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式双小车节能岸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6508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穿越式双小车节能岸桥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大梁结构上的上、下小车,及包括平衡重、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平衡重起降的势能补偿缠绕系统和势能补偿钢丝绳的势能补偿系统;势能补偿系统还包括供起升势能补偿钢丝绳共同缠绕的起升卷筒,补偿、起升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绕向相反;势能补偿系统分为上、下小车势能补偿缠绕子系统两部分;利用平衡重产生的反向转矩抵消吊具自重产生的正向转矩,降低了岸桥的整体能耗,而且通过补偿、起升钢丝绳共用一个起升卷筒,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绕绳也相对简单,容易实现;且势能补偿系统分为上、下小车势能补偿缠绕子系统两部分,以实现对上、下小车的吊具的分别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越式双小车节能岸桥系统,属于重物起吊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在集装箱岸桥系统中设置多个小车同时运行的方式来提高集装箱岸桥的装卸货效率;而目前多采用穿越式双小车的运行方式。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323415A公开了一种穿越式双小车桥架型起重机,其包括大车和设置在大车上的主梁,还包括:第一载重小车,第一载重小车包括取物装置、左瓣车架和右瓣车架,取物装置通过起升吊索悬挂吊在左瓣车架和右瓣车架上,且第一载重小车的起升吊索和第一载重小车的取物装置的上表面围成一 U形空间,左瓣车架由设置在主梁左侧的导轨支承,右瓣车架由设置在主梁右侧的导轨支承;以及第二载重小车,第二载重小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回转机构、以及通过起升吊索悬吊在该回转机构内的回转部件上的取物装置,支承第二载重小车车架的轨道设置在主梁上并位于支撑第一载重小车的左瓣车架的导轨和支承第一载重小车的右瓣车架的导轨之间,所有导轨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第二载重小车可从所述的U形空间穿过。即在该专利文献中,第一载重小车和所述第二载重小车可以同时运行,其中,为了避免二者之间发生干涉,第二载重小车通过回转机构进行旋转,是悬吊在第二载重小车下面的载物装置和集装箱由原来的横向行走便成为纵向行走,以使取物装置和集装箱以最短边穿过第一载重下车的U形空间,实现第一载重小车和第二载重小车的同步运行。但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穿越式双小车桥架型起重机中存在以下问题:在第一载重小车和第二载重小车的起升过程中,提供起升动力的驱动装置除了要消耗功率来提升所抓取的集装箱外,还需要消耗功率来提升两个载物装置,而且在载物装置的情况下,驱动装置仍需要消耗功率用于载物装置的升降,因此该专利文献中的驱动消耗较大。为此,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754778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的配重设备,该起重机的配重设备包括平衡块、倍率滑轮组、导向滑轮组和钢丝绳,平衡块设置在小车的后方,倍率滑轮组布置在大梁上和平衡块上,导向滑轮组布置在小车和吊具机构上,钢丝绳的两端固定在小车的前方或后方,钢丝绳绕过小车和吊具机构上的导向滑轮组、大梁和平衡块,平衡块与吊具机构在钢丝绳的牵引下做反向运动,平衡块延支架运动并具有平衡块固定装置。该现有技术利用平衡块可以抵消吊具机构的部分自重,使得吊具机构的自重不再消耗额外的能源,以降低起重机的整体能耗。然而,将该现有技术起重机的配重设备应用于岸桥系统时存在以下缺陷: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倍率滑轮组通过钢丝绳绕过小车上设置的滑轮,进而绕到吊具上设置的滑轮,因此,在用于岸桥系统时,需要单独在小车和吊具上专门设置滑轮以及在小车滑轮和吊具滑轮之间专门设置钢丝绳,从而导致岸桥系统结构复杂,增加岸桥系统生产成本;另外,绕在小车和吊具之间专门设置的钢丝绳容易与小车上设置的用于起升或下降的起升钢丝绳产生干涉,增加了钢丝绳布置的难度,尤其是当起重机中采用双小车或多车运行时,从而导致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岸桥势能补偿系统结构复杂、绕绳复杂,运用于双小车结构中难以实现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穿越式双小车节能岸桥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穿越式双小车节能岸桥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大梁结构上的上小车和下小车,以及势能补偿系统,所述势能补偿系统包括平衡重、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平衡重起升或下降的势能补偿缠绕系统和势能补偿钢丝绳;所述势能补偿系统还包括供起升钢丝绳和所述势能补偿钢丝绳共同缠绕的起升卷筒,所述势能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与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所述势能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的绕向与所述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的绕向相反;其中,所述势能补偿系统分为上小车势能补偿缠绕子系统和下小车势能补偿缠绕子系统两部分。所述下小车势能补偿缠绕子系统和用于驱动所述下小车的下吊具起升和降落的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采用同一个第二驱动卷筒,具体地,所述下小车补偿子缠绕系统中的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平衡重起升或下降的第二势能补偿钢丝绳,以及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中的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得下小车起升或下降的第二起升钢丝绳共同缠绕于所述第二驱动卷筒,所述第二势能补偿钢丝绳在所述第二驱动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与第二起升钢丝绳在所述第二驱动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所述第二势能补偿钢丝绳在第二驱动卷筒上的绕向与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在所述第二驱动卷筒上的绕向相反。所述上小车势能补偿缠绕子系统和用于驱动所述上小车的上吊具起升和降落的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采用同一个第一驱动卷筒,具体地,所述上小车补偿子缠绕系统中的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平衡重起升或下降的第一势能补偿钢丝绳,以及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中的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得上小车起升或下降的第一起升钢丝绳共同缠绕于所述第一驱动卷筒,所述第一势能补偿钢丝绳在所述第一驱动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与第一起升钢丝绳在所述第一驱动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所述第一势能补偿钢丝绳在第一驱动卷筒上的绕向与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在所述第一驱动卷筒上的绕向相反。所述上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卷筒,缠绕在第一驱动卷筒上的至少一条第一起升钢丝绳,用于水平的从下向上托起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的若干第一托辊,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通过至少一组第一改向滑轮组连接在上小车上;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驱动卷筒,缠绕在第二驱动卷筒上的至少一条第二起升钢丝绳,用于水平的从下向上托起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的若干第二托辊,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通过至少一组第二改向滑轮组连接在下小车上;若干第一托辊通过第一托架结构被水平支撑在大梁结构的内侧,若干第二托辊通过第二托架结构被水平支撑在大梁结构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驱动卷筒与第一起升钢丝绳的水平部分均设置在第二起升钢丝绳的水平部分围成的水平空间的内侧。所述第一托架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大梁结构的第一大梁和第二大梁之间的中间部,连接在所述中间部下方的水平部,连接于所述水平部两端的第一 “L”型钩部和第二 “L”型钩部,所述第一 “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和所述第二 “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托辊的不同单元。所述第一“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与所述第二“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以相互背对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第一 “L”型钩部和所述第二 “L”型钩部关于所述大梁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托架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大梁结构的第一大梁和第二大梁外侧的第三“L”型钩部和第四“L”型钩部,所述第三“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和所述第四“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分别支撑所述第二托辊的不同单元。所述第三“L”型钩部的水平钩边与所述第四“L”型钩部的所述水平钩边以相互背对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第三“L”型钩部和所述第四“L”型钩部关于所述大梁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上小车牵引的上小车牵引缠绕子系统和用于驱动下小车牵引的下小车牵引缠绕子系统。所述下小车包括可行走地安装在上小车导轨两侧的第一行走机构和第二行走机构,将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和所述第二行走机构相连的刚性车架,以及连接在所述刚性车架下方的下吊具;所述刚性车架具有内腔尺寸大于上小车的外缘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越式双小车节能岸桥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大梁结构上的上小车(k40)和下小车(k70),以及势能补偿系统,所述势能补偿系统包括平衡重(a5)、用于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平衡重(5)起升或下降的势能补偿缠绕系统(a4)和势能补偿钢丝绳(a3);其特征在于:所述势能补偿系统还包括供起升钢丝绳和所述势能补偿钢丝绳共同缠绕的起升卷筒,所述势能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与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上的缠绕位置不相互干涉,且所述势能补偿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的绕向与所述起升钢丝绳在所述起升卷筒的绕向相反;其中,所述势能补偿系统分为上小车势能补偿缠绕子系统和下小车势能补偿缠绕子系统两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迎九郑雪峰杜蔚琼倪华肖强皮岩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