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防侧翻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460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0:28
一种车辆防侧翻支架,包括固定架支架、固定架、支撑横梁、横梁夹板及支撑腿;固定架支架上设有与车体上用于安装防撞梁的固有孔位相对应的安装孔,固定架固定于固定架支架上,固定架内设有供支撑横梁滑动的滑槽,支撑腿与支撑横梁相连,且支撑横梁可滑动地设于滑槽中,横梁夹板在支撑横梁滑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支撑横梁固定至该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侧翻支架利用螺栓及螺母将防侧翻支架固定至与车体的防撞梁上,而可以实现防侧翻支架的重复利用且不会损伤车体,由于支撑横梁可相对于固定架滑动,而可以调节试验过程中车辆的最大倾斜角,适用于不同侧翻角的试验,从而降低了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试验中用到的车辆防侧翻支架
技术介绍
在进行车辆的稳态回转试验及阶跃试验等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时,车辆都已接近甚至达到了侧向附着极限,这极有可能会发生侧翻事故,因此需要在车身的前后部都加装防侧翻支架来防止车辆在试验过程中侧翻,使车辆的稳态回转试验及阶跃试验等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得以安全进行。为了保证车辆的稳定性不至于受到防侧翻支架的严重影响,必须对防侧翻支架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限定,因此对防侧翻支架的设计及材料的选取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防侧翻支架包括连接底板、安装底座及一体式的支撑横梁。在安装时首先将连接底板焊接于车体部件上(根据需要可以焊接在车辆的前后围、车架或下车体等部位),然后利用安装底座将支撑横梁固定于连接底板上。此种连接方式使得试验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车体的损伤,也无法对安装底座再次回收利用。一体式的支撑横梁虽然能够使防侧翻支架的重量减少,强度上也能达到要求,但一体式支撑横梁无法实现侧翻角度的调整,不利于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的车辆防侧翻支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侧翻支架,该防侧翻支架可以回收利用且可以实现车辆的侧翻角度的调整。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防侧翻支架,包括固定架支架、固定架、支撑横梁、横梁夹板及支撑腿;所述固定架支架上设有与车体上用于安装防撞梁的固有孔位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支架上,所述固定架内设有供所述支撑横梁滑动的滑槽,所述支撑腿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且所述支撑横梁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横梁夹板在所述支撑横梁滑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所述支撑横梁固定至该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支架包括固定底座及固定架连接架,所述固定底座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车体上的固有孔位的螺栓固定于车辆上,所述固定架连接架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架连接架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焊接于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有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有供螺栓穿过的多个第一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连接架包括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垂直地焊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底座上的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开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架的第三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连接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焊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板及所述第四连接板的连接部位,且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防侧翻支架还包括固定架夹板,所述固定架支架和所述固定架夹板上设有相互对应的多个第三通孔和多个第四通孔,所述固定架通过穿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内的多个第一固定元件夹固于所述固定架支架和所述固定架夹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固定板及位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的两块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的两块固定板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开口,所述滑槽由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合围形成,所述的两块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架支架和所述固定架夹板相接触,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横梁夹板相平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梁夹板垂直于所述固定架夹板,所述横梁夹板包括两块相对应的夹板,所述的两块夹板上开设有相对应的多个第五通孔和多个第六通孔,所述支撑横梁通过穿于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内的多个第二固定元件夹固于所述的两块夹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多个第三通孔和多个第四通孔在垂直于所述固定架夹板的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固定架的外侧,所述多个第五通孔和多个第六通孔在垂直于所述横梁夹板的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固定架的外侧,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的多个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的多个第二固定元件围成的空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腿连接架及设于支撑腿连接架下方的支撑块,所述支撑横梁的两个相对侧具有若干滑动轨道,所述支撑腿连接架通过穿于所述滑动轨道内的T型螺栓固定至所述支撑横梁上。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防侧翻支架通过穿过车辆防侧翻支架的安装孔及车辆上固有孔位的螺栓等固定元件固定至车体上,而不是直接焊接至车辆上,而可以避免在试验过程中造成的冲击损伤车体,并且,由于车辆防侧翻支架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车体上,因而可以实现车辆防侧翻支架的重复利用。进一步地,由于支撑横梁可相对于固定架滑动,而使得支撑横梁凸出于固定架部分的长度可以调节,通过调节支撑横梁凸出于固定架的部分的长度来调节试验过程中车辆的最大倾斜角,因而,可以适用于不同侧翻角的试验,降低了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的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防侧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II-II线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固定架支架、固定架、固定架夹板及支撑横梁的连接关系。图3为图2中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固定架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沿V-V线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固定架、支撑横梁及横梁夹板的连接关系。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车辆防侧翻支架包括两个固定架支架10、一个固定架20、两根支撑横梁30、两组横梁夹板40、两个支撑腿50及两个固定架夹板60。固定架支架10上设有与车体上用于安装防撞梁的固有孔位相对应的安装孔114。固定架20位于两个固定架支架10之间,其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架支架10上。在固定架20内形成有供支撑横梁30滑动的滑槽。支撑腿50与支撑横梁30相连,支撑横梁30可滑动地设于固定架20的滑槽中。横梁夹板40在支撑横梁30滑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支撑横梁30固定于该位置,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防侧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防侧翻支架包括固定架支架(10)、固定架(20)、支撑横梁(30)、横梁夹板(40)及支撑腿(50);所述固定架支架(10)上设有与车体上用于安装防撞梁的固有孔位相对应的安装孔(114),所述固定架(20)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支架(10)上,所述固定架(20)内设有供所述支撑横梁(30)滑动的滑槽,所述支撑腿(50)与所述支撑横梁(30)相连,且所述支撑横梁(30)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横梁夹板(40)在所述支撑横梁(30)滑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所述支撑横梁(30)固定至该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防侧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防侧翻支架包括固
定架支架(10)、固定架(20)、支撑横梁(30)、横梁夹板(40)及
支撑腿(50);所述固定架支架(10)上设有与车体上用于安装防撞梁
的固有孔位相对应的安装孔(114),所述固定架(20)固定于所述固
定架支架(10)上,所述固定架(20)内设有供所述支撑横梁(30)滑
动的滑槽,所述支撑腿(50)与所述支撑横梁(30)相连,且所述支撑
横梁(30)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横梁夹板(40)在所述支撑
横梁(30)滑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所述支撑横梁(30)固定至该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侧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架支架(10)包括固定底座(11)及固定架连接架(12),所述固定
底座(11)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114)和所述车体上的固有孔位的螺
栓固定于车辆上,所述固定架连接架(12)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于所述
固定底座(11)上,所述固定架(20)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架连接
架(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防侧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底座(1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111)、第二连接板(112)
及焊接于第一连接板(111)与第二连接板(112)之间的连接部(113),
所述第一连接板(111)上开有所述安装孔(114),所述第二连接板(112)
上开有供螺栓穿过的多个第一通孔(7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防侧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架连接架(12)包括第三连接板(121)与第四连接板(122),所述
第四连接板(122)垂直地焊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板(121)上,所述第三

\t连接板(121)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底座(11)上的第一通孔(71)相
对应的第二通孔(72),所述第四连接板(122)上开有用于固定所述
固定架(20)的第三通孔(7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防侧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架连接架(12)还包括加强板(123),所述加强板(123)焊接于所
述第三连接板(121)及所述第四连接板(122)的连接部位,且垂直于
所述第三连接板(121)和所述第四连接板(122)。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佳炜袁世海苏永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