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用变速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80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脚踏车用变速齿轮,具备同轴装设之至少一较大径齿轮与至少一较小径齿轮,其特征在于,该较大径齿轮面对较小径齿轮之轮缘内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突起,于链条因变速装置之操作而由较小径齿轮改挂于较大径齿轮时,该链条可藉其销链片搭于该突起上而容易地改挂于较大径齿轮上。突起可设置一对以上,两个突起间之直线距离设定为链条之滚轮链片无法搭在前的第一突起时,可藉后来的销链片搭于在后的第二突起,而使链条易于改挂在较大径齿轮上。(*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可增进脚踏车键条由较小径齿轮改挂于较大径齿轮时之改挂效率之脚踏车用变速齿轮。按脚踏车之变速齿轮系由具有不同直径之二片以上齿轮同轴地设置所构成,并利用变速操作装置令链条由较大径齿轮改挂于较小径齿轮或由较小径齿轮改挂于较大径齿轮以达变速之目的。然而,使用以往之变速齿轮进行变速操作时,若欲令链条由较小径齿轮改挂于较大径齿轮,由于大小径齿轮之轮齿间距离甚大,且链条之横向挠曲性有限,故链条不易由较小径齿轮迅速而轻易地改挂于较大径齿轮上,往往链条与齿轮间会造成打滑或摩擦,发生磨损与噪音,通常要在变速齿轮组旋转二、三转后链条才能完成改挂作业,效率相当不理想,有时竟因链条改挂操作未能完成而使脚踏车停止,对骑乘者而言,容易产生不快感,此种缺点实有待改善。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操作中链条由较小径齿轮改挂于较大径齿轮时可以迅速轻易地契合于较大径齿轮之轮齿上,以完成链条之改挂动作之脚踏车用变速齿轮。根据本技术之脚踏车用变速齿轮,它具有同轴装设之至少一较大径齿轮与至少一较小径齿轮,其特征在于,该较大径齿轮面对较小径齿轮之轮缘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突起,俾辅助链条迅速完成改挂动作。上述之突起可设置一对以上,令两个突起间之直线距离设定在链条之滚轮链片无法搭于在前的第一突起时,后来的销链片可搭于在后的第二突起,辅助链条易于契合在较大径齿轮上。又,该等突起系设于两轮齿间之齿底附近。另一方面,该等突起系至少在供链条搭挂之面形成直角阶段状。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之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脚踏车用变速齿轮之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脚踏车用变速齿轮之纵剖视图;图3(a)(b)分别为本实用新压是脚踏车用变速齿轮中突起部分之放大正视图及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脚踏车用变速齿轮中链条由较小径齿轮改挂于较大径齿轮时之正视说明图;图5为链条之销链片趋近并搭于变速齿轮之突起时之剖面说明图;图6为链条之滚轮链片趋近但无法搭于变速齿轮之突起时之剖面说明图。图1及图2中,1为小径齿轮,2为直径大于小径齿轮1之中径齿轮,3为直径大于中径齿轮2之大径齿轮。其中,中径齿轮2之轮辐20系直接连接于设有曲柄轴安装孔40之毂部4,曲柄41则设在毂部4之车身外侧。小径齿轮1系位于中径齿轮2之车身内侧,并藉用螺栓11将其轮辐10锁固于中径齿轮2之轮辐20内侧面,而与中径齿轮2连设成一体。大径齿轮3则位于中径齿轮2之车身外侧,并藉以螺栓31将其轮辐30锁固于中径齿轮2之轮辐20外侧面,而与中径齿轮2连设成一体。上述构造为本技术变速齿轮之公知基本构成,非本技术之改良特征,本技术系以应用于该公知技术为例加以说明,故不应受其限制。又,由于该等变速齿轮之片数可依实际设计而增减,前文或后述权利要求书中之较大径齿轮或较小径齿轮系相对性称呼,例如对于中径齿轮2而言,将大径齿轮3称为较大径齿轮,将小径齿轮1称为较小径齿轮,对大径齿轮3而言,中径齿轮2则为较小径齿轮,其他齿轮则依此相对关系类推。本技术改良之处系为使例如链条C易由小径齿轮1改挂于中径齿轮而在中径齿轮2面对小径齿轮1之轮缘内侧,超出小径齿轮1之轮齿外侧处,设有突起21a、21b、21c、21d、21e、21f、21g、21h。为使该等突起21不影响轮齿与链条之契合及不减弱轮齿之强度,突起21之设置部位以齿底附近为佳。突起21之形成方法系将构成齿轮轮缘之钢材由外侧向内侧以冲压加工使之朝轮缘内侧面突出,但亦可用电焊法焊接小凸块而形成突起。为使链条之销链片(pin link plate,因其位于较外侧,亦称为外片)PP能轻易而确实地搭于该等突起21上,该等突起21朝轮齿方向之端缘(A)以对轮缘侧面构成直角阶段状较为理想(如图3(b))。其次,由于链条C用以连接两滚轮之滚轮链片(roller link plate,因其位于内侧,亦称为内片)RP系位于销链片PP之内侧。于变速操作中,链条C例如由小径齿轮1改挂于中径齿轮2时,滚轮链片RP可能因与突起21之距离稍远而较不易搭于突起21(图6),因此,特地将该等突起21至少设置一对以上,例如上述八个突起21中分成四对突起,亦即(21a、21b)、(21c、21d)、(21e、21f)、(21g、21h),并称21a、21c、21e、21g为第一突起,21b、21d、21f、21h为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间之直线距离设定在前头的滚轮链片RP无法搭于在前的第一突起时,可由后头的销链片PP搭于在后的第二突起,俾链条C易由小径齿轮1改挂于中径齿轮2。但此种形式仅为说明之方便而作的举例,事实上仍可依情况而改变。例如突起仅设一个、二个或三个。若设置一个时,若前头的滚轮链片RP无法搭于该突起时,则变速操作必需持续进行,一直到后头的销链片搭挂于突起上,完成链条改挂作业为止,如此则变速操作时间较长。又上述八个突起中,第一、第二突起系为说明方便而称呼,并无技术上之特定意义,以21b、21d、21f、21h为第一突起,21c、21e、“21g、21a为第二突起亦可,或完全相反之顺序称呼亦可。再者,大径齿轮3亦可依相同的原则作相同的设计,使链条C易由中径齿轮2改挂于大径齿轮3,不另赘述。其次说明本技术变速齿轮之作用及效果。于使用者操作变速装置(未图示),令导链轮(未图示)带动链条C作横向移动,使链条C如图4所示地由例如小径齿轮1改挂于中径齿轮2时,若链条C正自小径齿轮1之轮齿1G1剥离并准备契合于中径齿轮2之轮齿2G1,如链条C之销链片PP1正趋近并搭于突起21c时(如图4、5),则链条C将不易自中径齿轮2之轮齿掉下,得以轻易契合于中径齿轮2之轮齿2G1,迅速完成链条之改挂作业。惟如趋近突起21c者为链条C之滚轮链片RP时,则由于滚轮链片RP位于较内侧,且链条C之横向挠曲性甚小,故滚轮链片RP无法搭于突起21c,形成图6所示之形态,从而链条C有自中径齿轮2之轮齿掉下之趋势,不易迅速完成契合改挂动作。此时,链条C及变速齿轮组须继续转动,一直到链条C勉强完成改挂,或有一销链片PP趋近并搭于任一突起21且完成改挂为止。由上述说明可知,习知变速齿轮之轮缘内侧面未设有突起虽亦能完成链条改挂之变速操作,但链条缺乏支撑点而有落下之趋势,故自开始变速操作至完成链条改挂费时较长。本技术之轮缘内侧面设有突起,故链条可借助其销链片搭于突起而消除掉下趋势,较容易契合于轮齿上,迅速完成改挂操作。而且若趋近第一突起者为滚轮链片而不易搭于该突起时,仍可由后头的销链片趋近并搭于第二突起上,轻易完成链条改挂作业,减少变速所需时间。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车用变速齿轮,它具备同轴装设之至少一较大径齿轮与至少一较小径齿轮,其特征在于,该较大径齿轮面对较小齿径之轮缘内侧面设有至少一突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脚踏车用变速齿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突起设置有一对以上,令两突起间之直线距离设定在链条之滚轮链片无法搭于在前的第一突起时,可藉后来之销链片搭于在后的第二突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脚踏车用变速齿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突起系设于链条之两轮齿间之齿底附近。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之脚踏车用变速齿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突起系至少在供链条搭挂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车用变速齿轮,它具备同轴装设之至少一较大径齿轮与至少一较小径齿轮,其特征在于,该较大径齿轮面对较小齿径之轮缘内侧面设有至少一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美麟徐盛
申请(专利权)人:友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