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505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壳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变速箱壳体,包括变速箱壳本体,变速箱壳本体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开设有主动轴孔和从动轴孔,变速箱壳本体侧面沿从动轴孔圆心到主动轴孔圆心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加油螺塞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速箱壳本体侧面间隔设置有高度不同的加油螺塞,当变速箱壳体逆时针偏转一定角度,实际油量会比理想状态下偏多,则可以通过选择低位的加油螺塞将油加至加油螺塞所在的水平面,反之,当所述变速箱壳体顺时针偏转一定角度时,可以选择高位的加油螺塞将油加至加油螺塞所在的水平面。通过该结构,可以保证变速箱壳体内油量为容积的1/4-1/2,使变速箱内各零部件有效稳定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壳体
技术介绍
变速箱壳体是变速箱的外壳部分,它将变速箱中的齿轮、轴、轴承拨叉等相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并保持相互之间的正确位置,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动力,除了内部的这些零件,变速箱壳体中还设置有变速箱油,可以起到降温、润滑的作用,油喷溅到壳体上将热量传到壳体,然后由壳体将热量传到空气中。变速箱运作过程中,变速箱中油量的多少显得极为重要,油量多了,齿轮旋转受到的阻力就会增大,降低了变速箱工作效率,导致发动机需要提供更多的燃料,燃油经济性下降,油量太低则会对变速箱产生高温,冷却受到影响,动力性能和磨损加重。虽然变速箱油有油尺,但是操作极不方便,先要将油尺表面用布擦的非常干净,插进油箱后再拿出来读取,表面不干净则会影响刻度。故实际操作中,往往以变速箱壳体侧面上加油螺塞孔的位置来决定,从外向加油螺塞孔内看油面高度,当油面与加油螺栓孔平齐视为标准油面,故加油螺栓孔的位置在实际加工时需要达到特定的位置,一般油量为壳体的1/4-1/2为佳,故通常情况下水平放置的加油螺塞的位置应控制在壳体容积的1/4-1/2处。但是,有时候由于发动机实际安装位置不同,发动机需要作出一定角度的调整,变速箱壳体也会产生一定角度的倾斜,若原加油螺塞的位置不作相应,仍按其位置来决定估量油量的多少,实际油量则会偏多或偏少。变速箱壳体顺时针偏转一定角度,油量会偏少,逆时针偏转,油量则会偏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壳体,变速箱壳体安装倾斜一定角度时,对加油螺塞作出相应的选择,同样能够通过加油螺塞的位置对壳体内的油量作出正确估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壳体,包括变速箱壳本体,所述变速箱壳本体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主动轴孔和从动轴孔,所述变速箱壳本体上设置有加油螺塞,所述变速箱本体沿所述从动轴孔到所述主动轴孔轴心方向间隔设置有顺向视孔和逆向视孔,所述顺向视孔位于所述加油螺塞的上方,所述逆向视孔位于所述加油螺塞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速箱壳体由于发动机安装位置作出调整产生一定角度倾斜,若原加油螺塞的位置不作相应变更,仍然以原加油螺塞的位置作标准来估量油量多少,实际油量则会偏多或偏少。变速箱壳本体侧面间隔设置有高度不同的加油螺塞,当变速箱壳体逆时针偏转一定角度,实际油量会比理想状态下偏多,则可以通过选择低处逆向视孔将油加至逆向视孔所在的水平面,反之,当所述变速箱壳体顺时针偏转一定角度时,可以选择高处的顺向视孔将油加至顺向视孔所在的水平面。通过该结构,可以保证变速箱壳体内油量为容积的1/4-1/2,使变速箱内各零部件有效稳定的运行。所述加油螺塞位于所述变速箱壳本体容积的1/3处,所述逆向视孔位于所述变速箱壳本体容积的1/4处,所述顺向视孔位于所述变速箱壳本体容积的1/2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变速箱壳体水平放置时,可以选择变速箱壳本体容积1/3处的加油螺塞进行加油,当变速箱壳体顺时针倾斜时,由于实际油量比理想状态下偏少,可以选择变速箱壳本体容积1/2处的顺向视孔将油加至顺向视孔所在水平面,当变速箱壳体逆时针倾斜时,由于实际油量比理想状态下偏多,可以选择变速箱壳本体容积1/4处的逆向视孔将油加至逆向视孔所在水平面,从而保证变速箱壳体处于倾斜状态时,其内部油量均为容积的1/3左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换挡轴孔,所述换挡轴孔开设有键槽,且所述键槽底部为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的换挡轴孔键槽底部为直角边,在铸造过程中,直角边应力比较集中,棱角处应力过大超过其塑性极限容易导致换挡轴孔与压铸模具的损坏,键槽底部为圆弧面则可以将铸造过程当中的应力均匀分散在圆弧面上,从而保护换挡换挡轴孔与压铸模具,压铸模具寿命大大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变速箱壳本体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一体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结合面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法兰盘结合面内边与外边均呈直线连线,且相邻螺纹孔圆心连线均位于所述法兰盘结合面内外边的中心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螺纹孔圆心之间连线为压力线,所述压力线均位于所述法兰盘结合面内外边的中心线上,可以保证结合面的预紧力,从而增强结构密闭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变速箱壳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变速箱壳体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立体结构图;图3本技术变速箱壳体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所述换挡轴孔I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座;2、主动轴孔;3、从动轴孔;4、加油螺塞;5、换挡轴孔;6、法兰盘;7、油面;8、压力线;9、螺纹孔;10、顺向视孔;11、逆向视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技术变速箱壳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变速箱壳体,包括变速箱壳本体,所述变速箱壳本体设置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主动轴孔2和从动轴孔3,所述变速箱壳本体上设置有加油螺塞4,所述变速箱本体沿所述从动轴孔3到所述主动轴孔2轴心方向间隔设置有顺向视孔10和逆向视孔11,所述顺向视孔10位于所述加油螺塞4的上方,所述逆向视孔11位于所述加油螺塞4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速箱壳体由于发动机安装位置作出调整产生一定角度倾斜,若原加油螺塞4的位置不作相应变更,仍然以原加油螺塞4的位置作标准来估量油量多少,实际油量则会偏多或偏少。变速箱壳本体侧面间隔设置有高度不同的加油螺塞4,当变速箱壳体逆时针偏转一定角度,实际油量会比理想状态下偏多,则可以通过选择低处逆向视孔11将油加至逆向视孔11所在的水平面,反之,当所述变速箱壳体顺时针偏转一定角度时,可以选择高处的顺向视孔10将油加至顺向视孔10所在的水平面。通过该结构,可以保证变速箱壳体内油量为容积的1/4-1/2,使变速箱内各零部件有效稳定的运行。所述加油螺塞4位于所述变速箱壳本体容积的1/3处,所述逆向视孔11位于所述变速箱壳本体容积的1/4处,所述顺向视孔10位于所述变速箱壳本体容积的1/2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变速箱壳体水平放置时,可以选择变速箱壳本体容积1/3处的加油螺塞4进行加油,当变速箱壳体顺时针倾斜时,由于实际油量比理想状态下偏少,可以选择变速箱壳本体容积1/2处的顺向视孔10将油加至顺向视孔10所在水平面,当变速箱壳体逆时针倾斜时,由于实际油量比理想状态下偏多,可以选择变速箱壳本体容积1/4处的逆向视孔11将油加至逆向视孔11所在水平面,从而保证变速箱壳体处于倾斜状态时,其内部油量均为容积的1/3左右。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油螺塞4数量也可以是2个或3个以上,加油螺塞4数量越多,油量能更好的控制,本文只列举了3个加油螺塞4。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换挡轴孔5,所述换挡轴孔5开设有键槽,且所述键槽底部为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的换挡轴孔5键槽底部为直角边,在铸造过程中,直角边应力比较集中,棱角处应力过大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壳体,包括变速箱壳本体,所述变速箱壳本体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主动轴孔和从动轴孔,所述变速箱壳本体上设置有加油螺塞,其特征是:所述变速箱本体沿所述从动轴孔到所述主动轴孔轴心方向间隔设置有顺向视孔和逆向视孔,所述顺向视孔位于所述加油螺塞的上方,所述逆向视孔位于所述加油螺塞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壳体,包括变速箱壳本体,所述变速箱壳本体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主动轴孔和从动轴孔,所述变速箱壳本体上设置有加油螺塞,其特征是:所述变速箱本体沿所述从动轴孔到所述主动轴孔轴心方向间隔设置有顺向视孔和逆向视孔,所述顺向视孔位于所述加油螺塞的上方,所述逆向视孔位于所述加油螺塞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加油螺塞位于所述变速箱壳本体容积的1/3处,所述逆向视孔位于所述变速箱壳本体容积的1/4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利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天宇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