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映和专利>正文

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7004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主要是由一中央杆、一轴套组、一齿轮盘及两摇杆所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于组合时,是将中央杆组接于前叉支轴上,再将轴套组组接于中央杆上,使齿轮盘装设在轴套组右侧,将两摇杆分别由两侧装设在轴套组的轴心端上,其自行车前轮轴心上装设一棘轮,上述齿轮盘设有一链条与棘轮相连接;通过由手部转动摇杆带动齿轮盘驱动链条,同时带动棘轮转动使前轮驱动,而达到可同时前后轮驱动自行车前进,并提供使用者运动身体上半身部位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设置于自行车前轮上方的驱动装置,可以手部转动摇杆带动链条驱动前轮,使自行车前轮驱动前进。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为交通工具的一种,由于时代及科技的进步,现今已有许多比自行车更加快速便利的交通工具相继而出(如机车、汽车或公车、捷运等大众交通工具),使得自行车渐渐变成一种休闲及运动的运动器材,而骑乘自行车也慢慢成为一种运动风潮。然,传统自行车皆采用后轮驱动方式传动,其于自行车车身下方齿轮盘外缘设有一传动用的链条,该链条连接至后轮轮轴上的齿轮,当使用者利用脚部踩踏上述齿轮盘两侧踏板,以交叉踩踏的方式施力带动齿轮盘旋转,通过由该齿轮盘上的链条间接传动后轮轮轴齿轮旋转,即可驱动自行车前进,再以手部操控自行车前进的方向及控制煞车机构,而可轻易操作自行车者。但,骑乘自行车时因采用后轮驱动的方式传动,使骑乘者仅能活动到脚部,其手部用于操控自行车并无法得到运动的机会,此单一形式的运动模式,使得长期以骑乘自行车作为运动的使用者,亦只能运动到下半身部位,使得下半身肌肉较发达(似自行车选手),其上半身部位却无法得到适度的运动,导致其使用者身材比例及体态不均匀。传统自行车其后驱动方式在设计上已经非常方便使用,但如何提供一均衡运动的方式,仍尚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通过由该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可同时使用手部及脚部来驱动自行车前进,以达到省力的效果。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利用手来转动摇杆驱动自行车前进,提供使用者运动身体上半身部位的目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主要是包含有一中央杆,是组接于车架前叉支轴上。一轴套组,是以一轴套固设于中央杆上,再将轴心套设于轴套内,以一轴承穿设轴心,用一六角螺帽将轴承与轴心螺合。一齿轮盘,该齿轮盘是由两防污护片自齿盘两侧组装结合,利用齿盘中央轴孔套设于轴套组的轴心上,该齿盘外缘的齿部是套设一链条,该链条是向下延伸结合一棘轮,该棘轮设于前轮轴心上。一摇杆,是利用手杆一端的凹孔螺合于轴套组的轴心处,其手杆的另端是延伸一把柄,该把柄外部是包覆一塑料握把。通过由上述构件组成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使用者可使用手部来驱动自行车前进,亦可同时以脚部来驱动自行车,使得骑乘自行车可同时锻炼到上、下半身肌肉,供使用者能达到均衡运动的目的。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极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细部组件分解图;图1-1,是图1轴套组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大部组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图4是图3的棘轮放大图;图5是图3的前轮驱动装置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侧视动作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中央杆11..前叉支轴20..轴套组21..轴套22..轴承23..轴心 24..六角螺帽30..齿轮盘31..防污护片321..齿部322..中央轴孔32..齿盘33..链条34..棘轮40..摇杆41..手杆42..凹孔43..把柄44..塑料握把具体实施方式兹为能更进一步对本技术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技术人举出较佳的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是为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主要是包含一中央杆10,是组接于车架前叉支轴11上。一轴套组20,是以一轴套21固设于中央杆10上,再将轴心23套设于轴套21内,以一轴承22穿设轴心23,用一六角螺帽24将轴承22与轴心23螺合。一齿轮盘30,该齿轮盘30是由两防污护片31自齿盘32两侧组装结合,利用齿盘32中央轴孔322套设于轴套组20的轴心23上,该齿盘32外缘的齿部321是套设一链条33,该链条33是向下延伸结合一棘轮34,该棘轮34设于前轮轴心上。一摇杆40,是利用手杆41一端的凹孔42螺合于轴套组20的轴心23处,其手杆41的另端是延伸一把柄43,该把柄43外部是包覆一塑料握把44。本技术于组合时,是将该中央杆10接设于前叉支轴11中央部位上,再将组合好的轴套组20定位于中央杆10上并将其结合,而上述齿轮盘30的棘轮34是置入自行车前轮轴心,与齿轮盘30同一侧端(如图4所示),再将该齿轮盘30以中央轴孔322穿设过轴套组20的轴心23,而连结于棘轮34及齿盘32外缘的链条33可依所需要的长度调整松紧状态,使棘轮34可因齿轮盘30旋转时被链条33带动,而间接带动前轮轴心转动,再以两摇杆40自轴套组20两侧分别与轴套组20轴心23连接,并使用螺丝螺帽将其紧密结合固定,作为驱动的施力点(如图5所示)。请再参阅图6,本技术于操作使用时,是以手部握持摇杆40一端把柄43上塑料握把44处,并以单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摇杆40(本技术是向前转动),令轴心23转动带动齿轮盘30旋转,即可通过由链条33带动棘轮34转动使前轮驱动前进。而当自行车行进欲停止时,是将上述转动的方向往反向转动,使齿轮盘30逆向回转,利用链条33带动棘轮34逆转,将棘轮34卡止住前轮轴心,而使前轮停止转动,让自行车不再驱动行进并逐步停止。通过由本技术的装置,在传统以脚驱动的自行车车架前叉支轴11上装设前轮驱动装置,使之在骑乘自行车时随时可以用手脚双驱动自行车,使用手来驱动自行车前进,可以锻炼上半身的肌肉,促进身体上半身部位的运动。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中央杆,是组接于车架前叉支轴上;一轴套组,是以一轴套固设于中央杆上,再将轴心套设于轴套内,以一轴承穿设轴心,用一六角螺帽将轴承与轴心螺合;一齿轮盘,该齿轮盘是由两防污护片自齿盘两侧组装结合,利用齿盘中央轴孔套设于轴套组的轴心上,该齿盘外缘的齿部是套设一链条,该链条是向下延伸结合一棘轮,该棘轮设于前轮轴心上;一摇杆,是利用手杆一端的凹孔螺合于轴套组的轴心处,其手杆的另端是延伸一把柄,该把柄外部是包覆一塑料握把。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主要是由一中央杆、一轴套组、一齿轮盘及两摇杆所组成;本技术于组合时,是将中央杆组接于前叉支轴上,再将轴套组组接于中央杆上,使齿轮盘装设在轴套组右侧,将两摇杆分别由两侧装设在轴套组的轴心端上,其自行车前轮轴心上装设一棘轮,上述齿轮盘设有一链条与棘轮相连接;通过由手部转动摇杆带动齿轮盘驱动链条,同时带动棘轮转动使前轮驱动,而达到可同时前后轮驱动自行车前进,并提供使用者运动身体上半身部位的目的。文档编号B62M1/14GK2818318SQ20052011134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陈映和 申请人:陈映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中央杆,是组接于车架前叉支轴上;    一轴套组,是以一轴套固设于中央杆上,再将轴心套设于轴套内,以一轴承穿设轴心,用一六角螺帽将轴承与轴心螺合;    一齿轮盘,该齿轮盘是由两防污护片自齿盘两侧组装结合,利用齿盘中央轴孔套设于轴套组的轴心上,该齿盘外缘的齿部是套设一链条,该链条是向下延伸结合一棘轮,该棘轮设于前轮轴心上;    一摇杆,是利用手杆一端的凹孔螺合于轴套组的轴心处,其手杆的另端是延伸一把柄,该把柄外部是包覆一塑料握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映和
申请(专利权)人:陈映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