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168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模具,包括上模芯、顶盘、切边刀盘、冲头、上顶杆、下模板、支撑板、下模芯、冲孔凹模、刀盘支撑杆、顶盘、可上下移动的上顶料盘和可上下移动的上模板,上模芯与上模板固定连接,切边刀盘通过刀盘支撑杆与上模板固定连接,且切边刀盘位于上模芯外围,顶盘位于上模芯下部,且顶盘通过上顶杆与上顶料盘固定连接,顶盘上设有第一冲头孔,冲头与上模芯固定连接,并穿过顶盘的第一冲头孔,支撑板与下模板固定连接,下模芯与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冲孔凹模与下模芯固定连接,且冲孔凹模上设有第二冲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切边、冲孔和胀型为一体,降低了设备投入,进一步降低轮毂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毂模具,尤其是一种汽车轮毂的切边、冲孔和胀型。
技术介绍
高强度、重量轻,安全节能的锻压铝(镁)轮毂,是现在和未来汽车的必然选择。出于轮毂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考虑,汽车制造厂家通常使用锻压铝(镁)轮毂。这就造成了轮毂锻压厂家,需不断的优化制造工艺,降本节能,以其能提供出物美价廉的锻压轮毂。轮毂的锻压成型,模具是其核心工装。通常有切边、冲孔和胀型三个工序,通常这三个工序需要在三台机器上加工完成,就导致了生产厂家设备投入大,轮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切边、冲孔和胀型为一体,降低了设备投入,进一步降低轮毂制造成本的轮毂模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模具,包括上模芯、顶盘、切边刀盘、冲头、上顶杆、下模板、支撑板、下模芯、冲孔凹模、刀盘支撑杆、顶盘、可上下移动的上顶料盘和可上下移动的上模板,上模芯与上模板固定连接,切边刀盘通过刀盘支撑杆与上模板固定连接,且切边刀盘位于上模芯外围,顶盘位于上模芯下部,且顶盘通过上顶杆与上顶料盘固定连接,顶盘上设有第一冲头孔,冲头与上模芯固定连接,并穿过顶盘的第一冲头孔,支撑板与下模板固定连接,下模芯与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冲孔凹模与下模芯固定连接,且冲孔凹模上设有第二冲头孔。还包括翻板、下顶料柱和顶料油缸,下模芯上设有下料孔,翻板与下模板铰接,并位于下料孔下方,下顶料柱的尾部与顶料油缸的输出杆固定连接,下顶料柱的头部与翻板的一端相抵。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使用时先下压上顶料盘,使顶盘压紧轮毂。再将上模板下压,上模板下压时,通过切边刀盘对轮毂进行外围切边,并且同时通过上模芯对轮毂进行胀型处理,再带动冲头对轮毂进行冲孔处理,切边、胀型和冲孔同时完成,本技术集切边、冲孔和胀型为一体,在一台冲床上就能完成以上三步工序,降低了设备投入,进一步降低轮毂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的顶盘下压状态图;图3是图1的切边、胀型和冲孔状态图;图4是图1的落料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一种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2、3、4所示,一种轮毂模具,包括上模芯2、顶盘3、切边刀盘4、冲头5、上顶杆6、下模板8、支撑板9、下模芯10、冲孔凹模11、刀盘支撑杆12、顶盘3、可上下移动的上顶料盘7和可上下移动的上模板1,上模芯2与上模板I固定连接,切边刀盘4通过刀盘支撑杆12与上模板I固定连接,且切边刀盘4位于上模芯2外围,顶盘3位于上模芯2下部,且顶盘3通过上顶杆6与上顶料盘7固定连接,顶盘3上设有第一冲头孔3-1,冲头5与上模芯2固定连接,并穿过顶盘3的第一冲头孔3-1,支撑板9与下模板8固定连接,下模芯10与支撑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冲孔凹模11与下模芯10固定连接,且冲孔凹模11上设有第二冲头孔11-1。参见图1、2、3、4,还包括翻板14、下顶料柱15和顶料油缸16,下模芯10上设有下料孔10-1,翻板14与下模板8铰接,并位于下料孔10-1下方,下顶料柱15的尾部与顶料油缸16的输出杆固定连接,下顶料柱15的头部与翻板14的一端相抵,这样当启动顶料油缸16,顶料油缸16就会把翻板14的一侧顶高,轮毂工件20就可以随着翻板14滑落到收集箱内,因此便于收集轮毂工件20提高收集效率。本技术的使用时,首先加工上模芯2的外周,使上模芯2的外周与轮毂工件20需要胀型的形状一致,为了实现上模板I和上顶料盘7可上下移动,将上模板I和上顶料盘7与冲床装连,操作冲床就能控制上模板I和上顶料盘7上、下移动。在实际操作中,先将轮毂工件20放置在下模芯10上,参见图2所示,将上顶料盘7下压,带动顶盘3压住轮毂工件20,参见图3所示,再下压上模板1,使轮毂工件20的外形随着上模芯2的外周缓缓胀型;随之切边刀盘4切掉多余的轮毂工件20,完成切边;最后冲头5伸入冲孔凹模11的第二冲头孔11-1内,冲出轮毂工件20的内孔,完成冲孔。参见图4所示,顶盘3继续压住轮毂工件20,上模板I上升,轮毂工件20冲孔后的废料自由掉落在翻板14上,启动顶料油缸16,顶料油缸16顶起翻板14的一?而,使翻板14翻转,废料随着翻板14滑到废料收集箱内。本技术还增加了废料收集功能,提高了本技术的生产效率。本技术能在一台冲床上实现切边、冲孔和胀型三步工序,降低了设备投入,进一步降低轮毂制造成本。【主权项】1.一种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芯(2)、顶盘(3)、切边刀盘(4)、冲头(5)、上顶杆(6)、下模板⑶、支撑板(9)、下模芯(10)、冲孔凹模(11)、刀盘支撑杆(12)、可上下移动的上顶料盘(7)和可上下移动的上模板(1),上模芯(2)与上模板(I)固定连接,切边刀盘(4)通过刀盘支撑杆(12)与上模板(I)固定连接,且切边刀盘(4)位于上模芯(2)外围,顶盘(3)位于上模芯(2)下部,且顶盘(3)通过上顶杆(6)与上顶料盘(7)固定连接,顶盘(3)上设有第一冲头孔(3-1),冲头(5)与上模芯(2)固定连接,并穿过顶盘(3)的第一冲头孔(3-1),支撑板(9)与下模板(8)固定连接,下模芯(10)与支撑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冲孔凹模(11)与下模芯(10)固定连接,且冲孔凹模(11)上设有第二冲头孔(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板(14)、下顶料柱(15)和顶料油缸(16),下模芯(10)上设有下料孔(10-1),翻板(14)与下模板⑶铰接,并位于下料孔(10-1)下方,下顶料柱(15)的尾部与顶料油缸(16)的输出杆固定连接,下顶料柱(15)的头部与翻板(14)的一端相抵。【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模具,包括上模芯、顶盘、切边刀盘、冲头、上顶杆、下模板、支撑板、下模芯、冲孔凹模、刀盘支撑杆、顶盘、可上下移动的上顶料盘和可上下移动的上模板,上模芯与上模板固定连接,切边刀盘通过刀盘支撑杆与上模板固定连接,且切边刀盘位于上模芯外围,顶盘位于上模芯下部,且顶盘通过上顶杆与上顶料盘固定连接,顶盘上设有第一冲头孔,冲头与上模芯固定连接,并穿过顶盘的第一冲头孔,支撑板与下模板固定连接,下模芯与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冲孔凹模与下模芯固定连接,且冲孔凹模上设有第二冲头孔。本技术集切边、冲孔和胀型为一体,降低了设备投入,进一步降低轮毂制造成本。【IPC分类】B21D35-00, B21D37-10, B21D53-26【公开号】CN204603043【申请号】CN201520215578【专利技术人】周建明 【申请人】常州明杰模具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4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芯(2)、顶盘(3)、切边刀盘(4)、冲头(5)、上顶杆(6)、下模板(8)、支撑板(9)、下模芯(10)、冲孔凹模(11)、刀盘支撑杆(12)、可上下移动的上顶料盘(7)和可上下移动的上模板(1),上模芯(2)与上模板(1)固定连接,切边刀盘(4)通过刀盘支撑杆(12)与上模板(1)固定连接,且切边刀盘(4)位于上模芯(2)外围,顶盘(3)位于上模芯(2)下部,且顶盘(3)通过上顶杆(6)与上顶料盘(7)固定连接,顶盘(3)上设有第一冲头孔(3‑1),冲头(5)与上模芯(2)固定连接,并穿过顶盘(3)的第一冲头孔(3‑1),支撑板(9)与下模板(8)固定连接,下模芯(10)与支撑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冲孔凹模(11)与下模芯(10)固定连接,且冲孔凹模(11)上设有第二冲头孔(1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明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