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芯泄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3903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03:14
一种锂电池芯泄压结构,设于一锂电池芯壳体顶端的顶板上,顶板上设有向下凹陷的承接区域,承接区域具有一环形底面,环形底面位于一通气孔的顶部周缘。一下胶圈、一薄膜、一上胶圈及一固定圈由下而上层叠于承接区域内,而下胶圈及上胶圈为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胶圈。借此,即可在加热后,以下胶圈及上胶圈粘结薄膜及固定圈,并以下胶圈粘结于承接区域的环形底面上方,使薄膜与锂电池芯的顶板形成紧密粘合,以盖合于通气孔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锂电池芯泄压结构,尤指一种能使防爆的薄膜与锂电池芯的壳体的顶板紧密粘合的泄压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锂电池芯的结构主要包括一壳体,壳体内置放有电解质溶液及采用叠片或卷绕装配方式装配的正极片、隔离膜及负极片。其中,各正极片分别以正极极耳焊接,再同时焊接在壳体的正极接线柱的底部,各负极片分别以负极极耳焊接,再同时焊接在壳体的负极接线柱的底部。而正极接线柱及负极接线柱的顶部分别设有外螺纹,借以在分别螺合一螺母后,分别固定不同的接线端子,以向外输出电力。其中,在充、放电状态时,容易让壳体内的电解质溶液温度上升,并产生气体。而为了防止因气体的快速膨胀使壳体爆炸,目前锂电池芯壳体的顶板上大多会烙上一层防爆薄膜,或是以点焊方式将防爆薄膜点焊于顶板上,以封闭防爆孔,借以在气体快速膨胀时,冲破防爆薄膜的阻隔,以达到泄压的目的。然而,以点焊方式将防爆薄膜点焊于顶板上,因点焊机的功率大小很难调适,以致于点焊时容易因功率太高而穿破防爆薄膜,或因功率太小而造成虚焊现象,使产品品质很难掌控。而若利用一加热装置以加热、加压的方式将防爆薄膜直接烙于顶板上,则仅能让防爆薄膜下陷以与顶板形成线状的结合,其在结合品质上亦不是很可靠。如此一来,当防爆薄膜与顶板没有完全密合时,不但容易让电解质溶液泄漏,且会在壳体内的气体压力并未过高时即让防爆薄膜爆开,使锂电池芯的壳体无法再使用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专利技术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本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以上、下胶圈夹住一薄膜,再借由上、下胶圈经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特性,以使薄膜与顶板紧密粘合的锂电池芯泄压结构,使能解决现有防爆薄膜的结合品质不良而使电解质溶液泄漏及防爆薄膜提早爆开的问题,而能有效提高产品品质,使在壳体内的气体压力到达预设压力时,让防爆薄膜爆开,以避免产品的浪费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一种锂电池芯泄压结构,设于一锂电池芯壳体顶端的顶板上,顶板具有一通气孔,通气孔上覆盖一薄膜;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顶板上设有向下凹陷的承接区域,承接区域与通气孔连通,承接区域具有环形底面,且环形底面位于通气孔的顶部周缘;一经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下胶圈容置于承接区域内,并粘结于环形底面的上方;一薄膜容置于承接区域内,并粘结于下胶圈的上方;一经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上胶圈容置于承接区域内,并粘结于薄膜的上方;而一固定圈粘结于上胶圈的上方。实施时,承接区域为圆形槽,通气孔为圆形孔,圆形槽的直径大于通气孔的直径。实施时,下胶圈的外周缘形状大于薄膜的外周缘形状,上胶圈的外周缘形状亦大于薄膜的外周缘形状。实施时,上胶圈的底面具有第一外环形区域及第一内环形区域,下胶圈的顶面具有第二外环形区域及第二内环形区域,第一外环形区域粘结于第二外环形区域的上方。实施时,承接区域具有环形立面,固定圈具有环形周边,上胶圈的顶面的外周缘设有立环,立环夹置于环形立面与环形周边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锂电池芯泄压结构,以上、下胶圈夹住一薄膜,再借由上、下胶圈经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特性,以使薄膜与顶板紧密粘合,能解决现有防爆薄膜的结合品质不良而使电解质溶液泄漏及防爆薄膜提早爆开的问题,而能有效提高产品品质,使在壳体内的气体压力到达预设压力时,让防爆薄膜爆开,以避免产品的浪费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图3A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锂电池芯泄压结构I顶板2承接区域21环形底面211环形立面212通气孔22下胶圈3第二外环形区域31第二内环形区域32薄膜4上胶圈5第一外环形区域51第一内环形区域52立环53固定圈6环形周边6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锂电池芯泄压结构,其中,锂电池芯具有一壳体,壳体的顶端设有一顶板,顶板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而泄压结构结合于顶板上,以封闭通气孔,借以在壳体内的气体快速膨胀至设定的压力时,冲破防爆薄膜的阻隔,以达到泄压的目的。请参阅图1~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锂电池芯泄压结构I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由下而上依序层叠并容纳于顶板2的承接区域21内的一下胶圈3、一薄膜4、一上胶圈5及一固定圈6。其中,下胶圈3、上胶圈5及固定圈6分别为一环形板,薄膜4为铝箔之类的金属片。顶板2上的通气孔22为一圆形孔,承接区域21为直径大于圆形通气孔22直径的圆形凹槽,承接区域21与通气孔22具有同一轴心且上、下连通,承接区域21具有一环形底面211,环形底面211位于通气孔22的顶部周缘。实施时,通气孔22亦可为正方形孔,或为其他几何形状,而承接区域21亦可为正方形凹槽,或为其他几何形状的凹槽。下胶圈3及上胶圈5分别为经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胶圈,例如:热熔胶之类的胶圈。下胶圈3的顶面具有第二外环形区域31及第二内环形区域32,上胶圈5的底面具有第一外环形区域51及第一内环形区域52。薄膜4夹置于下胶圈3及上胶圈5之间,且下胶圈3的外周缘直径大于薄膜4的直径,上胶圈5的外周缘直径大于薄膜4的直径。实施时,下胶圈3及上胶圈5的外周缘形状亦可为其他几何形状,下胶圈3及上胶圈5的外周缘形状分别大于薄膜4的外周缘形状。当下胶圈3、薄膜4、上胶圈5及固定圈6由下而上依序层叠并容纳于顶板2的承接区域21内,并使下胶圈3的底面与承接区域21的环形底面211接触时,经由加压、加热的程序,即会使下胶圈3及上胶圈5熔解,使下胶圈3的底面与承接区域21的环形底面211粘结,下胶圈3顶面的第二内环形区域32、第二外环形区域31分别与薄膜4的底面及上胶圈5底面的第一外环形51区域粘结,薄膜4的顶面与上胶圈5底面的第一内环形区域52粘结,而上胶圈5的顶面则是粘结于固定圈6的底面。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锂电池芯泄压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承接区域21具有一环形立面212,固定圈6具有一环形周边61,上胶圈5的顶面的外周缘设有一立环53,该立环53由上胶圈5的顶面的外周缘向上延伸而成,且立环53夹置并粘结于环形立面212与环形周边61之间。借此,可将下胶圈3、薄膜4、上胶圈5及固定圈6全面性的粘结于顶板2的承接区域21内,以完全封闭通气孔22。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技术的薄膜能紧密粘结于顶板的承接区域内,在壳体内的气体压力到达预设压力时,才会让薄膜爆开,因此,可有效避免因防爆薄膜提早爆开而造成的产品浪费,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以上、下胶圈经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特性以使各元件形成紧密粘结,因此,不但加工方便、快速,能降低生产成本,且能有效提高产品品质。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技术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不仅能使薄膜与顶板形成紧密的粘结,能使加工方便、快速以降低生产成本,且能有效提高产品品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芯泄压结构,设于一锂电池芯壳体顶端的顶板上,该顶板具有一通气孔,该通气孔上覆盖一薄膜;其特征在于: 该顶板上设有一向下凹陷的承接区域,该承接区域与该通气孔连通,该承接区域具有一环形底面,且该环形底面位于该通气孔的顶部周缘;一经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下胶圈容置于该承接区域内,该下胶圈粘结于该环形底面的上方;一薄膜容置于该承接区域内,该薄膜粘结于该下胶圈的上方;一经受热后会变形且具有粘性的上胶圈容置于该承接区域内,该上胶圈粘结于该薄膜的上方;以及一固定圈,粘结于该上胶圈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弘
申请(专利权)人: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