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胜国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式无链条减震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90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无链条减震自行车,前轮1,后轮8,中轴5装在车架3上,中轴5上装有一个棘齿轮17棘齿轮外套有大伞齿轮11,中轴5旋转时带动棘齿轮17同时带动套在外径的大伞齿轮11转动,通过小伞齿轮12、14、15,传动轴13转动,使车轮8旋转,推动自行车行使。车架3立管端与后平叉7间安装有大圆圈的减震扭力弹簧10,当骑行自行车时,大圆圈减震扭力弹簧起到减震作用。该车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减震效果更加柔和舒适、轻便。打开折叠器16可以使自行车架折叠。(*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无链条减震自行车。现在通用的无链条减震自行车,其传动部分较为复杂,中轴上要装一个大直径的伞齿轮,后轴上装一个专用的棘齿轮、伞齿轮及专用轴套。其减震部分大都采用压簧或拉簧。缺点是结构较复杂,弹性不柔和。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车身可折叠,其传动及减震部分更为合理的无链条减震自行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车架上固定有前轴、铰轴、中轴、后轴,前轴固定有前轮,后轴上固定有后轮,前后轮均能在所固定的轴上旋转,前轮还充当转向轮,铰轴连接有车架和后平叉,后平叉尾端与车架立管间安装有大圆圈减震用的扭力弹簧,其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立管与后平叉上;中轴上安装了一个将棘齿轮与大伞齿轮制作为一体的大伞形棘齿轮。由于做了以上的改进带来了以下优点,由于是将传统的后轴棘齿轮改移到中轴上的大伞齿轮上,并制作为一体,充分利用了大伞齿轮的体积,使同一个体积的大伞齿轮具有两种功能,而后轴由于除掉了棘齿轮,可以使伞齿轮体积做的更小,而且轴套可直接使用标准件,使结构更为简单,提高了传动比,并降底重量,节约了钢材。车架立管端与后平叉尾端间安装有大圆圈的减震扭力弹簧,当人坐在自行车上骑行时,在大圆圈减震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车架与后平叉以铰轴为圆心运动,而起到减震作用。由于采用的是大圆圈减震的扭力弹簧,所以骑行该车时,感觉减震效果更加柔和舒适、轻便。下面通过附图进一步介绍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图。图2为中轴上大伞形棘齿轮,到后轴上伞齿轮传动方式俯视图。从图1上可以看到,前轮1安装在前轴2上,后轮8安装在后轴9上,前轴2后轴9均安装在车架3和后平叉7上,车架3通过铰轴4与后平叉7连接,大圆圈减震扭力弹簧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立管和后平叉后端,车架3中间安装有折叠器16,由此可见,当人坐在自行车上,大圆圈减震扭力弹簧10将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从图2上可以看到,棘轮17与中轴5相固定,棘轮外套有大伞轮11,中轴5两端安装有曲柄6,大伞形棘齿轮11又与一个小伞齿轮12相啮合,小伞齿轮12是安装在传动轴13的前端,传动轴13的后端也安装有小伞齿轮14,传动轴13是安装在后右平叉管里的,小伞齿轮14与安装在后轴9上的小伞齿轮15相啮合。当踏动曲柄6使中轴5转动时,大伞棘齿轮11随之转动,同时带动小伞齿轮12转动,小伞齿轮12使小伞齿轮14转动,同时带动与之相啮合的小伞齿轮15转动,从而使后轮8转动,自行车向前行使。车架3中部安装有折叠器16,当需折叠自行车时,打开折叠器16紧锁钮可使车架折叠,使前后轮并靠在一起,便于携带。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无链条减震自行车,前轮(1)安装在前轴(2)上,后轮(8)安装在后轴(9)上,前轴(2)后轴(9)分别安装在车架(3)和后平叉(7)上,其特征为a车架(3)与后平叉(7)交接处的中轴(5)上安装有棘齿轮(17)棘齿轮外套有大伞齿轮(11),b大圆圈减震扭力弹簧(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3)的立管处与后平叉(7)上。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无链条减震自行车,前轮1,后轮8,中轴5装在车架3上,中轴5上装有一个棘齿轮17棘齿轮外套有大伞齿轮11,中轴5旋转时带动棘齿轮17同时带动套在外径的大伞齿轮11转动,通过小伞齿轮12、14、15,传动轴13转动,使车轮8旋转,推动自行车行使。车架3立管端与后平叉7间安装有大圆圈的减震扭力弹簧10,当骑行自行车时,大圆圈减震扭力弹簧起到减震作用。该车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减震效果更加柔和舒适、轻便。打开折叠器16可以使自行车架折叠。文档编号B62M11/02GK2494309SQ0124422公开日2002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傅胜国 申请人:傅胜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无链条减震自行车,前轮(1)安装在前轴(2)上,后轮(8)安装在后轴(9)上,前轴(2)后轴(9)分别安装在车架(3)和后平叉(7)上,其特征为:a:车架(3)与后平叉(7)交接处的中轴(5)上安装有棘齿轮(17)棘齿轮外 套有大伞齿轮(11),b:大圆圈减震扭力弹簧(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3)的立管处与后平叉(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胜国
申请(专利权)人:傅胜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