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344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锅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锅炉,包括锅炉本体、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所述锅炉本体、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依次通过烟道相连,锅炉本体内的排污水通过排水管进入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中,并通过所述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控制分别进入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中,进入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内的排污水呈雾状并通过与烟气热交换转变为水蒸气,进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内的排污水呈雾状并通过闪蒸方式转变为水蒸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净化烟气同时也大大了提高余热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锅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锅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锅炉烟气净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除尘技术和脱硫脱硝技术,其中除尘技术采用旋风分离法除去较大尘粒后,再根据排放要求和具体情况用布袋法和(或)电除尘法来进一步除去微尘,能耗较大,烟气净化效率较低,而脱硫脱硝技术由于其设备费用高、占地面积大、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以及运行费用昂贵等因素致使目前仅在有条件(如经济条件较好环保要求较高)的大型发电锅炉上得以应用,工业燃煤锅炉则很少使用。现有技术中,锅炉产生的具有一定压力的碱性废水多作为废物排掉,其中管理比较到位的企业排放废热水先排到排污水池,而后注酸液中和冷却到城市管网所要求的温度以下再排放,但多数企业这方面意识普遍不高,许多锅炉使用单位都是直接排放废热水,这不但腐蚀城市管网,同时其温度较高也会导致热污染,再者就是排污水中的盐分也会造成城市地下水的盐分偏高,影响相关人群的健康,节能意识较高的企业多通过热交换器把排污水的余热进行回收后再排放,但废热回收效率不高,且排污水的碱性问题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锅炉,通过排污水雾化及闪蒸实现烟气净化,并通过烟气对流换热以及水蒸气的相变化换热实现余热深度回收,净化烟气同时也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锅炉,包括锅炉本体、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所述锅炉本体、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依次通过烟道相连,锅炉本体内的排污水通过排水管进入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中,并通过所述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控制分别进入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中,进入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内的排污水呈雾状并通过与烟气热交换转变为水蒸气,进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内的排污水呈雾状并通过闪蒸方式转变为水蒸气。所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包括上箱体和设置于所述上箱体下方的凝结换热箱,所述上箱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闪蒸区域和对流换热区域,烟气初期净化装置通过烟道与所述闪蒸区域相通,排污水由上箱体顶端的喷头喷入所述闪蒸区域中,对流换热区域内设有换热水管,所述换热水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凝结换热箱相通,所述换热水管的输出端伸出至上箱体外与外部管路相连,所述凝结换热箱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凝结换热箱中均布有多个烟管,烟气中的水蒸气在所述烟管内重新凝结。烟气同水蒸气的混合气温度降到水蒸气凝结温度以上15?30度时流入烟管。所述烟管为由上到下的立式结构。所述上箱体的闪蒸区域远离烟道的一侧设有超声波发生装置。 所述换热水管呈多次往复折弯状。所述锅炉本体的下端通过第一烟道与烟气初期净化装置相连,所述烟气初期净化装置的上端通过第二烟道与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相连。所述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内设有喷头。所述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包括存水箱和引水管,在所述存水箱中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将存水箱内部分成两个密闭的、容积可变的存水空间,排水管通过两个分路分别与存水箱内的两个存水空间相通,存水箱内的两个存水空间分别通过管路与设置于存水箱外的引水管相连,所述引水管的输出端通过两个分路分别与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相连通。排水管与存水箱内的两个存水空间相通的两个分路上、存水箱内的两个存水空间分别与引水管相连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引水管的输出端分别与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相连通的两个分路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存水箱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位置开关,各个控制阀以及位置开关均与锅炉本体上的控制装置相连。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在烟气初期净化装置中利用喷雾水的动能除去大颗粒灰尘等有害物质,在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中利用排污雾水闪蒸强化微尘去除效果,有效净化烟气,降低污染。2、本专利技术在烟气初期净化装置中通过排污水同高温烟气的直接接触而使其中部分排污水因受热而蒸发同烟气混为一体,提高了烟气中部分水蒸气分压,在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中利用排污水闪蒸进一步提高烟气中部分水蒸气分压,然后先利用烟气同水蒸气的混合气以对流换热方式回收部分余热,再利用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相变化换热回收部分潜热,从而实现锅炉余热的深度回收,余热回收效率高。3、本专利技术通过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实现排污水交替存储和分配,有效调节烟气初期净化装置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内的排污水供给。4、本专利技术在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外部设有超声波发生装置,利用超声波可控制结晶核形成的原理加速凝结核的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锅炉给水装置,2为锅炉本体,3为控制装置,4为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5为烟气初期净化装置,6为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7为超声波发生装置,8为排水管,9为第一控制阀,10为第二控制阀,11为第一位置开关,12为第三控制阀,13为活塞,14为第四控制阀,15为第二位置开关,16为第五控制阀,17为第六控制阀,18为闪蒸区域,19为换热水管,20为对流换热区域,21为凝结换热箱,22为进水口,23为烟管,24为第二烟道,25为第一烟道,26为引水管,27为活塞导杆,28为第一存水空间,29为第二存水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锅炉给水装置1、锅炉本体2、控制装置3、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4、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其中锅炉本体2的下端通过第一烟道25与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相连,所述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的上端通过第二烟道24与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相连,锅炉给水装置I通过控制装置3控制给锅炉本体2供水,所述锅炉给水装置I和控制装置3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锅炉本体2内的排污水通过排水管8进入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4中,并通过所述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4控制分别排至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中。所述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内设有喷头,排污水通过喷头呈雾状喷入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中,在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中主要是利用喷雾水的动能除去大颗粒灰尘等有害物质,同时其本身动能可以强化同高温烟气的混合以促进直接热交换效果,通过雾化的排污水同高温烟气的直接接触而使其中部分排污水因受热而蒸发,同烟气混为一体,提高了烟气中部分水蒸气分压。如图3所示,所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包括上箱体和设置于所述上箱体下方的凝结换热箱21,所述上箱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闪蒸区域18和对流换热区域20,第二烟道24与上箱体内的闪蒸区域18相通,烟气经第二烟道24进入上箱体后即首先经过所述闪蒸区域18,在上箱体顶端设有喷头,排污水经所述喷头呈雾状喷入闪蒸区域18中,且所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所用的喷头与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的喷头不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的喷头喷雾水量少于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且喷雾水的雾化程度要远高于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由于锅炉排污水是具有一定压力的高温水,其物理性质决定了如果将其以减压释放,势必会使释放前原状态水所含能量相对释放减压后所到达状态水所含能量高出一部分,这部分能量势必通过水自身蒸发形式即所谓闪蒸形式释放掉,因此在闪蒸区域18中喷出的排污水通过自身闪蒸形成水蒸气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锅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2)、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4)、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所述锅炉本体(2)、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依次通过烟道相连,锅炉本体(2)内的排污水通过排水管(8)进入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4)中,并通过所述排污水存储分配装置(4)控制分别进入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和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中,进入烟气初期净化装置(5)内的排污水呈雾状并通过与烟气热交换转变为水蒸气,进入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6)内的排污水呈雾状并通过闪蒸方式转变为水蒸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世发何心良胡恒久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蓝天环保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