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鸿林专利>正文

摇杆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53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摇杆式自行车,后车轮安装于后车架的两叉架中,左右叉架外侧分别安装内接齿轮,且内齿轮(4)与摇杆(5)联接,外齿轮(3)通过各自的飞轮离合器对后车轮进行传动,底架(11)与后轮的前后叉架联接,弹簧(24)联接于后叉架与摇杆之间,左右脚蹬接连踩踏,摇杆往复摆动,驱车前进,具有省力、快速、重量轻、成本低、寿命长、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维修保养方便和操车轻松自如等优点。(*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摇杆式自行车是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现有的自行车通过链传动驱车,不仅笨重,而且磨损快。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内接齿轮传动驱车的摇杆式自行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了包括原有的车把、车轮、车架、鞍和脚蹬在内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后车轮安装于后车架的两叉架中,左右叉架外侧分别安装内接齿轮,其中内齿轮与摇杆联接,外齿轮通过各自的飞轮离合器对后车轮进行传动。本技术的自行车,其主要优点是省力、快速、重量轻、成本低、寿命长、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操车轻松自如。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摇杆式自行车外观示意图;图2、内接齿轮与摇杆(5)的装配图;图3、底架(11)的结构图;图4、扭转弹簧(14)的装配图;图5、左右外齿轮轴(20、18)及其配件的装配图(轮毂外侧剖视);图6、在图5中的A-A剖视图;图7、撤掉内接齿轮盖板(2)后的示意图。在附图中后车轮安装于后车架的两叉架中,左右叉架外侧分别安装内接齿轮,其中内齿轮(4)与摇杆(5)通过螺栓(6)进行联接,外齿轮(3)通过各自的飞轮离合器(如图6所示)对后车轮进行传动。在图2中由于本自行车为摇杆式自行车,所以内接齿轮中的内齿轮(4)为对称的扇齿轮(部分有轮齿)或半园形齿轮,且扇齿轮的园心角等于摇杆(5)的最大摆角。左右摇杆(5)分别与内齿轮(4)同轴,该轴安装于摇杆轴座(10),通过螺栓(15)与轴槽的配合固定于底架(11),其方法与现有自行车的曲柄与轴固定装配相同。摇杆(5)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位于轴座前方的起点位置。为了使摇杆(5)能从终点自动地返回到起点位置,左右扭转弹簧(14)分别安装于摇杆轴(16)、轴孔外侧,其中一端挂钩与底架(11)联接,另一端挂圈与摇杆(5)通过螺栓装配联接(如图4所示),也可以采用拉伸弹簧(24)替代扭转弹簧(14),其一端与后叉架联接,另一端联接于摇杆(如图7所示)。为了控制摇杆(5)的最大摆角,左右内齿轮(4)上的两个突齿(7、8)与后叉架上垂直的制止件(1)组成摇杆摆动的控制器,其园心角等于摇杆(5)的最大摆角。当摇杆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弹簧和控制器的共同作用下,摇杆处于起点位置;当脚蹬、摇杆及内齿轮踩转到终点位置后,该弹簧力又使它们随脚的提升摆回到起点位置。因为摇杆(5)是在上下范围内作往复摆动,不是周转,所以鞍的前端可以选择与脚蹬在摇杆摆动的起点位置的同一垂线上。为了防止内接齿轮受污染,也为了增加内齿轮(4)的强度,在其外侧装配圆形的盖板(2),该盖板随其摆动。在图3中左右后轮轴轴承套环(9)、摇杆轴轴座(10)位于左右底架(11),该底架通过前后的接头(12、13)分别与后轮的前后叉架装配联接(静配合或用螺栓固定),进行安装。后轮轴上的左右飞轮离合器分别安装于左右外齿轮中(与现有自行车从链轮中的飞轮离合器结构原理相同),且后轮轴与轮毂联接。当一边的摇杆从起点摆到终点时,通过内接齿轮的啮合关系及其外齿轮中的飞轮离合器的作用,带动后轮轴及后车轮进行同向旋转,而另一边的内接齿轮却在其外齿轮中的飞轮离合器的作用下没有传动,所以,该摇杆也不动;当一边的摇杆在弹簧作用下从终点自动返回起点位置时,该飞轮离合器也没有传动,因此没有对后轮轴产生扭矩。左右飞轮离合器也可以并列安装于对中的左右外齿轮轴(20、18)上,由各轴上的棘轮(22)、弹簧、滚子(21)与后车轮的轮毂(17)组成(如图5、图6所示)。在图5、图6中左边的外齿轮轴(20)与右边的外齿轮轴(18)在轮毂(17)内通过接头处的凹凸(如图6中的23所示)进行对中装配,没有产生传动干扰。当一边的摇杆从起点摆到终点时,通过内接齿轮的啮合关系带动外齿轮轴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而受压弹簧作用的滚子(21)楔紧棘轮(22)与后轮毂(17)之间,牵动后车轮进行同向旋转;当摇杆从终点摆回起点时,轮毂不受其作用。采用该装配方法的目的是减少外齿轮(3)的直径,增加传动比、提高自行车的速度。为了防止后车轮的游动,在轮毂(17)与底架(11)之间的轴上装配压片(19)。从上述可知当骑行者坐在鞍座上,一边的脚蹬从摇杆的起点踩到终点位置时,通过内接齿轮的啮合关系及飞轮离合器的作用,牵动后车轮进行同向旋转;当一边的脚蹬从摇杆终点开始返回起点的同时,另一边的脚蹬踩下。两边的脚蹬接连踩踏、两边的摇杆一上一下接连往复摆动,驱车不断前进。当自行车滑行时,左右飞轮离合器传动暂停,摇杆也保持不动。如果内接齿轮的传动比为6,摇杆的平均摆角为90度,那么,脚蹬踩下一次,对后车轮产生的传动比等于6÷4=1.5。骑行者的双脚不间断踩踏脚蹬,如果摇杆踩转3次(270度)与现有自行车的曲柄转动一周(360度)的时间相同(按脚蹬行程相同计算),那么,本摇杆式自行车的速度等于现有自行车(传动比为2.2)速度的2倍。本技术的摇杆式自行车比现有自行车有明显的重量减轻、脚踏力矩加大、传动效率提高、骑行者双脚的活动范围减小,又符合人体运动学(最佳发力位置),因此,能轻松自如地操车。本技术的摇杆式自行车,两轮的中心距比现有自行车缩小,因此可以设计成鞍的前端位置与前后轮中心的水平距离的比值跟现有的自行车相同,骑行者和自行车的总重量在前轮的压力也跟现有自行车基本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摇杆式自行车由车把、车轮、车架、鞍和脚蹬等组成,本技术的特征是后车轮安装于后车架的两叉架中,左右叉架外侧分别安装内接齿轮,其中内齿轮(4)与摇杆(5)联接,外齿轮(3)通过各自的飞轮离合器对后车轮进行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右内接齿轮中的内齿轮(4)为对称的扇齿轮,且扇齿轮的园心角等于摇杆(5)的最大摆角。3.根据权利要求1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右摇杆(5)与内齿轮(4)同轴,且位于轴座前方的起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右扭转弹簧(14)分别安装于摇杆轴(16),轴孔外侧,其中一端挂钩与底架(11)联接,另一端挂圈与摇杆(5)通过螺栓装配联接。5.根据权利要求1、2、3、4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右内齿轮(4)上的两个突齿(7、8)与后叉架上垂直的制止件(1)组成摇杆摆动的控制器,其园心角等于摇杆(5)的最大摆角。6.根据权利要求1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右后轮轴轴承套环(9)、摇杆轴轴座(10)位于左右底架(11),该底架通过前后的接头(12、13)分别与后轮的前后叉架装配联接。7.根据权利要求1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轮轴上的左右飞轮离合器分别安装于左右外齿轮中,且后轮轴与轮毂联接。8.根据要求1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左右飞轮离合器也可以并列安装于对中的左右外齿轮轴(20、18)上,由各轴上的棘轮(22)、弹簧、滚子(21)与后轮的轮毂组成。9.根据权利要求1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轮毂(17)与底架(11)之间的轴上装配压片(19)。专利摘要一种摇杆式自行车,后车轮安装于后车架的两叉架中,左右叉架外侧分别安装内接齿轮,且内齿轮(4)与摇杆(5)联接,外齿轮(3)通过各自的飞轮离合器对后车轮进行传动,底架(11)与后轮的前后叉架联接,弹簧(24)联接于后叉架与摇杆之间,左右脚蹬接连踩踏,摇杆往复摆动,驱车前进,具有省力、快速、重量轻、成本低、寿命长、结构简单、装配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杆式自行车由车把、车轮、车架、鞍和脚蹬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后车轮安装于后车架的两叉架中,左右叉架外侧分别安装内接齿轮,其中内齿轮(4)与摇杆(5)联接,外齿轮(3)通过各自的飞轮离合器对后车轮进行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鸿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