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力型机械锁紧式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458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力型机械锁紧式液压缸,包括油口板、外缸筒、内缸筒及活塞,内缸筒与外缸筒之间的环腔中装有活塞杆总成,活塞杆总成由连接螺母、环形外杆、内导向套、环形内杆、外导向套及球冠组成;油口板上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外缸筒的左端面上制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连接螺母上制有第三进油孔,内缸筒的右端制有第四进油孔,环形内杆的右端制有第五进油孔;第一进油口与第一进油孔相通,第一进油孔与内缸筒的内腔相通;第二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孔相通,第二进油孔与外缸筒的内腔相通;第三进油孔与活塞杆总成的环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推力更大,且通过机械锁紧使活塞杆总成在任意行程位置上保持稳定,而且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缸
,具体涉及一种增力型机械锁紧式液压缸
技术介绍
液压缸是一种直线往复运动并承受大载荷的执行元件。在实际液压装置中,不管液压锁还是液压缸,内泄漏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使液压缸活塞在停留位置产生行程变化,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软腿”,内泄漏和气温变化引起液压油体积的变化使得活塞无法在任意行程位置上保持稳定。在石油专用车现场作业时,要求液压缸长时间并且稳定地支承车底盘而无“软腿”现象。同时由于安装空间限制,液压缸尺寸受到严格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力型机械锁紧式液压缸,在外形尺寸与普通液压缸相同的条件下,推力更大;通过机械锁紧实现了活塞杆总成在任意行程位置上保持稳定,彻底解决了 “软腿”现象,而且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油口板、外缸筒、内缸筒及活塞,油口板固定在外缸筒的左端面上,内缸筒位于外缸筒中且其左端与外缸筒的左端固定连接,活塞固定在内缸筒的右端,所述内缸筒与外缸筒之间的环腔中装有活塞杆总成,所述活塞杆总成由连接螺母、环形外杆、内导向套、环形内杆、外导向套及球冠组成;所述环形外杆通过其左端套装的外导向套插装在外缸筒中,环形外杆右端套装有套筒,且套筒螺纹连接在外缸筒的右端;所述环形内杆位于环形外杆中,并使环形内杆套装在活塞上,且环形内杆左端与内导向套固定连接,所述内导向套套装在内缸筒上;所述环形外杆的左端通过连接螺母与内导向套固定连接,进而使连接螺母、环形外杆、内导向套及外导向套构成一个环形组合活塞;所述球冠固定在环形内杆和环形外杆的右端,且环形外杆的右端外壁上具有外螺纹,锁紧螺母套装在环形外杆右端的外螺纹上;所述油口板上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外缸筒的左端面上制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连接螺母上制有第三进油孔,内缸筒的右端制有第四进油孔,环形内杆的右端制有第五进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口与第一进油孔相通,第一进油孔与内缸筒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孔相通,第二进油孔与外缸筒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三进油孔与环形内杆和环形外杆之间的环腔相通;所述第四进油孔将内缸筒的内腔与内缸筒和环形内杆之间的环腔连通;所述第五进油孔将环形内杆和环形外杆之间的环腔与活塞、环形内杆及球冠之间的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通过其内装有的衬套套装在环形外杆上。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母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1、结构紧凑,在外形尺寸与普通液压缸相同的条件下,推力更大。反之,在相同推力条件下外形尺寸可以更小,满足小空间的安装要求。2、通过机械锁紧实现了活塞杆总成在任意行程位置上保持稳定,彻底解决了“软腿”现象,而且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3、当机械锁紧后可将液压缸有杆腔与无杆腔及供油管线中的油液压力释放,使液压缸及供油管线处于常压,消除温度的影响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活塞杆总成伸出并机械锁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增力型机械锁紧式液压缸,包括油口板1、外缸筒2、内缸筒7及活塞16,油口板I固定在外缸筒2的左端面上,内缸筒7位于外缸筒2中且其左端与外缸筒2的左端固定连接,活塞16固定在内缸筒7的右端。所述内缸筒7与外缸筒2之间的环腔中装有活塞杆总成,所述活塞杆总成由连接螺母3、环形外杆4、内导向套5、环形内杆6、外导向套8及球冠12组成;所述环形外杆4通过其左端套装的外导向套8插装在外缸筒2中,环形外杆4右端套装有套筒9,且套筒9螺纹连接在外缸筒2的右端;所述环形内杆6位于环形外杆4中,并使环形内杆6套装在活塞16上,且环形内杆6左端与内导向套5固定连接,所述内导向套5套装在内缸筒7上;所述环形外杆4的左端通过连接螺母3与内导向套5固定连接,进而使连接螺母3、环形外杆4、内导向套5及外导向套8构成一个环形组合活塞;所述球冠12固定在环形内杆6和环形外杆4的右端,且环形外杆4的右端外壁上具有外螺纹,锁紧螺母11套装在环形外杆4右端的外螺纹上;所述油口板I上具有第一进油口 18和第二进油口 19,所述外缸筒2的左端面上制有第一进油孔17和第二进油孔15,连接螺母3上制有第三进油孔14,内缸筒7的右端制有第四进油孔13,环形内杆6的右端制有第五进油孔20 ;所述第一进油口 18与第一进油孔17相通,第一进油孔17与内缸筒7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进油口 19与第二进油孔15相通,第二进油孔15与外缸筒2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三进油孔14与环形内杆6和环形外杆4之间的环腔相通;所述第四进油孔13将内缸筒7的内腔与内缸筒7和环形内杆6之间的环腔连通;所述第五进油孔20将环形内杆6和环形外杆4之间的环腔与活塞16、环形内杆6及球冠12之间的空腔连通。所述套筒9通过其内装有的衬套10套装在环形外杆4上。衬套10采用滑动轴承材料制造,可有效保护环形外杆4的外螺纹不受损伤。所述锁紧螺母10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柄21。其工作原理是:当第二进油口 19供压力油,油液经第二进油孔15进入外缸筒2的内腔的同时,自第三进油孔14进入环形内杆6和环形外杆4之间的环腔,再经第五进油孔20进入活塞16、环形内杆6及球冠12之间的空腔;压力油分别作用在由连接螺母3、环形外杆4、内导向套5及外导向套8构成的环形组合活塞上,以及活塞16的右侧端面上,共同推动活塞杆总成向右伸出。由于环形组合活塞的左端面面积与活塞16右端面面积之和大于外缸筒2内径的截面积,因此在外形尺寸、缸筒内径、工作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本技术推力更大;此外,环形外杆4上具有外螺纹,活塞杆总成伸出后通过手柄21旋转锁紧螺母11使其与外缸筒2的右端并紧,即可将活塞杆总成与外缸筒2机械可靠锁紧,且锁紧后活塞杆总成在任意行程位置上保持不变;当机械锁紧后可将液压缸有杆腔与无杆腔及供油管线中的油液压力释放,使液压缸及供油管线处于常压,消除温度的影响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当第一进油口 18供压力油,油液经第一进油孔17进入内缸筒7的内腔,再经第四进油孔13进入内缸筒7和环形内杆6之间的环腔,推动内导向套5带动活塞杆总成缩回。 本技术可在保证油缸行程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油缸的原始长度,满足油缸在石油专用车底盘上安装空间的要求,且具有更大的推力。并通过机械锁紧彻底解决了“软腿”现象,当机械锁紧后可将油液压力释放,使液压缸及供油管线处于常压状态,消除温度的影响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主权项】1.一种增力型机械锁紧式液压缸,包括油口板(I)、外缸筒(2)、内缸筒(7)及活塞(16),油口板(I)固定在外缸筒(2)的左端面上,内缸筒(7)位于外缸筒(2)中且其左端与外缸筒(2)的左端固定连接,活塞(16)固定在内缸筒(7)的右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7)与外缸筒(2)之间的环腔中装有活塞杆总成,所述活塞杆总成由连接螺母(3)、环形外杆(4)、内导向套(5)、环形内杆(6)、外导向套(8)及球冠(12)组成;所述环形外杆(4)通过其左端套装的外导向套(8)插装在外缸筒(2)中,环形外杆(4)右端套装有套筒(9),且套筒(9)螺纹连接在外缸筒(2)的右端;所述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力型机械锁紧式液压缸,包括油口板(1)、外缸筒(2)、内缸筒(7)及活塞(16),油口板(1)固定在外缸筒(2)的左端面上,内缸筒(7)位于外缸筒(2)中且其左端与外缸筒(2)的左端固定连接,活塞(16)固定在内缸筒(7)的右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7)与外缸筒(2)之间的环腔中装有活塞杆总成,所述活塞杆总成由连接螺母(3)、环形外杆(4)、内导向套(5)、环形内杆(6)、外导向套(8)及球冠(12)组成;所述环形外杆(4)通过其左端套装的外导向套(8)插装在外缸筒(2)中,环形外杆(4)右端套装有套筒(9),且套筒(9)螺纹连接在外缸筒(2)的右端;所述环形内杆(6)位于环形外杆(4)中,并使环形内杆(6)套装在活塞(16)上,且环形内杆(6)左端与内导向套(5)固定连接,所述内导向套(5)套装在内缸筒(7)上;所述环形外杆(4)的左端通过连接螺母(3)与内导向套(5)固定连接,进而使连接螺母(3)、环形外杆(4)、内导向套(5)及外导向套(8)构成一个环形组合活塞;所述球冠(12)固定在环形内杆(6)和环形外杆(4)的右端,且环形外杆(4)的右端外壁上具有外螺纹,锁紧螺母(11)套装在环形外杆(4)右端的外螺纹上;所述油口板(1)上具有第一进油口(18)和第二进油口(19),所述外缸筒(2)的左端面上制有第一进油孔(17)和第二进油孔(15),连接螺母(3)上制有第三进油孔(14),内缸筒(7)的右端制有第四进油孔(13),环形内杆(6)的右端制有第五进油孔(20);所述第一进油口(18)与第一进油孔(17)相通,第一进油孔(17)与内缸筒(7)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进油口(19)与第二进油孔(15)相通,第二进油孔(15)与外缸筒(2)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三进油孔(14)与环形内杆(6)和环形外杆(4)之间的环腔相通;所述第四进油孔(13)将内缸筒(7)的内腔与内缸筒(7)和环形内杆(6)之间的环腔连通;所述第五进油孔(20)将环形内杆(6)和环形外杆(4)之间的环腔与活塞(16)、环形内杆(6)及球冠(12)之间的空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全王兵马秀芳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工程液压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