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速箱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082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意在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变速箱壳体内油量多少的汽车变速箱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内设置有储油部,所述储油部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开口处分别设置有挡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储油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来自动调节壳体本体内的油量,改变其油液面高度,使得壳体本体内的油液面始终处于最佳位置,提高了汽车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意在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变速箱壳体内油量多少的汽车变速箱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内设置有储油部,所述储油部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开口处分别设置有挡油块,本技术通过储油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来自动调节壳体本体内的油量,改变其油液面高度,使得壳体本体内的油液面始终处于最佳位置,提高了汽车变速箱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汽车变速箱壳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壳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变速箱壳体。
技术介绍
变速箱壳体零件是变速箱上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它将变速箱中的齿轮、轴、轴承以及拨叉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并保持相互之间的正确位置,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动力,同时,它还盛装有变速箱油,起润滑和降温等作用。 变速箱中的油不能加多,也不能加少。油量多了,齿轮旋转受到的阻力就会增大,降低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同时损失的能量会转化为变速箱内部的热量,使得变速箱温度升高,最终烧伤轴承和齿轮,导致变速箱失效;油量低了,会对变速箱产生高温,影响其冷却效果、动力性能等,还会使得齿轮等部件之间的磨损严重,因此,油量的控制会大大影响变速器的工作性能。 现有技术的变速箱油量控制大多是在变速箱壳体内加油尺,或者是用容器定量加油,但这样操作不方便,玩玩需要在变速器壳体上加油罗塞的位置来决定,比较繁琐,而且其定量不准确,不能自动调节油面高度,变速箱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油挥发等原因使得油量发生变化时,变速箱壳体内的油量不能自动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变速箱壳体内油量多少的汽车变速箱壳体。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内设置有储油部,所述储油部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开口处分别设置有挡油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变速箱壳体内设置储油部,储油部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变速箱壳体本体内油量过多时,油可以由进油口流入到储油部,减少变速箱壳体本体内的油量,使得油液面降低;变速箱壳体本体内的油量过少时,储油部内的油可以经由出油口由储油部流入到壳体本体内,使得壳体本体内的油量增加,油液面升高,保证齿轮等部件的充分润滑等,这样设置,可以自动调节壳体本体内的油量多少,从而提高变速器的工作寿命O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本体内设置有齿轮传动部件,所述进油口设置在距离齿轮最高齿顶线20?40mm处,所述出油口设置在壳体本体高度的1/3处且所述进油口设置在出油口上方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油口设置在距离齿轮最高齿顶线20?40mm处,所述出油口设置在壳体本体高度的1/3处且所述进油口设置在出油口上方位置,壳体本体内的油量适中,齿轮传动等部件在能够充分润滑的条件下不会由于油量过多而受到过大的阻力,从而降低变速箱的传动效率,也不会出现壳体本体内油量过少,使得齿轮等部件之间的润滑不充分,磨损严重等现象。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油块包括第一挡油块和第二挡油块,所述第一挡油块设置在储油部内壁上,所述第二挡油块设置在储油部外侧壁上,所述挡油块设置为球体,所述球体直径大于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油块设置在储油部内壁上,所述第二挡油块设置在储油部外侧壁上,可以保证进油口只能完成油液由壳体本体进入到储油部,储油部的油只能由出油口流入到壳体本体内,调节性能良好,效率高;此外,挡油块都设置为球体且所述球体直径大于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的直径,可以保证挡油块挡住进油口或出油口更严密,储油部的油不会由进油口流出,壳体本体内的油也不会由出油口流入到储油部。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部与壳体本体呈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部与壳体本体呈一体设置,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作,且节省原料,节约成本。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部外侧和内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垂绳,所述垂绳与挡油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垂绳连接的挡油块可以再油的作用下背向进油口或出油口方向移动,保证了油能顺利地由壳体本体经由进油口流入到储油部或者由储油部经由出油口流入到壳体本体内,结构简单,实用性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垂绳采用垂度铅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度铅绳具有垂性好、价格低等优点,采用垂度铅绳做垂绳来连接挡油块,经济实用。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本体采用铝镁合金材料制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本体采用铝镁合金材料制作,有效地减轻了变速箱壳体的整体重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汽车变速箱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汽车变速箱壳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储油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壳体本体;2.进油孔;3.出油孔;4.储油部;41.进油口 ;42.出油口 ; 5.挡油块;51.第一挡油块;52.第二挡油块;6.连接块;7.垂度铅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包括的壳体本体1、进油孔和出油孔,壳体本体I中设置有齿轮、轴、轴承和拨叉等零部件,壳体本体I内有油,起润滑或降温的作用,油由进油孔2进入到壳体本体I内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润滑并对壳体本体I内进行降温,工作一段时间后,油由出油孔3流出,新油又由进油孔2流入完成换油工作。 壳体本体I内设置有储油部4,所述储油部4与壳体本体I成一体铸造成型设置,储油部4包括进油口 41和出油口 42,进油口 41设置在出油口 42上方且进油口 41距离最高齿顶线20?40mm远,优选30mm,出油口 42设置在壳体本体高度的1/3处,进油口 41和出油口 42的开口处都设有挡油块5,由于进油口 41和出油口 42所设位置为汽车变速箱壳体内最佳油液面高度位置,当壳体本体I内的油量过多时,油面会高过最佳油液面,此时,过多的油会经由进油口 41流入到储油部4中,壳体本体I中的油量减少,保证了油液面一直处在最佳位置,当壳体本体I内的油量少,油液面较低的时候,储油部4内的油会经由出油口 42流入到壳体本体I中,增加壳体本体I中的油量使油液面升高,使得壳体本体I内的油量一直适中,齿轮传动等部件在能够充分润滑的条件下不会由于油量过多而受到过大的阻力,从而降低变速箱的传动效率,也不会出现壳体本体内油量过少,使得齿轮等部件之间的润滑不充分,磨损严重等现象。 储油部4内侧位于进油口 41位置处设有第一挡油块51,储油部4的外侧出油口42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挡油块52,进油口 41和出油口 42上侧设置都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与储油部4焊接固定连接,连接块6上固定连接有垂绳7,垂绳有选用垂度铅绳,垂度铅绳7具有价格低、垂性好等优点,选用垂度铅绳,降低了变速箱壳体的成本,垂度铅绳7的另一端与挡油块固定连接,壳体本体I内的油液面过高时,油有向储油部4流入的趋势,油施加给第一挡油块这样设置,可以保证进油口只能完成油液由壳体本体进入到储油部,储油部的油只能由出油口流入到壳体本体内,调节性能良好。 挡油块5设置为球形且球体直径大于所述进油口 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本体内设置有储油部,所述储油部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开口处分别设置有挡油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利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天宇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