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2760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2:46
一种子导管,包括:若干个沿子导管的轴向间隔排列的导引管,所述导引管能供导线穿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引管之间并与每个导引管固定设置的连接部;所述导线穿过相邻两个导引管时,所述导线位于相邻两个导引管之间的部分裸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的问题是:在运用现有子导管来提高支撑力时,若不保留导丝则存在操作麻烦的问题,若保留导丝则存在医疗费用增加的问题,不能兼备操作简单与医疗费用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子导管
技术介绍
指引导管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1n,简称PCI)的通道,是PCI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指引导管具有输送各种介入器械、支撑、术中压力监测、冠状动脉内给药等作用。但是,在复杂冠状动脉(CTO病变、严重迂曲病变、弥漫钙化、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介入治疗需要指引导管提供较强支撑时,指引导管自身能提供的支撑力常常是不够的。现有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的方法有:导管深插技术、双导丝及多导丝技术、球囊支撑技术、锚定技术、微导管技术、子母导管技术等。所述子母导管技术利用两个套设在一起的指引导管来提高支撑力,将位于外侧的指引导管称为母导管、位于内侧的指引导管称为子导管。现有母导管、子导管均为全管腔结构,即在导管的轴向方向上,导管的任意一段均呈中空柱状。具体地,进行PCI治疗时,先将指引导管推送到位,然后,沿着指引导管将导丝推送到位,在得知指引导管的支撑力不足以沿着导丝将支架或球囊推送到位时,沿着指引导管插入子导管,以运用子母导管技术提高支撑力。子导管的插入存在下述两种情形:情形一、导丝通过的血管病变处不存在夹层和闭塞:先撤出导丝,再插入子导管,插入子导管后再推送导丝。情形二、导丝通过的血管病变处存在夹层或闭塞:保留导丝,在导丝的末端续上另一段导丝,续上导丝后沿着导丝插入子导管。对于情形一,需要先后进行撤出导丝、插入子导管、重新推送导丝的动作,操作非常麻烦。对于情形二,需使用额外的导丝,增加了医疗费用。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运用现有子导管来提高支撑力时,若不保留导丝则存在操作麻烦的问题,若保留导丝则存在医疗费用增加的问题,不能兼备操作简单与医疗费用少的优点。鉴于此,亟需研宄一种新的子导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在运用现有子导管来提高支撑力时,若不保留导丝则存在操作麻烦的问题,若保留导丝则存在医疗费用增加的问题,不能兼备操作简单与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子导管,包括:若干个沿子导管的轴向间隔排列的导引管,所述导引管能供导线穿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引管之间并与每个导引管固定设置的连接部;所述导线穿过相邻两个导引管时,所述导线位于相邻两个导引管之间的部分裸Mo可选地,所述子导管最前端的导引管中,前端为塑料软管、其余部分为内嵌有钢丝编织网的塑料软管。可选地,所述子导管最前端的导引管以外的所有导引管为内嵌有钢丝编织网的塑料软管。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不锈钢丝;或者,所述连接部为内嵌有钢丝编织网的塑料层;或者,所述连接部靠近两侧导引管的两个端部为内嵌有钢丝编织网的塑料层、其余部分为不锈钢丝,自所述不锈钢丝至导引管的方向,所述塑料层逐渐加宽。可选地,所述子导管最前端的导引管设有通孔。可选地,所述子导管最前端的导引管设有阻止X射线穿过的标记。可选地,所述子导管用于PCI治疗。可选地,所述导引管的数量为两个。可选地,所述子导管最前端的导引管长度占子导管总长的17%至28 %,所述子导管最尾端的导引管长度占子导管总长的10%至19%。可选地,所述子导管的长度为IlOcm至145cm,所述子导管最前端的导引管长度为25cm至30cm,所述子导管最尾端的导引管长度为15cm至20cm。可选地,所述导引管的数量大于等于二个,所述子导管最前端导引管与所述子导管最尾端导引管之间的导引管位置设置为:适于在子导管推送到位后位于血管的弯曲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子导管包括若干个沿子导管的轴向间隔排列的导引管、以及位于相邻两个导引管之间并与每个导引管固定设置的连接部,导引管能供导线穿过,且导线穿过相邻两个导引管时,导线位于相邻两个导引管之间的部分裸露。进行介入治疗时,将母导管的前端推送至血管病变处的上游。接着,沿着母导管将导丝推送到位,导丝的尾端从母导管伸出并留在患者体外。在需要运用到子导管的情形时,利用肝素盐水冲洗子导管。然后,无论导丝通过的血管病变处是否存在夹层和闭塞,均保留导丝,并一边固定导丝、一边沿着导丝将子导管推送至母导管内,以提高指引导管的支撑力。具体地,一边在母导管尾端开口附近处固定导丝、一边沿着导丝向前推送子导管。当导丝穿过位于子导管最前端的导引管并从该导引管的尾端开口伸出之后,一边在对应连接部的位置固定裸露的导丝、一边继续向前推送子导管,直至导丝先后穿过其余导引管并从位于子导管最尾端的导引管的尾端开口伸出。在向前推送子导管的过程中,由于能在对应连接部的位置固定裸露的导丝,因此能够防止导丝伸出母导管尾端的部分向前窜。在运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子导管来提高支撑力时,操作非常简单,既避免了撤出导丝、插入子导管、重新推送导丝的复杂操作,又无需使用额外的导丝,减少了医疗费用,兼备了操作简单与医疗费用少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子导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子导管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子导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子导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子导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子导管插入患者体内时,子导管中各个部件(如导引管、连接部)的后端比前端更靠近患者体外。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子导管,其适于穿过母导管以运用子母导管技术来提高支撑力。所述母导管为全管腔结构,即在母导管的轴向方向上,母导管的任意一段均呈中空柱状。该子导管与母导管配合能够用于多种血管内的介入治疗,本实施例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1n,简称 PCI)为例。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子导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子导管的背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2所示,子导管I包括沿子导管I的轴向间隔排列的导引管2、导引管3、以及位于导引管2和导引管3之间的连接部5,连接部5的两端分别与导引管2、导引管3固定设置。导引管2位于子导管I的最前端,导引管3位于子导管I的最尾端。导引管2、导引管3能供导线(未图示)穿过,导线穿过导引管2和导引管3时:导线位于导引管2和导引管3之间的部分裸露,即导线对应连接部5的部分未被连接部5以子导管I的中轴线为中心进行360度环绕,从子导管I的外部能够看到导线在对应连接部5的部分;从子导管I的正面能够看到连接部5面向导丝的表面,从子导管I的背面能够看到连接部5背向导丝的表面。进行PCI治疗时,将母导管的前端推送至血管病变处的上游。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将母导管的前端推送至冠脉口。接着,沿着母导管将导丝推送到位,导丝的尾端从母导管伸出并留在患者体外。在需要运用到子导管的情形时,利用肝素盐水冲洗子导管。然后,无论导丝通过的血管病变处是否存在夹层和闭塞,均保留导丝,并一边固定导丝、一边沿着导丝将子导管推送至母导管内,以提高指引导管的支撑力。具体地,一边在母导管尾端开口附近处固定导丝、一边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沿子导管的轴向间隔排列的导引管,所述导引管能供导线穿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引管之间并与每个导引管固定设置的连接部;所述导线穿过相邻两个导引管时,所述导线位于相邻两个导引管之间的部分裸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向东李宏松陈颖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