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献刚专利>正文

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3943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包括集蒸发器与冷凝器为一体的内部中空的换热主体部件,该换热主体部件为下底面开口的圆台形壳体,所述换热主体部件外周面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螺纹孔,以及一端与螺纹孔连接且另一端封闭的散热管,所述换热主体部件上底面设有风扇,下底面设有与电子器件接触的密封板,所述换热主体部件、散热管和密封板装配后形成封闭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子器件散热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散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力电子设备与器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发热量过大、器件温度过高的问题,若器件热量不能及时排出,或器件排热效果差,会导致设备工作寿命短、以及设备工作不稳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已开发多种用于电子器件散热的模块,其大多数为贴设在电子器件的散热端面上,并利用模块自身的结构特点来达到预定的散热目的。虽然现有的散热模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子器件的散热效果,但现有的电子器件散热模块仍存在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困难,成本较高的不足,且其在散热能力上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电子器件散热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包括集蒸发器与冷凝器为一体的内部中空的换热主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部件为下底面开口的圆台形壳体,所述换热主体部件外周面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螺纹孔,以及一端与螺纹孔连接且另一端封闭的散热管,所述换热主体部件上底面设有风扇,下底面设有与电子器件接触的密封板,所述换热主体部件、散热管和密封板装配后形成封闭空腔。进一步的,所述的螺纹孔分为多行、且相间隔的设置在换热主体部件外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管外周面上还设有散热片。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主体部件内部空腔装填有液体工质。进一步的,所述工质选取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进一步的,所述换热主体部件的上底面设有固定风扇用的凹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电子器件散热装置,换热主体部件为下底面开口的圆台形壳体,比圆柱体壳体减少了整个装置的体积,有效的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同时换热主体部件外周面上设有可以与散热管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加工换热主体部件时只需要加工螺纹孔即可,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节约了成本。换热主体部件上底面还设置有风扇,可以更好的增强散热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换热主体部件,2-散热管,201-散热片,3-风扇,4-密封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如图1中所示,其包括集蒸发器与冷凝器为一体的内部中空的换热主体部件I,该换热主体部件I的下底面设有密封板4,密封板4用于与电子散热器件接触,并作为蒸发器,而该换热主体部件I的外周面和上底面则用于散热,以作为冷凝器。本实施例中的换热主体部件I外周面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的螺纹孔,在螺纹孔上设有一端与该螺纹孔连接且另一端封闭的散热管2。螺纹孔分为多行,比如可为三行,且间隔设置在换热主体部件I的外周面上。在散热管2的外周面上还设有散热片201,以增加散热管2的散热面积。本实施例中换热主体部件I为下底面开口的圆台形壳体,在该换热主体部件I的上底面(上底面为圆台端面半径小的那个面,相对于上底面的另一个端面则为下底面)固定有风扇3。为了减少整个装置的体积,本实施例中在换热主体部件I的上底面开设有一凹槽,风扇3的主体即装填到该凹槽内并进行固定。当装置散热能力不足时,可开启风扇3,以增加空气的流动,加快散热。密封板4即设置在换热主体部件I的下底面,密封板4用于装填工质后密封换热主体部件1,在工作时,密封板4则与电子散热器件相接触。换热主体部件1、散热管2和密封板4装配后形成封闭腔体。装配前,在换热主体部件I内部填充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可采用乙醇、去离子水或者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本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工作时,密封板4将电子器件的热量传给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在作为蒸发器的密封板4处,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受热挥发,气态溶液再与换热主体部件I内壁的上部以及散热管2的内壁相接触。在作为冷凝器的换热主体部件I内部上部和散热管2的内部处,挥发的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遇冷后冷凝成液体,再流回换热主体部件I底部完成循环,混合溶液冷凝时放出的热量则经由换热主体部件I和散热管2排放到外部环境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包括集蒸发器与冷凝器为一体的内部中空的换热主体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部件(I)为下底面开口的圆台形壳体,所述换热主体部件(I)外周面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螺纹孔,以及一端与螺纹孔连接且另一端封闭的散热管(2),所述换热主体部件(I)上底面设有风扇(3),下底面设有与电子器件接触的密封板(4),所述换热主体部件(I)、散热管(2)和密封板(4)装配后形成封闭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孔分为多行、且相间隔的设置在换热主体部件(I)的外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2)外周面上设有散热片(2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部件(I)内部空腔装填有液体工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体部件(I)的上底面设有固定风扇(3)用的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包括集蒸发器与冷凝器为一体的内部中空的换热主体部件,该换热主体部件为下底面开口的圆台形壳体,所述换热主体部件外周面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螺纹孔,以及一端与螺纹孔连接且另一端封闭的散热管,所述换热主体部件上底面设有风扇,下底面设有与电子器件接触的密封板,所述换热主体部件、散热管和密封板装配后形成封闭空腔。本技术所述的电子器件散热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IPC分类】H05K7/20【公开号】CN204634254【申请号】CN201520330750【专利技术人】白献刚, 熊彦梅 【申请人】白献刚【公开日】2015年9月9日【申请日】2015年5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器件散热装置,包括集蒸发器与冷凝器为一体的内部中空的换热主体部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主体部件(1)为下底面开口的圆台形壳体,所述换热主体部件(1)外周面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螺纹孔,以及一端与螺纹孔连接且另一端封闭的散热管(2),所述换热主体部件(1)上底面设有风扇(3),下底面设有与电子器件接触的密封板(4),所述换热主体部件(1)、散热管(2)和密封板(4)装配后形成封闭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献刚熊彦梅
申请(专利权)人:白献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