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362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所述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其由电介质薄膜卷取形成,在上部及下部形成有导电性的热喷涂面,以多列整齐地排列;汇流条形成部,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中一部分的下部热喷涂面;第2汇流条形成部,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中的不与所述第1汇流条形成部连接的其余电容器元件的上部热喷涂面;绝缘片,其介于所述第1汇流条形成部与第2汇流条形成部相互重叠并露出于外装外壳的部分之间,用于绝缘;外装外壳,其供所述电容器元件、第1汇流条形成部、第2汇流条形成部和绝缘片安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外壳内置式并联型电容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电气设备用、进相用、电子设备用电容器等在各种工业领域广泛使用。 这种电容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聚丙烯(PP)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等塑料薄膜作为电介质,对在塑料 薄膜的一面或两面沉积了金属的沉积膜进行卷取,在卷取的沉积膜的两面,热喷涂锌、锌合 金、锡或1次锌2次锡,形成热喷涂面,制造电容器元件。 电容器的静电容量根据电容器的用途而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的N极汇流条与P 极汇流条加减电容器元件(以下简称元件)个数进行接线而制造电容器,小容量的电容器 连接较少数量的元件,大容量电容器连接多个元件而制造电容器。由大量的元件构成的电 容器在元件两热喷涂面分别连接极性不同的N极汇流条和P极汇流条,使汇流条的一部分 露出于外装外壳(以下简称外壳)外部,形成端子部。 如上所述附着有N极汇流条和P极汇流条的元件在整个插入诸如塑料外壳或金属 外壳的外壳中后,填充诸如环氧树脂或聚氨酯的模塑剂,或把诸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的不 同种类的模塑剂填充为多层,进行绝缘与保护电容器内部。但是,电容器在电感大,或使用 电压高,或流过大电流,或频率高时,对电容器周边部件产生影响,在电容器内部,因冲击电 压而发热,电容器的发热会发生降低电容器的电气特性、缩短电容器的寿命、降低电容器性 能可靠性的问题。 发生如前所述的问题的原因之一起因于电容器的电感。在外壳内部,极性不同的N 极汇流条与P极汇流条不重叠,而是平行地配置,对元件进行接线,只有外部的汇流条相互 重叠,但重叠的面积小,在减小电感方面存在局限。作为在外壳外部的N极汇流条与P极汇 流条之间插入绝缘材料进行绝缘的方法,由于使用另外的绝缘材料,因而作业麻烦,需要既 定地保持绝缘材料位置,作业比较困难。而且,使用绝缘纸或塑料薄膜作为绝缘材料,如果 使用绝缘纸,则在恶劣环境下(例:温度95°C、湿度85%)吸收水分,使绝缘能力削弱,如果 使用塑料薄膜,则由于加水分解,塑料薄膜的特性发生变化,对电容器产生影响。 以往,在接线于电容器内大量的元件与导电性汇流条时,由于导电性汇流条较厚 的原因,锡焊时向元件传递较多的热,由于薄膜收缩,发生耐久性下降的问题,为了使热传 递实现最小化而进行点焊时,导电性汇流条如果变厚,则发生粘合力下降及粘合力不均匀 等问题。 另外,在引出到电容器外装外壳外的端子,由于电流密度不足,在端子过多地发 热,发生端子烧焦的问题和半导体电力元件IGBT温度上升导致寿命下降的问题。 另外,以往只在引出到电容器外装外壳之外的P极与N极之间插入绝缘体,只使电 容器的P、N极间绝缘,这种形态的制品已经面市。这种制品在长期使用电容器时,在引出到 电容器外装外壳之外的端子,因灰尘等而污染,雨季因灰尘等而吸收潮气,在引出到电容器 外装外壳之外的P与N极间、PN极与主体间,发生飞弧或短路,对逆变器产生致命影响,逆 变器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能够对改善 电容器性能与延长寿命产生极大影响。 第一,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在接线于电容器内大量元 件的薄的导电性汇流条(元件接线部:31、41)或引出到外装外壳之外的导电性汇流条(引 出部:35、45),把一部分或全部配置得使P、N极导电性汇流条相互整齐地重合或重叠,使新 再生逆变器内的IGBT切换时发生的噪声相互抵消,电感因而减小,能够使电容器及IGBT发 生的热上升实现最小化。 第二,旨在提供一种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使作为与电容器内大量元件结合 部位的汇流条的元件接线部厚度变薄,使电容器元件与导电性汇流条间的锡焊性能提高约 30%,锡焊时使高热向电容器元件的传递实现最小化,提高电容器耐久性,另外,以较厚的 (0. 5~10_)导电性材料构成露出到外装外壳之外的连接端子部位(或包括引出部的一部 分),合适地设计电流密度,提高端子的电流密度,结果能够在半导体电力元件IGBT输入端 子的接线部分,改进端子烧焦现象。 第三,旨在提供一种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利用环氧树脂、聚氨酯、硅树脂等 绝缘物质涂布露出于电容器外装外壳外部的汇流条的第1、第2引出部(35, 45),在第1、第 2引出部(35, 45)相互整齐地重叠之间插入绝缘片(50)后,从根本上解决在P极与N极导 电性汇流条间、P/N极导电性汇流条与主体间发生飞弧或短路的问题。 第四,旨在提供一种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能够解决由于为提高电流密度而 使用比元件接线部更厚的材料造成在连接端子部分发生错层的问题(与被结合体结合时 发生:被结合体例如是半导体电力元件IGBT连接部位)。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技术的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10,其由电介质薄膜 卷取形成,在上部及下部形成有导电性的热喷涂面,以多列整齐地排列; 第1汇流条形成部30,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中一部分的下部热喷涂 面; 第2汇流条形成部40,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中的不与所述第1汇流条 形成部30连接的其余电容器元件10的上部热喷涂面; 绝缘片50,其介于所述第1汇流条形成部30与第2汇流条形成部40相互重叠并 露出于外装外壳的部分之间,用于绝缘; 外装外壳60,其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0、第1汇流条形成部30、第2汇流条形成部 40和绝缘片50安放。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在接线于电容器内大量元件的薄的导电性汇流条或引出到外装外壳之外的导 电性汇流条,把一部分或全部配置得使P、N极导电性汇流条相互整齐地重合或重叠,使新 能源逆变器内的IGBT切换时发生的噪声相互抵消,电感因而减小,具有使电容器及IGBT发 生的热上升实现最小化的效果; (2)使作为与电容器内大量元件结合部位的汇流条的元件接线部厚度变薄,使电 容器元件与导电性汇流条间的锡焊性能提高约30%,锡焊时使高热向电容器元件的传递实 现最小化,提高电容器耐久性。另外,以较厚的0.5~10mm导电性材料构成露出到外装外 壳之外的连接端子部位(或包括引出部的一部分),正确地设计电流密度,提高端子的电流 密度,结果能够在半导体电力元件IGBT输入端子的接线部分,具有改进端子烧焦现象的效 果; (3)利用环氧树脂、聚氨醋、硅树脂等绝缘物质涂布露出于电容器外装外壳外部的 汇流条的第1、第2引出部,在第1、第2引出部相互整齐地重叠之间插入绝缘片后,从根本 上解决在P极与N极导电性汇流条间、P/N极导电性汇流条与主体间发生飞弧或短路的问 题; (4)为了解决由于为提高电流密度而使用比元件接线部更厚的材料造成在连接端 子部分发生错层的问题,根据形成错层的厚度,把导电性物质(铜、铁、不锈钢)加工成衬垫 形态,以结合(压入、压入+焊接、压入+锡焊、压入+钎焊)等方式,使端子的错层高度相 同;另外,导入引导条,具有容易与被结合体水平结合的效果; (5)在实际应用方面,由于改善了前述内容,因而开发使得能够提高新能源逆变器 (太阳能发电机用、风力发电机用、潮汐发电机用、波浪发电机用等大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壳搭载式并联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元件(10),其由电介质薄膜卷取形成,在上部及下部形成有导电性的热喷涂面,以多列整齐地排列;第1汇流条形成部(30),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中一部分的下部热喷涂面;第2汇流条形成部(40),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中的不与所述第1汇流条形成部(30)连接的其余电容器元件(10)的上部热喷涂面;绝缘片(50),其介于所述第1汇流条形成部(30)与第2汇流条形成部(40)相互重叠并露出于外装外壳的部分之间;外装外壳(60),其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0)、第1汇流条形成部(30)、第2汇流条形成部(40)和绝缘片(50)安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大镇全用洹朴昶根金尹乐
申请(专利权)人:纽茵泰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