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运柳专利>正文

新型自行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79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装在自行车中轴之下,两脚蹬之间或平叉之上,立管和后轮之间的自行车后轮驱动装置。在结构上,产生动力部分与普通小型汽油机相似;传动部分的左右曲轴都有轴承支承,左右曲轴上分别安装了磁电机飞轮组件和自动离合器摩擦盘组件,通过几个齿轮使装在最终传动轴上的摩擦轮转动,驱动后轮前进;它克服了现有自行车驱动装置所存在的结构复杂,可靠性,维护性差的缺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驱动装置,此驱动装置实为一种小型发动机,装在普通自行车中轴之下,两脚蹬之间;也可装在平叉之上,立管和后轮之间,使自行车既可脚蹬也可机力驱动。现有装在中轴之下,两脚蹬之间的自行车驱动装置如日本HONDA公司及中国上海飞达自行车厂、苏州动力机厂所生产的小型发动机,都是同一种产品,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这种产品结构复杂,所有传动部件都设在曲轴箱一边,使曲轴上靠近曲拐一端的轴承容易损坏,另外行星轮系、齿轮、棘轮等都要良好润滑,而离合器与磁电机 不能有油,两者很难隔离;且行星齿轮易与内齿脱离,棘轮故障也很多;由于采用橡胶摩擦轮与轮胎为同种材料,雨天容易打滑,且爬坡性能差、速度低,限制了该产品推广应用。本技术是针对该产品的结构进行改进,克服所存在的缺点,以达到更为实用的目的。新设计在整体结构上进行了优化,除产生动力部分如火花塞、气缸盖、气缸、活塞、连杆、进排气、等结构与普通小型发动机类似外,改变了传动轮、棘轮、离合器、行星轮及内齿,磁电机等全部设置在曲轴箱一边,轴承负荷不均,维护性差的状况;改变了曲轴结构,由左右曲轴通过曲轴销连接成一个整体,曲轴两端用两个轴承支承在左右曲轴箱上,因此受力均匀;磁电机飞轮组件和离合器摩擦盘组件分别装在左右曲轴上;采用了新型自动式离合器;摩擦轮采用砂轮,增加了摩擦系数,同时取消了棘轮机构,取消了行星轮系统,油泵、加浓器、舌簧阀等。本技术的优点是对产品进行了整体优化,克服了现有产品的严重缺点,既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工作可靠性且维护方便;尤其是改进后的产品,不但能安装在中轴之下,而且能安装在平叉之上,立管和轮胎之间,扩大了使用范围。图1是现有技术示意图,图2是符合设计意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在自行车上安装的实施例之一,图4为在自行车上安装的实施例之二,图5为新型自动离合器结构图,现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图1是现有技术,图中(1)为火花塞、(2)气缸盖、(3)气缸、(4)活塞连杆组件、(5)曲轴(6)左曲轴箱(7)右曲轴箱、(8)橡胶摩擦轮、(9)带油泵蜗杆的传动轴、(10)空气滤清器、(11)内齿轮组件、(12)行星齿轮架、(13)中心齿轮组件、(14)离合器、(15)棘轮机构、(16)磁电机及飞轮;从图示看出,棘轮机构,传动齿轮和行星齿轮系统紧靠离合器和磁电机,因此不能进行合理润滑,且上述机构都在一边;行星齿轮又小又薄,容易从内齿轮中跳出来咬死。由于摩擦轮与轮胎为同一种材料,在雨天、在有泥沙的路面上,甚至城市中的立交桥都不能骑且只有一种安装形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图2是符合设计意图的结构示意图,a、b为两种不同的配置形式,图中(21)为磁电机飞轮组件、(22)左曲轴箱、(23)左曲轴、(24)右曲轴箱、(25)右曲轴(26)自动离合器(27)传动介轮(28)摩擦盘组件(29)密封盖(30)摩擦轮(31)最终传动轮轴(32)轮胎(35)火花塞(36)气缸盖(37)气缸体(38)活塞连杆组件;从图示看出,左右曲轴都有轴承支承,而且左右曲轴上分别安装了磁电机飞轮组件和离合器摩擦盘组件,此外没有其他零件,受力状态得到改善;在自动离合器的摩擦盘上,加盖了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密封盖(29),使离合器外的齿轮和相关部位能得到充分润滑;在最终传动轮轴(31)上,套装了摩擦轮(30),摩擦轮采用砂轮,寿命长,摩擦系数大,对轮胎损耗小,砂轮与芯部的管状套筒用强力胶牢固粘结,套筒内有键槽,用螺帽和键紧紧的固定在最终传动轮轴上。传动过程如下起动时,车架上的离合机构使摩擦轮与车子轮胎相接触,推动车子或骑车前进都能使轮胎带动摩擦轮(30)转动,摩擦轮与最终传动轮是装在同一轴上,因此同时转动,带动传动介轮(27),介轮是与摩擦盘组件上的齿轮相啮合的,故使摩擦盘组件(28)转动,由于离合器(26)是用键与曲轴连接的,而离合器上有摩擦片与摩擦盘的内圆相接触,並有一定的正压力,足以推动曲轴转动,曲轴转动后,磁电机飞轮随之旋转切割磁力线点火,发动机起动,起动后按相反的过程带动轮胎前进。介轮的作用是使传动部分整体尺寸缩小,而后轮前进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一致,如不用介轮,则需改变磁电机旋转方向。图3为在自行车上安装的实施例之一,本驱动装置是挂装在中轴之下的两个耳片上,在气缸体上有两个安装支点(41)也可设在曲轴箱上与耳片相配;车架上有拉簧将摩擦轮拉向轮胎,使二者相互接触,脚踏骑行车时,有离合机构使两者分离;拉簧的一端有调整螺丝,用它可调节摩擦轮与轮胎的压紧力。图4为在自行车上安装的实施例之二;本例是将驱动装置安装在自行车平叉之上,立管和轮胎之间,在立叉或立管上有两个安装耳片,在气缸体上也有两个安装支点,能将发动机牢固安装 其上;离合机构与拉簧相应进行协调。以上两种实施例中,图3的安装形式保持了自行车的整体造型美,且重心低,安全可靠,而且对自行车结构改动很小,降低了制造成本,是最好的实施方式。图5为新型自动离合器结构示意图;图中(28)为摩擦盘组件(32)曲轴,(33)连接板,(34)摩擦片,(35)弹簧,(36)离心甩块,它的特点是离心甩块(36)一端装在连接板上,另一端则紧靠连接板(33),在离心甩块(36)上钻了一个盲孔,弹簧(35)就摆在此盲孔中並顶着摩擦片(34),並使摩擦片压向摩擦盘(31),而使离心甩块紧贴连接板,摩擦片(34)与离心甩块(36)之间却保持一定的间隙;摩擦片(34)在摩擦盘上所产生的正压力,足以带动曲轴旋转而起动;正常运行时发动机转速增加,离心甩块(36)在转动惯量作用下,使弹簧进一步压缩,並直接贴近摩擦片(34),在摩擦盘(28)上产生很大的正压力,此时可满负荷的工作;本离合器中摩擦片(34)、弹簧(35)、离心甩块(36)三个零件为一组,可用两组或三组构成为一个离合器;这种离合器能保证良好的起动性,怠速时转动惯量减小,离心甩块回到紧贴连接板(33)的位置,因此摩擦盘(31)与摩擦片(34)之间打滑;再起动时加大油门即可;离合器的摩擦盘上加装了一个非金属制作的密封盖,能确保离合器中的摩擦片始终干燥避免油污,处于与摩擦盘有良好的接触状态。至此,对本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它适用于现有各型自行车,並且不需移动牙盘、链条、飞轮和链罩的位置,只需将中轴适当加长,在脚蹬的位置适当往外移即可;本说明书讲的是自行车,但轻型摩托车也完全适用,两者实质上都是机动两轮车。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可装在普通自行车中轴之下或平叉之上,立管和后轮之间的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左右曲轴都有轴承支承,左右曲轴上分别安装了磁电机飞轮组件和自动离合器摩擦盘组件,摩擦盘上加盖了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密封盖;摩擦盘组件中的齿轮是与介轮相啮合的,介轮同时与最终传动齿轮相啮合;而摩擦轮与最终传动轮是装在同一根轴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最终传动轴上,套装了摩擦轮,摩擦轮采用砂轮,砂轮与芯部的管状套筒用强力胶牢固粘结,套筒内有键槽,用螺帽和键紧紧的固定在最终传动轴上。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气缸体上有两个安装支点,在将摩擦轮拉向轮胎的拉簧的一端有调整螺丝,用来调节摩擦轮与轮胎的压紧力。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可装在普通自行车中轴之下或平叉之上,立管和后轮之间的自行车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左右曲轴都有轴承支承,左右曲轴上分别安装了磁电机飞轮组件和自动离合器摩擦盘组件,摩擦盘上加盖了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密封盖;摩擦盘组件中的齿轮是与介轮相啮合的,介轮同时与最终传动齿轮相啮合;而摩擦轮与最终传动轮是装在同一根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柳龚凯刘成
申请(专利权)人:刘运柳龚凯刘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