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147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降温服装,提供了一种液冷背心,所述液冷背心包括:背心体以及嵌缝在背心体内层的四个冷液回路;所述背心体包括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右后区、至少一个左侧松紧调节带和至少一个右侧松紧调节带;所述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以及右后区均采用网纱材质制成;所述左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左前区和左后区,所述右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右前区和右后区;所述四个冷液回路并联,且分别布置在背心体的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和右后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液冷背心的透气性和适体性,从而改善液冷背心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降温服装,特别涉及一种液冷背心
技术介绍
在很多高温环境中,严重的热应激使人很难进行长时间工作,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液冷背心作为一种降温防暑的服装,通过背心中冷液的流动降低人体温度,满足了高温下工作人员的需求。现有的液冷背心主要采用棉布制备,针对不同的身材分为S、M、L、XL几种号型,但是,棉布的透气性较差,容易在液冷背心的管壁处出现冷凝水,从而影响液冷背心使用的舒适性,另外,液冷背心的型号并不能够适应所有的身型,对于某些特殊身材其适体性不够尚,影响制冷效果。基于此,现有技术确实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冷背心,以提高液冷背心的透气性和适体性,从而改善液冷背心的制冷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冷背心,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液冷背心包括:背心体以及嵌缝在背心体内层的四个冷液回路;所述背心体包括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右后区、至少一个左侧松紧调节带和至少一个右侧松紧调节带;所述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以及右后区均采用网纱材质制成;所述左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左前区和左后区,所述右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右前区和右后区;所述四个冷液回路并联,且分别布置在背心体的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和右后区。优选的,所述液冷背心进一步包括:保护套、总流入管路、总流出管路以及两个多通型分路接头,其中:所述保护套伸入背心体内,且固定在左侧松紧调节带上或者右侧松紧调节带上,所述保护套位于左侧松紧调节带或者右侧松紧调节带的下端;所述总流入管路、总流出管路和两个多通型分路接头均固定在保护套中,所述四个冷液回路的一端通过多通型分路接头与总流入管路连接,所述四个冷液回路的另一端通过多通型分路接头与总流出管路连接。优选的,所述液冷背心进一步包括公接头;所述公接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总流入管路和总流出管路连接,另一端与配套的制冷装置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液冷背心,较传统的液冷背心,有以下优点:I)采用透气性能较好的网纱材料,改善了背心内外气体的交换,使得制冷管路外壁产生的冷凝水能很容易的挥发出去;同时,网纱材料也加速了人体汗液的挥发。冷凝水和汗液的挥发不但解决了人体微环境过于潮湿而引起的不舒适感,并且在其挥发的同时带走了人体微环境的热量,加强了液冷背心的制冷效果;2)采用松紧带连接液冷背心的前部和背部,使得液冷背心在衣长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围度方向上的调节,从而提高了液冷背心的适体性;3)液冷背心的主材料使用网纱,与传统的棉布相比,大大降低了液冷背心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冷背心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冷背心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背心,所述液冷背心包括:背心体I以及嵌缝在背心体内层的四个冷液回路;所述背心体I包括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右后区、至少一个左侧松紧调节带101和至少一个右侧松紧调节带102 ;所述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以及右后区均采用网纱材质制成;所述左侧松紧调节带101用于连接背心体I的左前区和左后区,所述右侧松紧调节带102用于连接背心体I的右前区和右后区;为了增强散热,所述左侧松紧调节带101和右侧松紧调节带102均为多个分散的松紧带。所述四个冷液回路并联,且分别布置在背心体I的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和右后区,结合图1和图2,所述四个冷液回路分别为左前分回路2、右前分回路3、左后分回路4和右后分回路5,所述左前分回路2均匀的位于背心体I的左前区,所述右前分回路3均匀的位于背心体I的右前区,所述左后分回路4均匀的位于背心体I的左后区,所述右后分回路5均匀的位于背心体I的右后区;所述液冷背心进一步包括:保护套6、总流入管路7、总流出管路8以及两个多通型分路接头9,其中:所述保护套6伸入背心体I内,且固定在左侧松紧调节带101上或者右侧松紧调节带102上,所述保护套6位于左侧松紧调节带101或者右侧松紧调节带102的下端;所述总流入管路7、总流出管路8和两个多通型分路接头9均固定在保护套6中,所述四个冷液回路的一端通过多通型分路接头与总流入管路7连接,所述四个冷液回路的另一端通过多通型分路接头与总流出管路8连接。冷液依次通过总流入管路7、多通型分路接头9后分别进入四个冷液回路,冷液在流经的过程中吸收人体的热量,给人体降温,再依次经总流出管路8、多通型分路接头9后流出。为了形成闭合的循环管路,所述液冷背心进一步包括公接头10 ;所述公接头1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总流入管路7和总流出管路8连接,另一端与配套的制冷装置连接。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主权项】1.一种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背心包括:背心体以及嵌缝在背心体内层的四个冷液回路; 所述背心体包括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右后区、至少一个左侧松紧调节带和至少一个右侧松紧调节带; 所述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以及右后区均采用网纱材质制成; 所述左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左前区和左后区,所述右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右前区和右后区; 所述四个冷液回路并联,且分别布置在背心体的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和右后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背心进一步包括:保护套、总流入管路、总流出管路以及两个多通型分路接头,其中: 所述保护套伸入背心体内,且固定在左侧松紧调节带上或者右侧松紧调节带上,所述保护套位于左侧松紧调节带或者右侧松紧调节带的下端; 所述总流入管路、总流出管路和两个多通型分路接头均固定在保护套中,所述四个冷液回路的一端通过多通型分路接头与总流入管路连接,所述四个冷液回路的另一端通过多通型分路接头与总流出管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背心进一步包括公接头; 所述公接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总流入管路和总流出管路连接,另一端与配套的制冷装置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降温服装,提供了一种液冷背心,所述液冷背心包括:背心体以及嵌缝在背心体内层的四个冷液回路;所述背心体包括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右后区、至少一个左侧松紧调节带和至少一个右侧松紧调节带;所述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以及右后区均采用网纱材质制成;所述左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左前区和左后区,所述右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右前区和右后区;所述四个冷液回路并联,且分别布置在背心体的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和右后区。本技术可以提高液冷背心的透气性和适体性,从而改善液冷背心的制冷效果。【IPC分类】A41D13/005【公开号】CN204617117【申请号】CN201520172672【专利技术人】何耀锋, 黄官升, 牛海燕, 翟红军, 罗玉萍, 白雅娟, 胡金锁, 徐剑, 姜金领, 陈庆昌, 马源, 孔国杰, 闫小超, 褚庆国, 牛守瑞, 王洪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3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背心包括:背心体以及嵌缝在背心体内层的四个冷液回路;所述背心体包括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右后区、至少一个左侧松紧调节带和至少一个右侧松紧调节带;所述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以及右后区均采用网纱材质制成;所述左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左前区和左后区,所述右侧松紧调节带用于连接背心体的右前区和右后区;所述四个冷液回路并联,且分别布置在背心体的左前区、右前区、左后区和右后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耀锋黄官升牛海燕翟红军罗玉萍白雅娟胡金锁徐剑姜金领陈庆昌马源孔国杰闫小超褚庆国牛守瑞王洪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六三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