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947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列车制动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包括:触发板,所述触发板的中部通过销钉铰接在列车轨道的末端,触发板的前端用于与车轮配合使触发板的后端翘起;活动制动轨,所述活动制动轨的中部通过活动销与触发板的后端铰接;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地面上,且与活动制动轨的后端铰接,活动制动轨的前端用于顶住车轮,阻止车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个相互铰接的结构,实现了对列车的制动动作;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都比较简单,成本较低;工作人员经过时可直接跨过,无需绕行;整个装置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即使设置在室内,也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其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列车制动
,特别涉及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站或货站等铁路站场的轨道车辆生产、检修以及试验厂房内,存在大量钢轨尽头结构。要保证运输生产安全,机车、车辆等在到达铁路线路终端之前,铁路线路上需要设置制动装置使车辆停止运动,保证列车不会冲出铁路线路的尽头;因此在铁路路线的尽头都设置有车辆车挡,防止机车车辆等冲出铁路的尽头而导致出轨。 现有的辅助停车装置大多为体积较大的钢结构框架车挡或混凝土车挡,两者最大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如果设置在生产厂房、实验室内,就会占用大量空间,工作人员经过时需要绕行,影响操作,并且破坏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铁路尽头线停车装置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工作人员经过时需要绕行,影响操作的问题。 ( 二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包括:触发板,所述触发板的中部通过销钉铰接在列车轨道的末端,触发板的前端用于与车轮配合使触发板的后端翘起;活动制动轨,所述活动制动轨的中部通过活动销与触发板的后端铰接;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地面上,且与活动制动轨的后端铰接,活动制动轨的前端用于顶住车轮,阻止车轮转动。 其中,所述触发板设置在列车轨道的一侧,且与车轮的轮缘相对。 其中,所述触发板通过活动销与活动制动轨铰接。 其中,所述触发板上设有长圆孔状的导滑槽,活动销与活动制动轨固定连接,活动销滑动连接在导滑槽内。 其中,所述活动制动轨上设有长圆孔状的导滑槽,活动销与触发板固定连接,活动销滑动连接在导滑槽内。 其中,所述固定端包括:制动轨道和第二辅助板,制动轨道固定在地面上,第二辅助板的一端与制动轨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制动轨的后端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辅助板与触发板相对设置,第二辅助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触发板的厚度;第二辅助板连接有第一辅助板,第一辅助板位于触发板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二辅助板包括两块,分别安装在制动轨道的两侧,活动制动轨同时与两块所述第二辅助板铰接。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通过采用多个相互铰接的结构,实现了对列车的制动动作;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都比较简单,成本较低;工作人员经过时可直接跨过,无需绕行;整个装置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即使设置在室内,也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其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述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在车轮未压下触发板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所述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在车轮未压下触发板时的示意图。 其中,1、列车轨道;2、触发板;3、活动制动轨;4、第一辅助板;5、制动轨道;6、第二辅助板;7、销钉;8、活动销;9、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为便于描述,定义图1-图3的左方向为前。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布了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其包括:通过销钉7与列车轨道I末端铰接的触发板2、与列车轨道I相对设置的固定端、设置在列车轨道I与固定端之间的活动制动轨3 ;活动制动轨3的后端与固定端铰接,前端与列车轨道I的末端相对;活动制动轨3的中部设有活动销8,触发板2的后端设有长圆孔状的导滑槽,活动销8滑动连接在导滑槽内,实现触发板2与活动板的铰接。 其中,触发板2的前部与车轮9相配合,通过车轮9将触发板2的前部压下,实现触发板2后端的翘起,进而带动活动制动轨3的前端向上翘起,顶在车轮9上,以阻止车轮9的转动,实现停车制动。导滑槽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活动制动轨3能够顺利翘起,防止翘起过程中被卡住。为保证触发板2后端上翘的高度,将触发板2设置在类车轨道的侧面,使触发板2与车轮9的轮缘相对;车轮9经过时,触发板2的前部被车轮9的轮缘压下,实现其后端翅起的目的。 触发板2设置在两排列车轨道I相对的一侧,即列车轨道I的内侧,制动轨道5与列车轨道I对齐设置,活动制动轨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列车轨道I的宽度,即整个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均位于两排列车轨道I内,无外露部分;而且在非制动状态时,只有触发板2的前半部外露在列车轨道I的上方。即整个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体积小,宽度和高度均与单根列车轨道I相当,工作人员经过时不会造成阻挡,无需绕行;占用空间小,几乎相当于普通的列车轨道1,设置在室内也不会影响操作;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修的难度都比较低,制造和维修成本较低。 其中,设置固定端的目的是实现与活动制动轨3后端的铰接,固定端可以是固定在地面上的轴销,或者采用与现有列车轨道I结构相同的制动轨道5,通过第二辅助板6与活动制动轨3铰接。 优选的,所述触发板2、第一辅助板4、第二辅助板6均采用钢材料制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导滑槽设置在活动制动轨3上,活动销8与触发板2连接;并且在制动轨道5的两侧均安装第二辅助板6,活动制动轨3的后端位于两块第二辅助板6之间。并与之铰接;由于活动制动轨3与触发板2是通过活动销8和导滑槽铰接的,其铰接处随时可能松开;为保证触发板2与活动制动轨3的铰接效果,在第二辅助板6上又连接了第一辅助板4,第一辅助板4挡在触发板2的外侧,以阻止其与活动制动轨3分离。 为保证车轮9与触发板2的顺利接触,优选将触发板2的前端设置为圆角结构。 图2为车轮9与触发板2接触前的示意图,图3为车轮9与触发板2接触后的示意图,两幅图中的第一辅助板4均未示出。 本技术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制动前,如图2所示,只有触发板2的前半部外露早列车轨道I的上方。车轮9经过时,车轮9的轮缘先与触发板2的前端接触,将触发板2的前半部压下,如图3所示,此时触发板2的后半部向上翘起,进而带动与之铰接的活动制动轨3的前端随之向上翘起,最终顶在车轮9上,给车轮9提供阻力,实现停车。列车返回后,车轮9离开触发板2与活动制动轨3,触发板2恢复如图2所示的状态。制动过程中,活动制动轨3的后端同时与两块第二辅助板6铰接,可以保证连接效果;第一辅助板4挡在触发板2的外侧,保证触发板2不会与活动制动轨3发生脱离。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采用多个相互铰接的结构,实现了对列车的制动动作;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都比较简单,成本较低;整个装置的高度和宽度均与单根列车轨道I相当,安装时也几乎与列车轨道I对齐,并无外露部件;工作人员经过时可直接跨过,无需绕行;整个装置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即使设置在室内,也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其他操作;不需要外部控制及其他辅助设备,直接安装在列车轨道I的尽头处,可用在不同类型的铁路尽头线终端。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板(2),所述触发板(2)的中部通过销钉(7)铰接在列车轨道(1)的末端,触发板(2)的前端用于与车轮(9)配合使触发板(2)的后端翘起;活动制动轨(3),所述活动制动轨(3)的中部通过活动销(8)与触发板(2)的后端铰接;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地面上,且与活动制动轨(3)的后端铰接,活动制动轨(3)的前端用于顶住车轮(9),阻止车轮滚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板(2),所述触发板(2)的中部通过销钉(7)铰接在列车轨道(I)的末端,触发板(2)的前端用于与车轮(9)配合使触发板(2)的后端翘起; 活动制动轨(3),所述活动制动轨(3)的中部通过活动销(8)与触发板(2)的后端铰接; 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地面上,且与活动制动轨(3)的后端铰接,活动制动轨(3)的前端用于顶住车轮(9),阻止车轮滚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板(2)设置在列车轨道(I)的一侧,且与车轮(9)的轮缘相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板(2)通过活动销(8)与活动制动轨(3)铰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尽头线列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板(2)上设有长圆孔状的导滑槽,活动销(8)与活动制动轨(3)固定连接,活动销(8)滑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俊超丁叁叁徐磊蒋欣徐言兵王晶凯梁建英龚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