立刻向后落下的问题。另外,一旦第一楔状部件5开始移动,仅克服小的静摩擦阻力的操作力足以,并且随后的操作力急剧地减小。已经做出了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以上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倾斜装置,当座椅靠背向后倾斜时,该倾斜装置防止座椅靠背立刻落下。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倾斜装置包括:外齿轮,其具有形成在外表面处的外齿,并且设置在座垫和座椅靠背的一者中,其中,居中在所述外齿的旋转轴上的圆孔和筒部的一者形成在所述外齿轮中;内齿轮,其具有与所述外齿接合的内齿,并且具有比所述外齿的齿数大的齿数,并且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的另一者中,其中,在所述圆孔形成在所述外齿轮中的情况下,居中在所述内齿的旋转轴上并且插入到所述圆孔内的所述筒部形成在所述内齿轮中,并且其中,在所述筒部形成在所述外齿轮中的情况下,居中在所述内齿的所述旋转轴上并且所述筒部所插入到的所述圆孔形成在所述内齿轮中;在所述圆孔的内表面与所述筒部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楔状部件和第二楔状部件,其设置成能够沿着周向移动;和推动部件,其锁定于所述第一楔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楔状部件,并且在所述内齿轮的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所述外齿接合的方向上推动所述第一楔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楔状部件,其中,来自所述座椅靠背的载荷同时施加于所述第一楔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楔状部件。通过下面描述的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倾斜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倾斜装置,包括:外齿轮,该外齿轮具有形成在外表面的外齿,并且设置在座垫和座椅靠背的一者中,其中,居中在所述外齿的旋转轴上的圆孔和筒部中的一者形成在所述外齿轮中;内齿轮,该内齿轮具有与所述外齿接合的内齿,并且具有比所述外齿的齿数多的齿数,并且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另一者中,其中,在所述圆孔形成在所述外齿轮中的情况下,居中在所述内齿的旋转轴上并且插入到所述圆孔内的所述筒部形成在所述内齿轮中,并且其中,在所述筒部形成在所述外齿轮中的情况下,居中在所述内齿的所述旋转轴上并且所述筒部所插入到的所述圆孔形成在所述内齿轮中;第一楔状部件和第二楔状部件,该第一楔状部件和该第二楔状部件位于所述圆孔的内表面与所述筒部的外表面之间,并设置成能够沿着周向移动;以及推动部件,该推动部件锁定于所述第一楔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楔状部件,并且在所述内齿轮的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所述外齿接合的方向上推动所述第一楔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楔状部件,其中,来自所述座椅靠背的载荷同时施加于所述第一楔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楔状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纪幸
申请(专利权)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