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6109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包括连通泵芯输油口的主油路和引流支路,所述引流支路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另一端与喷射泵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主油路的内径大于所述引流支路的内径;还包括回油支路和安全阀,所述回油支路的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全阀连通,所述回油支路通过所述安全阀的打开与油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引流支路的内径小于主油路的内径,和增加回油支路,省去了调压阀,且通过管径的差值形成高压,只需选择较小流量的泵芯即可满足要求,从而减少流量的浪费;同时,较小流量的泵芯噪声小,能够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输油泵放置在燃油箱内,以使将燃油箱内的燃油输送到发动机,驱动车辆行驶。由于燃油箱的油液高度随着车辆使用过程不断变化,忽高忽低,因此输油泵通常拥有自己的油杯,通过泵芯从桶底将燃油输送到油杯中,以保证油泵工作状态下油杯始终处于满油的状态(除非没有油了),这样,无论燃油箱的燃油处于任何油液液位,发动机始终能够正常工作。现有的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如图1所示,燃油箱内设置油杯101,输油泵的泵芯104置于油杯101中,泵芯104的吸油口与油杯101连通,泵芯104的输油口与引流支路103连通,引流支路103串联有调压阀102,调压阀102的另一端连通于喷射泵105的第一入口,喷射泵105的第二入口与燃油箱连通,喷射泵105的出口与油杯101连通。泵芯104启动后,从油杯101中通过吸油口吸油,从泵芯104输油口输送油液,再通过引流支路103驱动调压阀102打开,通过调压阀102调压,驱动喷射泵105工作,形成引流,当进入第一入口的燃油高压高速向出口喷射时,由于负压作用,燃油箱中的油液通过第二入口带入油杯101,从而使油杯101中始终满油。现有技术的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由于驱动调压阀102需要建立很高的压力,因此必须选择大流量的泵芯104,这样就造成其流量远高于泵芯104需要输出的流量,同时也高于驱动喷射泵105所需的流量,造成了流量的浪费;且大流量的泵芯104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大流量的燃油通过调压阀102也会产生噪声,产生噪声污染,影响车辆的NVH(Noise、Vibrat1n、Harshness,噪声、振动、舒适性)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通过设置引流支路的内径小于主油路的内径,和增加回油支路,省去了调压阀,且通过管径的差值形成高压,只需选择较小流量的泵芯即可满足要求,从而减少流量的浪费;同时,较小流量的泵芯噪声小,能够提高整车的NVH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包括连通泵芯输油口的主油路和引流支路,所述引流支路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另一端与喷射泵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主油路的内径大于所述引流支路的内径;还包括回油支路和安全阀,所述回油支路的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全阀连通,所述回油支路通过所述安全阀的打开与油杯连通。优选地,所述引流支路的内径是所述主油路的内径的二十分之一。优选地,所述引流支路的内径为0.5mm。优选地,所述油杯置于所述燃油箱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喷射泵置于所述油杯的底部。优选地,所述油杯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喷射泵的第二入口与所述通口相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引流支路的内径小于主油路的内径,和增加回油支路,使泵芯输油口的燃油由主油路进入引流支路时形成高压,驱动喷射泵工作,从而利用虹吸作用保证油杯中的燃油始终处于满油状态,回油支路可以通过安全阀的打开或者关闭保证整个回路的压力。省去了调压阀,且通过管径的差值形成高压,只需选择较小流量的泵芯即可满足要求,从而减少流量的浪费;同时,较小流量的泵芯噪声小,能够提高整车的NVH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在图1中:101、油杯,102、调压阀,103、引流支路,104、泵芯,105、喷射泵;在图2中:201、泵芯,202、油杯,203、安全阀,204、回油支路,205、主油路,206、引流支路,207、喷射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包括连通泵芯201输油口的主油路205和引流支路206,引流支路206 —端与主油路205连通,另一端与喷射泵207的第一入口连通;主油路205的内径大于引流支路206的内径;还包括回油支路204和安全阀203,回油支路204的一端与主油路205连通,另一端与安全阀203连通,回油支路204通过安全阀203的打开与油杯202连通。通过设置引流支路206的内径小于主油路205的内径,和增加回油支路204,使泵芯201输油口的燃油由主油路205进入引流支路206时形成高压,驱动喷射泵207工作,从而利用虹吸作用保证油杯202中的燃油始终处于满油状态,回油支路204可以通过安全阀203的打开或者关闭保证整个回路的压力。省去了调压阀,且通过管径的差值形成高压,只需选择较小流量的泵芯201即可满足要求,从而减少流量的浪费;同时,较小流量的泵芯201噪声小,能够提高整车的NVH性能。引流支路206的内径是主油路205的内径的二十分之一。该种内径比例能够形成较高压力,且不会造成太大压力对管路造成损坏。当然,引流支路206的内径与主油路205的内径比也可以为十五分之一或者二十五分之一。引流支路206的内径为0.5mm。此种管路的内径基本可以满足300?450千帕的压力,能够满足大多数发动机的要求。油杯202置于燃油箱的底部。以充分利用燃油箱的燃油。喷射泵207置于油杯202的底部。以方便第二入口与燃油箱的连通。当然喷射泵207也可以置于油杯202的其他位置,例如侧壁。油杯20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喷射泵207的第二入口与通口相对。进一步方便第二入口与燃油箱的连通。具体地,油杯202放置于燃油箱的内部,优选置于底部,以充分利用燃油箱的燃油。泵芯201和喷射泵207放置于油杯202的内部,优选喷射泵207放置于油杯202的底部,油杯202的底部设置通孔,喷射泵207的第二入口与通孔相对,即第二入口通过通孔与燃油箱连通;喷射泵207的第一入口与引流支路206连通,喷射泵207的出口与油杯202连通,即出口置于油杯202中。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工作时,泵芯201从油杯202中吸入燃油,将燃油泵入输油口,进而进入主油路205,燃油一部分通过引流支路206进入喷射泵207,通过主油路205与引流支路206的内径差产生高压油路,打开喷射泵207,燃油从喷射泵207的第一入口射入出口时,喷射泵207的第二入口形成负压,使燃油通过通孔进入第二入口,最终通过出口进入油杯202。当回路的压力太大时,通过打开安全阀203,燃油的另一部分流入油杯202,进行泄压;当回路的压力正常时,关闭安全阀203,通过该种方式,保证整个回路的压力。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包括连通泵芯输油口的主油路和引流支路,所述引流支路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另一端与喷射泵的第一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的内径大于所述引流支路的内径;还包括回油支路和安全阀,所述回油支路的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箱输油管路装置,包括连通泵芯输油口的主油路和引流支路,所述引流支路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另一端与喷射泵的第一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的内径大于所述引流支路的内径;还包括回油支路和安全阀,所述回油支路的一端与所述主油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全阀连通,所述回油支路通过所述安全阀的打开与油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翟晓红杨栋漆杰范标李海亮殷红敏翁锐李玉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