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及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669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及安装组件,其中,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包括第一软包锂电池、第二软包锂电池、上端盖、下端盖、正极引出结构和负极引出结构;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平行设置于上端盖和下端盖形成的容纳空腔中;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的顶部均与容纳空腔顶壁之间设有第一预留距离,且二者的底部均与容纳空腔底壁之间设有第二预留距离。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上述的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及安装组件均可避免软包锂电池因其内部应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内部短路和发热起火,也可避免造成电极损坏,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及安装组件
技术介绍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软包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重量高、安全性高、设计灵活等多种优点,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逐渐开始采用软包锂电池来代替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但在将软包锂电池成组PACK装配到车辆上后,当车辆运动时,软包锂电池内部应力会过度集中,这样会造成软包锂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引起发热起火;另外,在车辆运动时,软包锂电池成组PACK因与车辆之间为硬连接而极易造成电极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避免软包锂电池因其内部应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内部短路和发热起火、也可避免造成电极损坏的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及安装组件。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包括第一软包锂电池、第二软包锂电池、固定结构件、正极引出结构和负极引出结构;固定结构件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且上端盖和下端盖相配合并形成容纳空腔;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平行设置于容纳空腔中,且第一软包锂电池的第一正极和第二软包锂电池的第二正极均与正极引出结构电连接,而第一软包锂电池的第一负极和第二软包锂电池的第二负极均与负极引出结构电连接;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的顶部均与容纳空腔顶壁之间设有第一预留距离,且二者的底部均与容纳空腔底壁之间设有第二预留距离。在本技术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基础中,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的顶部均与容纳空腔顶壁之间设有第一预留距离,且二者的底部均与容纳空腔底壁之间设有第二预留距离,第一预留距离和第二预留距离的设置,即在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的周边预留了运动空间,在将软包锂电池成组PACK装配到车辆上后,可以避免软包锂电池因其内部应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内部短路和发热起火。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上述第一正极和第二正极之间设有第三预留距离,且上述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之间设有第四预留距离。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正极和第二正极均与正极引出结构电连接,而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均与负极引出结构电连接,第三预留距离和第四预留距离的设置,在车辆运动时,可避免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因软包锂电池成组PACK与车辆之间的硬连接而造成电极损坏。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上述上端盖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上均设有凹槽,且上述下端盖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上均设有与该凹槽相配合的凸点。凸点与凹槽的配合,方便了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的装配。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上述上端盖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设有第一下凸起,而上述下端盖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设有与该第一下凸起对应的第一上凸起。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当将上述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平行设置在容纳空腔中后,第一下凸起和第一上凸起不仅使得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在给定的空间内运动,而且还可阻止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滑出第一下凸起和第一上凸起的边界范围。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上述上端盖顶部设有多个上腔体,且上述下端盖底部设有多个与该上腔体对应的下腔体。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腔体的设置,使得第一软包锂电池与上端盖之间留有空隙,下腔体的设置,使得第二软包锂电池与下端盖之间也留有空隙,有利于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进行散热,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的使用寿命。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上述上腔体顶部设有第二下凸起,且上述下腔体顶部设有第二上凸起。当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叠加在一起使用时,第二下凸起和第二上凸起可以起到定位作用,并可防止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上腔体上设有第三上凸起,且上述下腔体上还设有第三下凸起,这样也会使得第一软包锂电池和第二软包锂电池分别与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分别留有间隙,利于散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安装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结构的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在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安装组件中,上述第三下凸起和第二下凸起的设置,会使得相邻两个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之间设有间隙,而第二上凸起和第三上凸起的设置,也会使得相邻两个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之间设有间隙,这样的设计均有助于增强所述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安装组件的散热效果。另外,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及安装组件均可避免软包锂电池因其内部应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内部短路和发热起火,也可避免造成电极损坏,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实施例一中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俯视图;图5是图1的爆炸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二中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A-A向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I为第一软包锂电池,1.1为第一正极,1.2为第一负极,2为第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用软包锂电池基础单元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软包锂电池(1)、第二软包锂电池(2)、固定结构件、正极引出结构(3)和负极引出结构(4);所述固定结构件包括上端盖(5)和下端盖(6),且所述上端盖(5)和下端盖(6)相配合并形成容纳空腔;所述第一软包锂电池(1)和第二软包锂电池(2)平行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中,且所述第一软包锂电池(1)的第一正极(1.1)和第二软包锂电池(2)的第二正极(2.1)均与所述正极引出结构(3)电连接,而所述第一软包锂电池(1)的第一负极(1.2)和第二软包锂电池(2)的第二负极(2.2)均与所述负极引出结构(4)电连接;所述第一软包锂电池(1)和第二软包锂电池(2)的顶部均与所述容纳空腔顶壁之间设有第一预留距离(7),且二者的底部均与所述容纳空腔底壁之间设有第二预留距离(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行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