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冷却的装置的风扇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6182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叠置多个进行保管,且叠置后容易分离的装置的风扇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扇罩(12)具备:第1筒状部(1),在马达即装置(14)的壳体即主体(18)侧具有开口部;及第2筒状部(2),与该第1筒状部(1)连接。第2筒状部(2)的外径小于第1筒状部(1)的内径,第1筒状部(1)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2)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装置的风扇罩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47486号的优选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该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的风扇罩。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具备在马达的主体侧开口的筒状部的马达的风扇罩。该风扇罩在筒状部的与马达相反一侧具有倾斜面部。而且,利用该倾斜面部,用一个风扇罩覆盖另一个风扇罩的倾斜面部,由此能够叠置该风扇罩(以叠置状态保管)。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4534号公报(段)然而,在该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风扇罩中,存在叠置后有时难以分离各个风扇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叠置多个进行保管,且叠置后容易分离的风扇罩。本专利技术的风扇罩具备:第I筒状部,在其装置的主体侧具有开口部;及第2筒状部,与该第I筒状部连接,其通过设为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即,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I筒状部的内径,所述第I筒状部的内周形状和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风扇罩由于具备具有比第I筒状部的内径小的外径的第2筒状部,因此能够以上段的风扇罩的较大直径的第I筒状部重叠于下段的风扇罩的较小直径的第2筒状部的方式,叠置多个风扇罩,其中,所述第I筒状部在主体侧具有开口部。并且,第I筒状部的内周形状和第2筒状部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即,构成为不仅大小不同,而且形状本身也不同,因此很难发生叠置于上段的风扇罩的内周与位于下段的风扇罩的外周强力卡合而难以分离的不良情况,容易分离各个风扇罩。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得到一种能够叠置多个进行保管,且叠置后容易分离的风扇罩。【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描绘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马达的风扇罩的立体图。图2(A)?图2(F)是图1(A)及图1(B)的风扇罩的六面视图。图3(A)及图3(B)是图2(A)及图2(B)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将上述风扇罩安装于马达的状态的整体侧视图。图5是沿图4的箭头V-V线的剖视图。图6 (A)是将上述风扇罩叠置成2段时的、沿图3 (B)的箭头VIA-VIA线的概略剖视图,图6(B)是将上述风扇罩叠置成2段时的、沿图3(B)的箭头VIB-VIB线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表示附设于马达的制动机构的手动释放杠杆的主视图。图中:1-第I筒状部,IC-第I角部对应部(第I小径部),IS-第I侧面对应部(第I大径部),2-第2筒状部,2C-第2角部对应部(第2小径部),2S-第2侧面对应部(第2大径部),12-风扇罩,14-马达(装置),18-壳体(主体),20-散热片,35-主体侧开口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风扇罩安装于马达的状态的整体侧视图,图5是沿图4的箭头V-V线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该风扇罩12为了覆盖安装于马达(装置)14的未图示的风扇而装配于该马达14的壳体(主体)18。符号16是用于将风扇罩12装配于马达14的壳体18上的螺栓孔(螺栓省略图示)。如图5所示,马达14的壳体18形成为截面为圆形的筒状。然而,形成于该壳体18的外周的多个散热片20不是沿壳体18的径向突出形成,而是沿相互垂直交叉的2个方向(在图5的纸面上,为上下方向G及左右方向H)突出形成。并且,各个散热片20的长度设定成各个散热片20的前端的与轴垂直的截面(图5的截面)成为正方形90的4角为圆形倒角的形状。为方便起见,以后该正方形90的4角为圆形倒角的形状称为“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将该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的4个角部分称为“角部91”,将边部分称为“侧面92”。另外,角部91为圆形倒角的部分的曲率半径为r91。以下,对该风扇罩12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A)及图1(B)是从2个不同角度描绘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马达14的风扇罩12的立体图,图2(A)?图2(F)是图UA)及图1(B)的风扇罩12的六面视图。另外,在图3(A)及图3(B)中,将图2(A)及图2(B)放大。风扇罩12具备:第I筒状部1,在其马达(装置)14的壳体(主体)18侧具有主体侧开口部35;及第2筒状部2,与该第I筒状部I连接。图2 (B)及图3(B)是从与马达相反一侧观察风扇罩12的主视图,在两个图中描绘出的2个实线中,外侧实线相当于第I筒状部1,内侧实线相当于第2筒状部2。第I筒状部I的主体侧开口部35的形状设为与所述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相对应的形状,即,设为“正方形90的4角(角部91)为圆形倒角的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筒状部2的外径形成为小于第I筒状部I的内径。另外,“第2筒状部2的外径小于第I筒状部I的内径”包含第2筒状部2的外径与第I筒状部I的内径相等的情况。即,意味着“第2筒状部2的外径为第I筒状部I的内径以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外径”或“内径”时,意味着距风扇罩12的轴心012的距离的2倍。对“第2筒状部2的外径小于第I筒状部I的内径”的结构的具体意义,将在后面详细涉及。风扇罩12具备连接第I筒状部I和第2筒状部2的连接部50。连接部50相对于轴向X倾斜。具体而言,连接部50随着从第I筒状部I朝向第2筒状部2以外径d50变小的方式倾斜。关于倾斜的倾斜度,在将后述的第I角部对应部IC的周向中心和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周向中心连结的Tc方向上最陡峭,并且,在将第I侧面对应部IS的周向中心和第2侧面对应部2S的周向中心连结的Ts方向上最平缓。即,连接部50的倾斜的倾斜度在周向上并不均匀。风扇罩12的第I筒状部I具备具有无限大以外的(即有限的)第I小曲率半径rlC的第I角部对应部(第I小径部)1C。并且,第2筒状部2具备与该第I角部对应部IC相对应的具有无限大以外的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第2角部对应部(第2小径部)2C。具体而言,第I筒状部I的第I角部对应部IC与马达14的壳体18的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的“角部91”为圆形倒角的部分的位置及形状相对应。第I角部对应部IC形成于第I筒状部I的4个部位,第I角部对应部IC的第I小曲率半径rlC与散热片前端正方形90的“角部91”为圆形倒角的部分的曲率半径r91大致(或完全)相同(rlC ~ r91)。第I角部对应部IC的第I小曲率半径rlC为有限值,第I角部对应部IC由曲面构成。若将第I角部对应部IC在周向上的形成范围换算成风扇罩12的轴心012的中心角,则为9 1C。并且,第I角部对应部IC的周向长度为L1C。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2的第2角部对应部2C与第I筒状部I的第I角部对应部IC相对应地沿着轴向并排形成。第2角部对应部2C的第2小曲率半径为r2C,小于第I角部对应部IC的第I小曲率半径rlC(r2C < rlC)。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角部对应部2C的第2小曲率半径r2C的中心与第I角部对应部IC的第I小曲率半径rlC的中心相同(均为风扇罩12的轴心012)。S卩,若比较第I角部对应部IC和第2角部对应部2C,则第2角部对应部2C的外径小于第I角部对应部IC的内径。该风扇罩12由整体具有大致均匀厚度(壁厚)的部件构成。即,第I筒状部I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置的风扇罩,其具备:第1筒状部,在装置的主体侧具有开口部;及第2筒状部,与所述第1筒状部连接,所述风扇罩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1筒状部的内径,所述第1筒状部的内周形状和所述第2筒状部的外周形状不是相似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叶久辉永易卓也水谷清信芳贺卓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