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695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1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铁、光敏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感应装置、蜂鸣器、中间继电器KA、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其中KA和KA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KA1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1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光敏电路包括光敏电阻R1、可调电阻R2、固定电阻R3、固定电阻R4、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现有的机械锁具为基本结构,能将本电路中的电磁铁方便地加装在锁具上,构成独立于原锁具之外的一套锁闭机构,增加了锁具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铁、光敏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感应装置、蜂鸣器、中间继电器KA、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其中KA和KA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KA1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1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光敏电路包括光敏电阻R1、可调电阻R2、固定电阻R3、固定电阻R4、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本技术以现有的机械锁具为基本结构,能将本电路中的电磁铁方便地加装在锁具上,构成独立于原锁具之外的一套锁闭机构,增加了锁具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专利说明】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能根据光线强弱控制锁具的闭合。
技术介绍
锁具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装置,通过锁舌和锁舌槽的配合构成锁闭机构,将门相对于门框固定。 为了使锁具的使用更加方便,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类自动锁具,如感应式锁具、电磁锁具等。对于锁具的锁闭过程,如能通过自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利用一个信号来触发该锁闭过程,无疑将很大地方便用户的使用;尤其是在学校宿舍、公司宿舍等场合,进出门频率比较高的时候,相互之间有时疏于确定锁具是否处于了锁定状态,而可能造成看似门处于闭合状态,但其实并未上锁的情况,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能方便地与电磁铁配合,对门锁改造,以提高门锁的方便性能和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铁、光敏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感应装置、蜂鸣器、中间继电器KA、中间继电器KAl、中间继电器KA2、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 ;其中KA和KA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KAl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l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KA1的线圈下端、KA2的线圈下端和KTl的线圈下端接地,KAl的线圈上端、KA2的线圈上端和KTl的线圈上端均连接至感应装置的下端;KA2触点的上端与KT2的线圈上端、KT2的触点上端、感应装置的上端以及KA的触点下端连接,KA2触点的下端与KTI的触点上端连接,所述的电磁铁串联在KTI的触点下端和KTI的线圈下端之间;KT2线圈的下端和KT2触点的下端分别连接KAI触点的上端和蜂鸣器的上端,KAl触点的下端与蜂鸣器的下端共同接地;KA的线圈上端、KA线圈下端、KA的触点上端连接光敏电路; 光敏电路包括光敏电阻R1、可调电阻R2、固定电阻R3、固定电阻R4、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其中Ql的基极与R4的下端连接,Ql的集电极与R3的下端以及Q2的基极连接,Ql的发射极接地;Q2的发射极接地,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KA的线圈下端连接;R4的上端连接Rl的下端和R2的上端,R2的下端接地,Rl的上端、R3的上端和KA的线圈上端、KA的触点上端、电源连接。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以现有的机械锁具为基本结构,能将本电路中的电磁铁方便地加装在锁具上,构成独立于原锁具之外的一套锁闭机构,增加了锁具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除了利用在锁具结构上,还能方便地移植在各种需要锁闭的场合,复杂度低,能效好; 3.电路结构简单,不采用单片机等处理器件,仅通过晶体管、电阻和继电器的配合即能完成根据环境亮度强弱控制锁闭,并且具有报警功能,这种结构便于集成,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技术应用在锁具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磁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拉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I—锁壳,2—复位弹費,3—旋钮,4—保险片,5—锁头传动片,6—执手,7—拉杆,8—锁舌,9 一锁舌槽,10—铁销,11 一电磁铁,12—光敏控制电路,13—感应装置,14 一卡件,15—感应装置,16—行程弹簧,17—卡板,18—卡槽,19一光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VCC、电磁铁、光敏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感应装置、蜂鸣器、中间继电器KA、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 ;其中KA和KA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KAl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l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KA1的线圈下端、KA2的线圈下端和KTl的线圈下端接地,KAl的线圈上端、KA2的线圈上端和KTl的线圈上端均连接至感应装置的下端;KA2触点的上端与KT2的线圈上端、KT2的触点上端、感应装置的上端以及KA的触点下端连接,KA2触点的下端与KTI的触点上端连接,所述的电磁铁串联在KTI的触点下端和KTI的线圈下端之间;KT2线圈的下端和KT2触点的下端分别连接KAI触点的上端和蜂鸣器的上端,KAl触点的下端与蜂鸣器的下端共同接地;KA的线圈上端、KA线圈下端、KA的触点上端连接光敏电路; 光敏电路包括光敏电阻R1、可调电阻R2、固定电阻R3、固定电阻R4、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其中Ql的基极与R4的下端连接,Ql的集电极与R3的下端以及Q2的基极连接,Ql的发射极接地;Q2的发射极接地,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KA的线圈下端连接;R4的上端连接Rl的下端和R2的上端,R2的下端接地,Rl的上端、R3的上端和KA的线圈上端、KA的触点上端、电源连接;电源采用5V电源。 由于电路结构难以表述清楚,因此本方案中在描述电路元器件时,对于继电器、电阻、感应装置和蜂鸣器的描述中采用了上端和下端的表述方式。其中,对于电阻、感应装置和蜂鸣器来讲,其均只有两个连接端,那么这两个连接端分别为上端和下端;而对于中间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来讲,其连接时,分别要考虑继电器中线圈(图中用K加外圆圈来表示)的两端和触点(图中用=或#来表示)的两端,则分别用上端和下端来表示线圈和触点的两端;上端是指从电源流出的电流先到达该元器件的一端;元器件的阻值见图中所示。 本方案中,所采用的感应装置为两个相互配合的传感器,如霍尔传感器;其中一个传感器设置在锁具下端,为发射端,另一个传感器设置在锁舌槽的下端,为接收端。当两个传感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能相互配对,即接收端能收到发射端的信息时,为正常状态;否则向电路中发出报警信号。 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光敏电路主要由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电路组成,三极管有3种工作区域:截止区、线性区、饱和区。三极管是以B极电流IB作为输入,操控整个三极管的工作状态。若三极管是在截止区,IB趋近于O (VBE亦趋近于O),C极与E极间约呈断路状态,IC = 0,VCE =VCCo若三极管是在线性区,B-E接面为顺向偏压,B-C接面为逆向偏压,IB的值适中(VBE=0.7V),IC = hFE,IB 呈比例放大,Vce = Vcc - Re,Ic = Vcc - Re,hF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控式锁具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磁铁、光敏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感应装置、蜂鸣器、中间继电器KA、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延时继电器KT1、延时继电器KT2;其中KA和KA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KA1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1的触点为常闭触点,KT2的触点为常开触点;KA1的线圈下端、KA2的线圈下端和KT1的线圈下端接地,KA1的线圈上端、KA2的线圈上端和KT1的线圈上端均连接至感应装置的下端;KA2的触点上端与KT2的线圈上端、KT2的触点上端、感应装置的上端以及KA的触点下端连接,KA2触点的下端与KT1的触点上端连接,所述的电磁铁串联在KT1的触点下端和KT1的线圈下端之间;KT2线圈的下端和KT2触点的下端分别连接KA1触点的上端和蜂鸣器的上端,KA1触点的下端与蜂鸣器的下端共同接地;KA的线圈上端、KA的线圈下端、KA的触点上端连接光敏电路;光敏电路包括光敏电阻R1、可调电阻R2、固定电阻R3、固定电阻R4、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其中Q1的基极与R4的下端连接,Q1的集电极与R3的下端以及Q2的基极连接,Q1的发射极接地;Q2的发射极接地,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KA的线圈下端连接;R4的上端连接R1的下端和R2的上端,R2的下端接地,R1的上端、R3的上端和KA的线圈上端、KA的触点上端、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曹学鹏赵津汉赵熙李兆慧吕文帅李哲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