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096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2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主要解决现有动触桥触头中心线无法与静接触板触头中心线完全对中,导致两者出现错位现象,从而造成接触器电气寿命降低的问题。包括基座、动触桥支架、动触桥、静触板,动触桥安装于动触桥支架,动触桥支架位于基座凹槽内,动触桥支架侧面与凹槽存在间隙,动触桥支架的两个侧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弹簧和钢珠,弹簧的内端与安装孔的底部相接触,钢珠设于弹簧的外端并抵触于基座的凹槽内壁上。由于该接触器采用在动触桥支架两侧各成型两个孔用来安装弹簧,钢珠安放在弹簧上与基座接触,动触桥支架在上下两个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在中间位置,从而避免了动静触头之间的错位,且可有效降低基座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尤其是指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
技术介绍
接触器安装时一般为侧向安装,由于重力作用,动触桥触头中心线无法与静接触板触头中心线完全对中,尤其对于大电流接触器,因为其衔铁重量较重,两者错位现象更严重。这就造成接触器工作时电气寿命较低。而目前,采用常用的2个方式上述不足之处,方案I是通过加大加厚银点来解决动静触头错位造成的电气寿命降低问题。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提高产品成本。而方案2通过在触头底部一侧增加厚度,来弥补重力因素造成的错位现象。不足之处在于接触器安装时必须将增厚一侧朝下安装,如果误将接触器倒置安装,则无法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与不足之处,解决现有动触桥触头中心线无法与静接触板触头中心线完全对中,导致两者出现错位现象,从而造成接触器工作时电气寿命降低的冋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包括基座、动触桥支架、动触桥、静触板,所述动触桥上设有动触头,所述静触板上设有静触头,所述静触板安装于基座上,所述动触桥安装于动触桥支架上,所述基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动触桥支架位于凹槽内,所述动触桥支架的侧面与凹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动触桥支架的两个侧面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弹簧和钢珠,所述弹簧的内端与安装孔的底部相接触,所述钢珠设于弹簧的外端并抵触于基座的凹槽内壁上。所述动触桥支架各侧面的安装孔为2个,所述2个安装孔相隔一定距离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动触桥支架的侧面设有弧形凸台,所述安装孔设于弧形凸台上,所述基座的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向外凸出并与所述弧形凸台相对应的方形凸台,所述钢珠抵触于所述方形凸台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该接触器采用在动触桥支架两侧各成型孔用来安装弹簧,钢珠安放在弹簧上与基座接触,动触桥支架在上下两个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在中间位置,从而避免了动静触头之间的错位,且可有效降低基座磨损。即使误将接触器倒置安装,也通过弹簧自动调节,动触头仍处于中间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I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基座与动触桥支架配合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动触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基座与动触桥支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基座I,动触桥支架2,动触桥3,静触板4,动触头5,静触头6,凹槽7,安装孔8,弹簧9,钢珠10,弧形凸台11,方形凸台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针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包括基座1、动触桥支架2、动触桥3、静触板4,所述动触桥3上设有动触头5,所述静触板4上设有静触头6,所述静触板4安装于基座I上,所述动触桥3安装于动触桥支架2上,所述基座I上设有凹槽7,所述动触桥支架2位于凹槽7内,所述动触桥支架2的侧面与凹槽7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动触桥支架2的两个侧面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内设有弹簧9和钢珠10,所述弹簧9的内端与安装孔8的底部相接触,所述钢珠10设于弹簧9的外端并抵触于基座I的凹槽7内壁上。安装孔具有一定的深度,弹簧容纳于孔内,而钢珠压缩在弹簧上,通过弹簧产生的弹力顶在凹槽的内壁上,动触桥支架2会根据两侧的弹簧弹力自动进行调节,而在动触桥支架2移动带动动触头5与静触头6接触时,动触桥支架2外侧的钢珠沿着凹槽的内壁滚动,不会磨损基座和动触桥支架。因此,根据上述方案,由于该接触器采用在动触桥支架两侧各成型孔用来安装弹簧,钢珠安放在弹簧上与基座接触,动触桥支架在上下两个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在中间位置,从而避免了动静触头之间的错位,且可有效降低基座磨损。即使误将接触器倒置安装,也通过弹簧自动调节,动触头仍处于中间位置。在本技术中,所述动触桥支架2各侧面的安装孔8为2个,所述2个安装孔8相隔一定距离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支架的两个侧面均设置2个宽度方向相对应的安装孔,孔内设置弹簧和钢珠,各侧的2个安装孔相隔一定距离并在同一水平面,使得动触桥支架2平稳性更好。如果动触桥支架组件重量过重,影响稳定性,可以将增加相应的弹簧和钢珠数量,保证动触桥支架始终稳定在中间位置(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中,所述动触桥支架2的侧面设有弧形凸台11,所述安装孔8设于弧形凸台11上,所述基座I的凹槽7的内壁上设有向外凸出并与所述弧形凸台11相对应的方形凸台12,所述钢珠10抵触于所述方形凸台12上。采用弧形凸台11和方形凸台12以实现钢珠的滚动配合,有效的减少接触面积,且导向性更好,提高动触桥支架移动的稳定性。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技术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包括基座(I)、动触桥支架(2)、动触桥(3)、静触板(4 ),所述动触桥(3 )上设有动触头(5 ),所述静触板(4 )上设有静触头(6 ),所述静触板(4)安装于基座(I)上,所述动触桥(3)安装于动触桥支架(2)上,所述基座(I)上设有凹槽(7),所述动触桥支架(2)位于凹槽(7)内,所述动触桥支架(2)的侧面与凹槽(7)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支架(2)的两个侧面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内设有弹簧(9)和钢珠(10),所述弹簧(9)的内端与安装孔(8)的底部相接触,所述钢珠(10)设于弹簧(9)的外端并抵触于基座(I)的凹槽(7)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支架(2)各侧面的安装孔(8)为2个,所述2个安装孔(8)相隔一定距离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支架(2)的侧面设有弧形凸台(11),所述安装孔(8)设于弧形凸台(11)上,所述基座(I)的凹槽(7)的内壁上设有向外凸出并与所述弧形凸台(11)相对应的方形凸台(12),所述钢珠(10 )抵触于所述方形凸台(12 )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主要解决现有动触桥触头中心线无法与静接触板触头中心线完全对中,导致两者出现错位现象,从而造成接触器电气寿命降低的问题。包括基座、动触桥支架、动触桥、静触板,动触桥安装于动触桥支架,动触桥支架位于基座凹槽内,动触桥支架侧面与凹槽存在间隙,动触桥支架的两个侧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弹簧和钢珠,弹簧的内端与安装孔的底部相接触,钢珠设于弹簧的外端并抵触于基座的凹槽内壁上。由于该接触器采用在动触桥支架两侧各成型两个孔用来安装弹簧,钢珠安放在弹簧上与基座接触,动触桥支架在上下两个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在中间位置,从而避免了动静触头之间的错位,且可有效降低基座磨损。【IPC分类】H01H50/56【公开号】CN204632681【申请号】CN201520324630【专利技术人】李辉, 张红伟, 荣良章 【申请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9日【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器主触头自动补偿结构,包括基座(1)、动触桥支架(2)、动触桥(3)、静触板(4),所述动触桥(3)上设有动触头(5),所述静触板(4)上设有静触头(6),所述静触板(4)安装于基座(1)上,所述动触桥(3)安装于动触桥支架(2)上,所述基座(1)上设有凹槽(7),所述动触桥支架(2)位于凹槽(7)内,所述动触桥支架(2)的侧面与凹槽(7)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支架(2)的两个侧面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内设有弹簧(9)和钢珠(10),所述弹簧(9)的内端与安装孔(8)的底部相接触,所述钢珠(10)设于弹簧(9)的外端并抵触于基座(1)的凹槽(7)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张红伟荣良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