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宣基专利>正文

一种多箱式船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190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箱式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点是先加工大型船的顶部横向,利用向箱体内充气使海水移位,使联接的部分船体转动90度,再加工大型船的顶部纵向,再利用向箱体内充气使海水移位,使联接的部分船体转动90度,继续联接大型船体的底部,再次利用向箱体内充气使海水移位,使联接的部分船体转动180度,即完成多箱式船体的制造,对于大型船体和航空母舰舰体其制造及维修方法简单,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船
,具体地讲是一种关于多箱式船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船体的制造尤其是航空母舰舰体的制造,都是在大型的厂房或大型的坞上制造,在制造之前,首先要先建大的厂房或大的船坞,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占地面积较大;另外大型船体或航空母舰舰体的维修也受规模的限制,因而其制造维修非常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主要解决现有的大型船体或航空母舰舰体的制造维修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及占地面积大和费用高等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之处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先在陆地上加工制成部分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将三者联接在一起,在横向走廊2底端设水管三通阀4,将其下水,打开水管三通阀4,放入适量的水于横前箱1和横后箱3内,使其部分下潜,横向走廊2内无水做为工作间,横前箱1和横后箱3的工作面露出水面;b,在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的基础上联接其它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同时在不同的高度联接左头箱5和右头箱8,随着高度的增加,横前箱1和横后箱3的水位不断升高,联接时在横前箱1中间位置上设前水管6,在横后箱3的中间位置上设后水管7,在横向走廊2的顶部设减压阀11和进气阀12;c,向进气阀12内充气,使横后箱3内的水进入横前箱1,随着横前箱1内的水位的增加,联接成的部分船体转动90度,在后水管7上设三通管9和三通阀10,使三通管9和三通阀10与后水管7联通,在上述联接成的部分船体上联接右侧箱13、左侧箱14、纵向走廊17,并通过后水管7向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内进水,纵向走廊17内无水做为工作间,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的工作面露出水面;最后在其顶部联接右尾箱15、左尾箱16,在右侧箱13尾部设逆流管18和气堵19;d,将进气阀12和减压阀11交换进气,使横前箱1和横后箱3内的水进入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联接成的部分船体自动转动90度;继续联接右水箱23、左水箱22、右底箱25、左底箱24、头箱20、尾箱21,在右水箱23和上左水箱22上设水管29,在水管29上设闸阀26、27、28;e,向进气阀12充气,使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内的水从逆流管18进入左水箱22,打开闸阀26水进入左底箱24,打开闸阀27水进入右底箱25,打开闸阀28水进入右水箱23,联接好的船体转动180度,从而形成船底部在下,船甲板在上的多箱式船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1、制造大型船及航空母舰舰体时不需造坞、建厂,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占地面积;2、大型船体或航空母舰舰体局部损坏时,可利用海水潜浮法在海上维修,维修不受规模的限制;3、对于大型船体和航空母舰舰体其制造及维修方法简单,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2、3,根据制造船体的要求,先在陆地上加工制成小部分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将三者联接在一起,在横向走廊2底端安装水管三通阀4,将其下水,打开水管三通阀4,放入适量的水于横前箱1和横后箱3内,使其部分下潜,横向走廊2内无水做为工作间,横前箱1和横后箱3的工作面露出水面;在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的基础上联接其它在陆地上已加工制成的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直至达到设计的船体的宽度要求,同时在设计要求的高度联接左头箱5和右头箱8,随着高度的增加,横前箱1和横后箱3的水位不断升高,联接时在横前箱1中间位置上安装前水管6,在横后箱3的中间位置上安装后水管7,在横向走廊2的顶部安装减压阀11和进气阀12;向进气阀12内充气,使横后箱3内的水进入横前箱1,随着横前箱1内的水量的增加,联接成的部分船体自动转动90度,在后水管7上安装三通管9和三通阀10,使三通管9和三通阀10与后水管7联通,在上述联接成的部分船体上继续联接其它制成的右侧箱13、左侧箱14、纵向走廊17,并通过后水管7向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内进水,纵向走廊17内无水做为工作间,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的工作面露出水面,当联接达到设计的船体的长度时,在其顶部联接右尾箱15、左尾箱16,此时整个船体的顶部联接完成,在右侧箱13尾部安装逆流管18和气堵19;将进气阀12和减压阀11交换进气,使横前箱1和横后箱3内的水进入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联接成的部分船体自动转动90度,此时船体的顶部朝下,继续联接其它制成的右水箱23、左水箱22、右底箱25、左底箱24、头箱20、尾箱21,在右水箱23和左水箱22上安装水管29,在水管29上设闸阀26、27、28;向进气阀12充气,使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内的水从逆流管18进入左水箱22,打开闸阀26水进入左底箱24,打开闸阀27水进入右底箱25,打开闸阀28水进入右水箱23,此时联接好的船体将转动180度,从而形成船底部在下,船顶部在上的多箱式船体,整个制造过程完成在海平面上进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受场地的限制,制造和维修不受规模的限制。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先在陆地上加工制成部分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将三者联接在一起,在横向走廊(2)底端设水管三通阀(4),将其下水,打开水管三通阀(4),放入适量的水于横前箱(1)和横后箱(3)内,使其部分下潜;b,在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的基础上联接其它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同时在不同的高度联接左头箱(5)和右头箱(8),随着高度的增加,横前箱(1)和横后箱(3)的水位不断升高,联接时在横前箱(1)中间位置上设前水管(6),在横后箱(3)的中间位置上设后水管(7),在横向走廊(2)的顶部设减压阀(11)和进气阀(12);c,向进气阀(12)内充气,使横后箱(3)内的水进入横前箱(1),联接成的部分船体转动90度,在后水管(7)上设三通管(9)和三通阀(10),使三通管(9)和三通阀(10)与后水管(7)联通,在上述联接成的部分船体上联接右侧箱(13)、左侧箱(14)、纵向走廊(17),并通过后水管(7)向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内进水,最后在其顶部联接右尾箱(15)、左尾箱(16),在右侧箱(13)尾部设逆流管(18)和气堵(19);d,将进气阀(12)和减压阀(11)交换进气,使横前箱(1)和横后箱(3)内的水进入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联接成的部分船体转动90度;继续联接右水箱(23)、左水箱(22)、右底箱(25)、左底箱(24)、头箱(20)、尾箱(21),在右水箱(23)和左水箱(22)上设水管(29),在水管(29)上设闸阀(26)、(27)、(28);e,向进气阀(12)充气,使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内的水从逆流管(18)进入左水箱(22),打开闸阀(26)水进入左底箱(24),打开闸阀(27)水进入右底箱(25),打开闸阀(28)水进入右水箱(23),联接好的船体转动180度,从而形成船底部在下,船甲板在上的多箱式船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点是先加工大型船的顶部横向,利用向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箱式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先在陆地上加工制成部分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将三者联接在一起,在横向走廊(2)底端设水管三通阀(4),将其下水,打开水管三通阀(4),放入适量的水于横前箱(1)和横后箱(3)内,使其部分下潜;    b,在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的基础上联接其它横前箱(1)、横向走廊(2)和横后箱(3),同时在不同的高度联接左头箱(5)和右头箱(8),随着高度的增加,横前箱(1)和横后箱(3)的水位不断升高,联接时在横前箱(1)中间位置上设前水管(6),在横后箱(3)的中间位置上设后水管(7),在横向走廊(2)的顶部设减压阀(11)和进气阀(12);    c,向进气阀(12)内充气,使横后箱(3)内的水进入横前箱(1),联接成的部分船体转动90度,在后水管(7)上设三通管(9)和三通阀(10),使三通管(9)和三通阀(10)与后水管(7)联通,在上述联接成的部分船体上联接右侧箱(13)、左侧箱(14)、纵向走廊(17),并通过后水管(7)向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内进水,最后在其顶部联接右尾箱(15)、左尾箱(16),在右侧箱(13)尾部设逆流管(18)和气堵(19);    d,将进气阀(12)和减压阀(11)交换进气,使横前箱(1)和横后箱(3)内的水进入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联接成的部分船体转动90度;继续联接右水箱(23)、左水箱(22)、右底箱(25)、左底箱(24)、头箱(20)、尾箱(21),在右水箱(23)和左水箱(22)上设水管(29),在水管(29)上设闸阀(26)、(27)、(28);    e,向进气阀(12)充气,使右侧箱(13)和左侧箱(14)内的水从逆流管(18)进入左水箱(22),打开闸阀(26)水进入左底箱(24),打开闸阀(27)水进入右底箱(25),打开闸阀(28)水进入右水箱(23),联接好的船体转动180度,从而形成船底部在下,船甲板在上的多箱式船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宣基
申请(专利权)人:秦宣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