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033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构,指在前、后轮对应线的车架邻前端安设有一驱动装置,及在车架后端两侧分别枢设有一上、下作动的踏板,该驱动装置且可被左、右踏板上、下交互驱动,并通过被动齿盘和传动轮将动力传输至后轮驱移车体,使自行车具有与众不同的操作和行驶形态,进而达到兼具代步、扩大身体运动范围、趣味性及安全性于一体的目的与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 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行车结构驱动前移的方式,大多是双脚呈圆周运动形态踩动两 个呈一百八十度夹角配置的踏板,再透过相关传动组件(如大齿盘、链条、 飞轮等)的带动车轮,则该持续转动的车轮便可直接驱移车体前进。而且, 一般自行车均设有座垫提供骑乘者乘坐,使骑乘者重量可充分被座垫支撑的 情形下,其双脚将可顺畅、安全且充分施力的实施圆周踩动踏板动作。然而,实际上,骑乘者在座垫支撑身体的限制下,虽可达到骑乘自行车 的代步目的,但却降低上半身活动的范围,降低了人体的运动健身效果,同 时减少了骑乘的趣味性,也连带降低了持续使用的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 构,其能实现兼具代步、扩大身体运动范围、趣味性及安全性于一体的目的 与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驱踩踏之 站式自行车结构,其在车架前方透过前管、前叉安设有前轮、立管及把手; 在车架后方透过转轴安设有后轮,并于该转轴上安设有飞轮;在车架邻前端 安设有包含转轴、安置在转轴的大齿盘、安置在转轴两端并呈180度夹角 对应的曲柄等传动组件的驱动装置;在车架邻后端安设有一被动齿盘;在被 动齿盘与驱动装置的大齿盘之间环设有第一驱动链条;在被动齿盘的同轴处 安设有一传动轮,该传动轮与后轮转轴上的飞轮之间环设有第二驱动链条; 在车架后端两侧分别枢设有一上、下摆动且可驱动驱动装置的曲柄及转轴转3动的踏板;该驱动装置的大齿盘位于前、后轮的对应在线,并致左、右踏板 等距的位于前、后轮对应线两侧。其中,在左、右踏板的底部分别设有一纵长滑道。其屮,该驱动装置的左、右曲柄的远离转轴端,分别安设有一驱动件, 该驱动件并恰可滑设于对应踏板的纵长滑道处。其中,该左、右踏板的后端分别通过一枢轴枢设于车架后端两侧。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前、后轮对应线的车架邻前端安设有 一驱动装置,及在车架后端两侧分别枢设有上、下作动的踏板,且该左、右 踏板可在上、下交互作动时,恰致驱动装置的大齿盘转动,并通过被动齿盘 和传动轮将动力传输至后轮使M移,则骑乘者可以站立形态令双脚踩踏骑乘 自行车,使自行车的操作不但具有扩大运动范围的效果,同时,亦具有与众 不同的操作和行驶形态,达到代步兼趣味性于一体的运动效果;此外,通过 该驱动装置的大齿盘位于前、后轮对应在线,及该驱动大齿盘的左、右踏板 又以等距位于两侧,则该左、右踏板相互的距离将可实质縮小,骑乘者左、 右双脚踩踏的施力点,亦可平均位于前、后轮对应线两侧情形下,对于站立 踩踏的骑乘者而言,不但具有双脚操作顺畅、方便和自然、舒适的效果,尤 其,其重心更可保持在前、后轮的对应线上,而具有重心稳定和不偏向单边 的骑乘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图3是本新型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构中的踏板、曲柄及驱动件相互 位设示意图。图4是本新型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构的踏板上下踩踏运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新型指在车架10前方透过前管101、前叉 102安设有前轮11、立管12及把手13,在车架10后方透过转轴141安设有 后轮14,在车架10邻前端位置,安设有一包含转轴201、安置于转轴201的 大齿盘202、安置在转轴201两端并呈180度夹角对应之曲柄203、及枢设在 远离转轴201之曲柄203端的驱动件204等传动组件的驱动装置20,及在车 架10后端两侧分别枢设有一上、下作动的踏板30。其中,该驱动装置20的 大齿盘202位于前、后轮ll、 14之对应在线;该左、右踏板30以等距位于 前、后轮ll、 14之对应线两侧,分别将后端透过枢轴301枢设于车架10,使 前端可行上、下摆动运作,在底部设有纵长滑道302,可分别供左、右曲柄 203另端的驱动件204崁入滑移,使左、右踏板30可行上、下交互摆动,并 致该驱动件204、曲柄203、转轴201及大齿盘202可直接被驱动转动。上述,在车架10邻后端位置且安设有一被动齿盘21,及在驱动装置20 的大齿盘202与被动齿盘21之间环设有第一驱动链条23,以及在被动齿盘 21同轴的另端安设有一传动轮24,使大齿盘202的转动力可通过第一驱动链 条23、被动齿盘21、传动轮24、环设于传动轮24和后轮转轴141上的飞轮 26的第二驱动链条25传输至后轮14。上述,由于该左、右踏板30以后端的枢轴301为转点行上、下交互摆动 运作,故骑乘者以站姿将双脚交互踩踏于左、右踏板30时,该被施予踩踏力 的驱动件204及曲柄203将会以转轴201为转点转动,并致转轴201及大齿 盘202会连带做转动动作(即,其与一般自行车行进时的大齿盘转动方向相 同),为此,透过该大齿盘202与被动齿盘21之间环设有第一驱动链条23, 及该与被动齿盘21同轴的传动轮24和后轮转轴141上的飞轮26之间,又环 设有第二驱动链条25,自然的,该大齿盘202转动的动力便可直接驱移车体 刖进。配合图4所示,骑乘者可将双手扶握把手13并以站姿将双脚踩踏于左、 右踏板30,透过该左、右踏板30以后端的枢轴301为转点上、下摆动,及该 驱动装置20中呈180度夹角对应,并分别安置在远离转轴201的曲柄203端 的驱动件204,又恰滑设在左、右踏板30底部的纵长滑道302处,则骑乘者 自可在双脚上、下交互踩踏施力时,直接致左、右踏板30施力于对应驱动件204,并致转轴201上的大齿盘202被驱动转动;同时,透过该大齿盘202与 被动齿盘21之间环设有第一驱动链条23,及该与被动齿盘21同轴的传动轮 24,又可透过第二驱动链条25将转动力传输至后轮转轴141及后轮14,则该 一并转动的后轮14便可驱移车体,达到自行车行进的目的。利用骑乘者双脚站立的交互踩踏左、右踏板30,即可致驱动装置20的大 齿盘202转动并配合第一驱动链条23、被动齿盘2K传动轮24、第二驱动链 条25、飞轮26等传动组件驱动后轮14,进而致车体可顺畅的做前移行进动 作,就自行车的操作而言,显然可达到扩大身体运动范围的效果,而在与众 不同的操作和行驶形态中,更是兼有代步和趣味的运动效果。当然,由于该驱动装置20的大齿盘202位于前、后轮ll、 14的对应在 线,致该左、右踏板30亦可等距的位于前、后轮ll、 14对应线两侧,则该 左、右踏板30相互的距离将可实质缩小,及骑乘者左、右双脚踩踏的施力点 亦可平均位于前、后轮11、 14对应线两倒情形下,对站立踩踏的骑乘者而言, 不但具有双脚操作顺畅、自然和方便、舒适的效果,尤其,其重心更可维持 在前、后轮11、 14的对应线上,而具有重心稳定和不偏向单边的骑乘安全性。权利要求1、一种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构,其在车架前方透过前管、前叉安设有前轮、立管及把手;在车架后方透过转轴安设有后轮,并于该转轴上安设有飞轮;在车架邻前端安设有包含转轴、安置在转轴的大齿盘、安置在转轴两端并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等传动组件的驱动装置;在车架邻后端安设有一被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驱踩踏之站式自行车结构,其在车架前方透过前管、前叉安设有前轮、立管及把手;在车架后方透过转轴安设有后轮,并于该转轴上安设有飞轮;在车架邻前端安设有包含:转轴、安置在转轴的大齿盘、安置在转轴两端并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等传动组件的驱动装置;在车架邻后端安设有一被动齿盘;在被动齿盘与驱动装置的大齿盘之间环设有第一驱动链条;在被动齿盘的同轴处安设有一传动轮,该传动轮与后轮转轴上的飞轮之间环设有第二驱动链条;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后端两侧分别枢设有一上、下摆动且可驱动驱动装置的曲柄及转轴转动的踏板;该驱动装置的大齿盘位于前、后轮的对应在线,并致左、右踏板等距的位于前、后轮对应线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