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混凝速沉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0289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1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流混凝速沉池,其包括池体,池体的上部装有桁架,池体内由间隔墙将其分隔成絮凝池区和沉淀池区,所述沉淀池区内装有放料架,沉淀池区的上部装有出水槽,絮凝池区内装有至少一块隔板,隔板将絮凝池区分隔成至少两个絮凝区,絮凝区内池底和桁架上分别连接有多块折流絮凝板,相邻两折流絮凝板之间的间距自前往后逐渐增大,每一块折流絮凝板包括连接板和折流板,折流板由纵截面呈连续折弯的板材制成,池底上和桁架上的折流板的折弯部段相对设置,絮凝池区的池底装有压差排泥装置,沉淀池区内装有虹吸排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保证絮体的絮凝和排泥过程中的水量消耗,具有絮凝效果好和排泥效果好的优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流混凝速沉池,其包括池体,池体的上部装有桁架,池体内由间隔墙将其分隔成絮凝池区和沉淀池区,所述沉淀池区内装有放料架,沉淀池区的上部装有出水槽,絮凝池区内装有至少一块隔板,隔板将絮凝池区分隔成至少两个絮凝区,絮凝区内池底和桁架上分别连接有多块折流絮凝板,相邻两折流絮凝板之间的间距自前往后逐渐增大,每一块折流絮凝板包括连接板和折流板,折流板由纵截面呈连续折弯的板材制成,池底上和桁架上的折流板的折弯部段相对设置,絮凝池区的池底装有压差排泥装置,沉淀池区内装有虹吸排泥装置。本技术有效保证絮体的絮凝和排泥过程中的水量消耗,具有絮凝效果好和排泥效果好的优点效果。【专利说明】折流混凝速沉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流混凝速沉池。
技术介绍
低浑低浊原水,本来就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难题。低温低浊水中固体颗粒少,颗粒尺度小,有机物含量相对高,比重小。从颗粒级配来看也相对均匀,加之低温时药剂吸附架桥能力下降,这些都给絮凝与沉降带来困难。絮体长大过程是微小颗粒接触与碰撞的过程,絮凝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一是混凝剂水解后产生的高分子络合物形成吸附架桥的联结能力,二是微小颗粒碰撞的几率和如何控制它们进行合理的有效碰撞,要想增加碰撞几率就必须增加速度梯度,增加速度梯度就必须增加水体的能耗,也就是增加絮凝池的流速,一方面,如果在絮凝中颗粒凝聚长大得过快会出现两个问题:(I)絮体长得过快其强度则减弱,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强的剪切就会使吸附架桥被剪断,被剪断的吸附架桥很难再连续起来,所以絮凝过程也是速度受限过程,随着絮体的长大,水流速度应不断减少,使已形成的絮体不易被打碎;(2) —些絮体过快的长大会使水中絮体比表面积急剧减少,一些反应不完善的小颗粒失去了反应条件,这些小颗粒与大颗粒碰撞几率急剧减少,很难再长大起来,这些颗粒不仅不能为沉淀池所截留,也很难为滤池截留。再者,由于混凝、沉淀过程需排出大量的杂质,其排泥问题应引起重视。如果排泥不及时,池内积泥厚度升高,会缩小沉淀池过水断面,相应缩短沉淀池沉淀时间,降低沉淀效果,最终导致出水水质变差。相反,排泥过频又会增加耗水量,提高制水成本。由于折流混凝速沉池的池底沉泥主要集中在近絮凝池的前端I / 3左右沉淀池池长范围,因此沉淀池后端2 / 3池长范围排出的泥水往往含泥率很低,导致水厂折流混凝速沉池的排泥水量消耗较多,实施水厂排泥水处理时就会相应增加排泥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絮凝效果好且排泥效果好的折流混凝速沉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下结构的折流混凝速沉池,其包括池体,池体的上部装有桁架,池体内由间隔墙将其分隔成絮凝池区和沉淀池区,所述沉淀池区内装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放料架,沉淀池区的上部装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多条出水槽,其结构特点是:絮凝池区内装有至少一块隔板,隔板将絮凝池区分隔成至少两个絮凝区,絮凝区内池底和桁架上分别连接有多块折流絮凝板,池底和桁架上的折流絮凝板对向伸出且交错排布,相邻两折流絮凝板之间的间距自前往后逐渐增大,每一块折流絮凝板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和伸向池中的折流板,折流板由纵截面呈连续折弯的板材制成,池底上和桁架上的折流板的折弯部段相对设置,絮凝池区的池底装有压差排泥装置,沉淀池区内装有虹吸排泥装置。 压差排泥装置包括沿池体长度方向设置在絮凝池区底部的多根穿孔管,多根穿孔管上连接有沿池体宽度方向设置且管径自絮凝池区中部向其边缘逐渐减小的排泥管。 池体长度方向上的同一根穿孔管由间隔设置的多段组成, 沉淀池区内底部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且截面呈V形设置的多道排泥槽,所述虹吸排泥装置包括位于多道排泥槽上方且沿沉淀池区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虹吸管,虹吸管的外伸端设置在池体之外且与抽真空装置连接,虹吸管上装有多根间隔设置且向排泥槽倾斜伸出的吸泥管。 所述出水槽的通道截面呈V形,出水槽的槽壁上部设有锯齿形缺口。 所述絮凝池区前端内壁的中上部上密布有个沉孔,絮凝池区内前方下部设有沿池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反冲洗管。 采用上述结构后,我厂使用了竖直的连接板、折流板相结合的折流絮凝板,反应前期,折板絮凝池依靠水流与折板碰撞及水流在折板间多次转折提高速度,使水中颗粒碰撞机会增加,使絮体凝聚,而到反应后期,为使速度梯度减小,隔板间距逐渐由小变大,使起始流速大,末端流速小,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中絮体的整个反应过程,因而絮凝效果非常好;当水流由絮凝池流入沉淀池之后,水中的絮凝颗粒一方面随水流流速向前运动,一方面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具有临界速度的颗粒恰好在到达平流沉淀池末端池底,而沉速大于的颗粒在到达折流混凝速沉池末端之前就已沉到池底,沉到池底的颗粒定期排出池外,从而使水得以澄清;设置的压差排泥装置既能保证排出的泥水的含泥率,又能降低折流混凝速沉池的排泥水量,节约了排泥水处理成本,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排泥水量消耗,必须通过合理排泥来提高沉淀池排泥水的整体含泥率,在沉淀池中,出口端的积泥随时可被虹吸排泥装置吸走,因而排泥效果俱佳。 综上所述,本技术有效保证絮体的絮凝和排泥过程中的水量消耗,具有絮凝效果好和排泥效果好的优点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出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折流混凝速沉池包括池体1,为方便描述,以水流方向为其前后方向,即池体的长度方向也是其前后方向,池体I的上部装有祐1架2,池体I内由间隔墙将其分隔成絮凝池区11和沉淀池区12,所述沉淀池区12内装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放料架5,沉淀池区12的上部装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多条出水槽6,结合图3和图4,出水槽6的通道截面呈V形,出水槽6的槽壁上部设有锯齿形缺口,这种V形水流通道可以大大提高水流速度并且可进一步使杂质沉淀,保证出水质量,锯齿形缺口的设计不仅可过滤漂浮物且可控制流入出水槽6中的水流流量。絮凝池区11内装有至少一块隔板3,隔板3将絮凝池区11分隔成至少两个絮凝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块隔板3,隔板3的高度低于池体的高度,当设置多块隔板时,多块隔板自前往后的高度逐渐降低,最后方的隔板的高度高于上述间隔墙,絮凝区内池底和桁架2上分别连接有多块折流絮凝板4,池底和桁架2上的折流絮凝板4对向伸出且交错排布,相邻两折流絮凝板4之间的间距自前往后逐渐增大,每一块折流絮凝板4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41和伸向池中的折流板42,连接板41的端部连接在池底和桁架2上,折流板42由纵截面呈连续折弯的板材制成,池底上和桁架2上的折流板42的折弯部段相对设置,即如图中所示的状态,相邻两折流板42的折弯处相对,使水流与折流板碰撞以及水流在折流板处多次转折提高速度,水流中颗粒的碰撞机会增加,从而使絮体凝聚。 如图1所示,絮凝池区11的池底装有压差排泥装置,沉淀池区12内装有虹吸排泥装置。压差排泥装置包括沿池体I长度方向设置在絮凝池区I底部的多根穿孔管7,多根穿孔管7上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流混凝速沉池,包括池体(1),池体(1)的上部装有桁架(2),池体(1)内由间隔墙将其分隔成絮凝池区(11)和沉淀池区(12),所述沉淀池区(12)内装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放料架(5),沉淀池区(12)的上部装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多条出水槽(6),其特征是:絮凝池区(11)内装有至少一块隔板(3),隔板(3)将絮凝池区(11)分隔成至少两个絮凝区,絮凝区内池底和桁架(2)上分别连接有多块折流絮凝板(4),池底和桁架(2)上的折流絮凝板(4)对向伸出且交错排布,相邻两折流絮凝板(4)之间的间距自前往后逐渐增大,每一块折流絮凝板(4)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41)和伸向池中的折流板(42),折流板(42)由纵截面呈连续折弯的板材制成,池底上和桁架(2)上的折流板(42)的折弯部段相对设置,絮凝池区(11)的池底装有压差排泥装置,沉淀池区(12)内装有虹吸排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连波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海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