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了散热性及轻量化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711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3:37
一种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包括:后壁板,其沿纵向竖直地凸出形成有多个划分部,划分形成供所述电容器元件安置的元件安置空间;上壁板,其从所述后壁板的上端向前方竖直地形成;下壁板,其从所述后壁板的下端向前方与述上壁板平行地形成;侧壁板,其结合于所述后壁板、上壁板和下壁板的两侧端,形成有前方开口部F的元件安置空间H;固定座,其至少为两个,与所述下壁板平行地露出于外侧形成,具备上下贯通的固定槽;电容器输出端子M通过所述前方开口部F而露出,环氧树脂通过所述前方开口部F而投入,电容器元件与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进行环氧树脂注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型轻量化电容器外壳,发热能力及耐久性优 秀,使环氧树脂注塑量最小化,能够实现紧凑的构成,使得符合车辆轻量化趋势。
技术介绍
-般而言,电气设备用、电力用、电子设备用电容器等在各种产业领域广泛使用。 这种电容器使用聚酯(PET)树脂、聚丙烯(PP)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树脂、聚碳 酸酯(PC)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等塑料膜作为电介质,卷取在塑料膜的一面或两面沉 积了金属的沉积膜,在卷取的沉积膜的两面,对锌、锌合金、锡或1次锌2次锡进行热喷涂, 制成热喷涂面,制造电容器元件。 电容器的静电容量根据电容器的用途而存在差异,因而在不同的N极汇流条和P 极汇流条中加减电容器元件(以下简称元件)的个数并接线,制造电容器,其中,小容量的 电容器接线较少数量的元件,大容量电容器接线多个元件而制造电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容器用外壳,借助于固有的外壳形状,散热特性优秀,即使 长时间运转也不过热,耐久性卓越。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容器用外壳,当迎合车辆轻量化趋势,用作汽车用逆变器 电容器时,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固有的外壳形状,使环氧树脂注塑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小制品 的重量,能够满足客户对轻量化的要求,另外,在满足这种要求的同时,能够把下壁板的形 状保持为平面,容易与对象结构物(例如汽车逆变器外壳)加装。 另外,旨在提供一种电容器用外壳,外壳注塑后,因注塑品冷却导致的变形小,电 容器组装后环氧树脂注塑工序中可能发生的外壳变形实现最小化,能够使制品精密度与运 转性实现最大化。 (解决问题的手段) -种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所述电容器用外壳用于内置如下部分的 电容器:电容器元件100,其由电介质膜卷取形成,在两侧形成有传导性的热喷涂面;外壳, 其具备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〇〇内置、排列的元件安置空间Η;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300, 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0的热喷涂面;包括: 后壁板10,其沿纵向竖直地凸出形成有多个划分部15,划分形成供所述电容器元 件200安置的元件安置空间Η; 上壁板20,其从所述后壁板10的上端向前方竖直地形成; 下壁板30,其从所述后壁板10的下端向前方与所述上壁板20平行地形成; 侧壁板40,其结合于所述后壁板10、上壁板20和下壁板30的两侧端,形成有前方 开口部F的元件安置空间Η; 固定座50,其至少为两个,与所述下壁板30平行地露出于外侧形成,具备上下贯 通的固定槽51; 电容器输出端子Μ通过所述前方开口部F而露出,环氧树脂通过所述前方开口部 F而投入,电容器元件100与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300进行环氧树脂注塑。(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用外壳,借助于固有的外壳形状,散热特性优秀,即 使长时间运转也不过热,耐久性卓越。 另外,提供一种电容器用外壳,当迎合车辆轻量化趋势,用作汽车用逆变器电容器 时,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固有的外壳形状,使环氧树脂注塑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小制品的动 量,能够满足客户对轻量化的要求,另外,在满足这种要求的同时,能够把下壁板的形状保 持为平面,容易与对象结构物(例如汽车逆变器外壳)加装。 另外,提供一种电容器用外壳,外壳注塑后,因注塑品冷却导致的变形小,电容器 组装后环氧树脂注塑工序中可能发生的外壳变形实现最小化,能够使制品精密度与运转性 实现最大化。【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后方立体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俯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使用状态图。 符号说明 100:电容器元件 300: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10:后壁板 12:向上倾斜部 13:脊部 14:凹陷槽部 15:划分部 20:上壁板 30:下壁板 40:侧壁板 50:固定座 51:固定槽 60:Υ电容器加装部 61:第1辅助分离壁 63:第2辅助分离壁 F:前方开口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进行详 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后方立体图,图2 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 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 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使用状态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涉及 用于安置如下部分的电容器:电容器元件100,其由电介质膜卷取形成,在两侧形成有传导 性的热喷涂面;外壳,其具备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00内置、排列的元件安置空间Η;第1、第2 汇流条形成部300,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0的热喷涂面。 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包括: 后壁板10,其沿纵向竖直地凸出形成有多个划分部15,划分形成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00安 置的元件安置空间Η;上壁板20,其从所述后壁板10的上端向前方竖直地形成;下壁板30, 其从所述后壁板10的下端向前方与所述上壁板20平行地形成;侧壁板40,其结合于所述 后壁板10、上壁板20和下壁板30的两侧端,形成有前方开口部F的元件安置空间Η;固定 座50,其至少为两个,与所述下壁板30平行地露出于外侧形成,具备上下贯通的固定槽51。 电容器输出端子Μ通过前方开口部F而露出,环氧树脂通过所述前方开口部F而投入,电容 器元件100与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300进行环氧树脂注塑。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中, 后壁板10的划分部15包括:向上倾斜部12,其从后壁板10的一个地点向上倾斜地凸出; 脊部13,其由向上倾斜部12的上端相遇形成;凹陷槽部14,其借助于向上倾斜部12的背面 而凹陷形成。优选在后壁板10的背面形成的凹陷槽部14向与所述固定槽51贯通方向平 行的方向形成,平坦地形成的下壁板30通过固定座50而与结构物进行面接触并结合,借助 于与所述下壁板30垂直的后壁板10内侧的向上倾斜部12及脊部13、后壁板10外侧的凹 陷槽部14,增大电容器的散热性,同时电容器内部空间的环氧树脂注塑量与向上倾斜部12 及脊部13的凸出量相应地减少。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中, 优选外壳还包括在一侧形成的Υ电容器加装部60,Υ电容器加装部60包括:第1、第2Υ电 容器槽(hl,h2),其供构成Υ电容器的两个Υ电容器元件(Sl,S2)安放、内置;第1辅助分离 壁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出端子前方引出式电容器用外壳,所述外壳用于安置如下部分的电容器:电容器元件(100),其由电介质膜卷取形成,在两侧形成有传导性的热喷涂面;外壳,其具备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00)内置、排列的元件安置空间(H);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300),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0)的热喷涂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后壁板(10),其沿纵向竖直地凸出形成有多个划分部(15),划分形成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00)安置的元件安置空间(H);上壁板(20),其从所述后壁板(10)的上端向前方竖直地形成;下壁板(30),其从所述后壁板(10)的下端向前方与所述上壁板(20)平行地形成;侧壁板(40),其结合于所述后壁板(10)、上壁板(20)和下壁板(30)的两侧端,形成有前方开口部(F)的元件安置空间(H);固定座(50),其至少为两个,与所述下壁板(30)平行地露出于外侧形成,具备上下贯通的固定槽(51);电容器输出端子(M)通过所述前方开口部(F)而露出,环氧树脂通过所述前方开口部(F)而投入,电容器元件(100)与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300)进行环氧树脂注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大镇全用洹韩基柱朴真我
申请(专利权)人:纽茵泰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