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主要包括外壳、内壳、齿轮轴、离心调速部件、端盖以及顶盖;所述外壳前端设置有对导向槽进行润滑的双润滑通道;所述四润滑通道包括一沿由外壳侧壁前端向内水平延伸至导向槽前端的主流道以及一对对称设置在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的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上具有一容纳半流体润滑脂的储油腔,所述支流道呈E型,所述一对支流道的输入端并联在主流道的输出端上,输出端分别输出至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壁的前后两端;所述主流道输入端设置一加油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润滑结构润滑均匀且润滑效果好,有效避免阻转环的长柄部与导向槽内侧壁产生干摩擦而发生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坠安全器,特别涉及一种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防坠安全器是施工升降机上重要的一个部件,要依靠它来消除吊笼坠落事故的发生,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防坠安全器的出厂试验以及后期维护都非常的严格。目前传统的防坠安全器结构在工作时,利用阻转环的长柄部与外壳上的导向槽配合来阻止加压螺母转动,并使加压螺母轴向移动,阻转环的长柄部,防坠安全器长期工作后,由于阻转环的长柄部不停地在导向槽内往复滑动而产生干摩擦,加速了阻转环长柄部与外壳导向槽部位的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润滑功能且避免阻转环长柄部与外壳导向槽部位磨损的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主要包括外壳、内壳、齿轮轴、离心调速部件、端盖以及顶盖;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内壳包括内壳锥形段和颈段,内壳锥形段具有一可与外壳内表面配合形成摩擦副的锥形外表面,以及一可容纳离心调速部件的内腔;内壳颈段伸入外壳中,在内壳颈段与外壳小端部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同轴套装在内壳颈段上的碟形弹簧,并内壳颈段最前端螺纹连接有可沿内壳轴向移动压紧碟形弹簧的加压螺母;所述加压螺母呈T型,该加压螺母的内侧具有一阻转环,在外壳的前端侧壁上具有一沿轴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阻转环包括一与加压螺母固定的环体部以及一垂直向下并伸入在导向槽内的长柄部,该长柄部与导向槽滑动配合,进而使加压螺母沿导向槽方向做轴向移动;所述外壳前端设置有对导向槽进行润滑的四润滑通道;所述四润滑通道包括一沿由外壳侧壁前端向内水平延伸至导向槽前端的主流道以及一对对称设置在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的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上具有一容纳半流体润滑脂的储油腔,所述支流道呈E型,所述一对支流道的输入端并联在主流道的输出端上,输出端分别输出至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壁的前后两端;所述主流道输入端设置一加油嘴。进一步地,所述储油腔位于主流道的输出端处,且储油腔呈椭圆形,所述一对支流道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储油腔长轴径向两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技术通过外侧侧壁前端的四润滑通道来对导向槽内侧壁进行润滑,从而避免阻转环的长柄部与导向槽内侧壁产生干摩擦而发生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为四润滑通道,通过主流道供油,由一对E型道分别对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的两端进行给油,润滑均匀;主流道内的储油腔有储油功能,当没有及时加油时,可利用储油腔内的油供给,保证正常润滑;(2)储油腔呈椭圆形,椭圆形的结构扩大储油腔的体积,增加了储油量,将一对支流道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储油腔长轴径向两端,当防坠安全器高速旋转,可利用储油腔椭圆形的结构,使得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顺利流入支流道内进行润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中润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主要包括外壳1、内壳2、齿轮轴3、离心调速部件4、端盖5以及顶盖6 ;内壳2包括内壳锥形段和颈段,内壳锥形段具有一可与外壳I内表面配合形成摩擦副的锥形外表面,以及一可容纳离心调速部件4的内腔;内壳颈段伸入外壳I中,在内壳颈段与外壳I小端部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同轴套装在内壳颈段上的碟形弹簧7,并内壳颈段最前端螺纹连接有可沿内壳2轴向移动压紧碟形弹簧7的加压螺母8 ;加压螺母8呈T型,该加压螺母8的内侧具有一阻转环9,在外壳I的前端侧壁上具有一沿轴向设置的导向槽10 ;阻转环9包括一与加压螺母8固定的环体部以及一垂直向下并伸入在导向槽10内的长柄部,该长柄部与导向槽10滑动配合,进而使加压螺母8沿导向槽10方向做轴向移动;外壳I前端设置有对导向槽10进行润滑的双润滑通道;四润滑通道包括一沿由外壳I侧壁前端向内水平延伸至导向槽10前端的主流道11以及一对对称设置在导向槽10长轴方向两侧的支流道12,主流道11上具有一容纳半流体润滑脂的储油腔13,支流道12呈E,一对支流道12的输入端并联在主流道11的输出端上,输出端分别输出至导向槽10长轴方向两侧壁的前后;主流道11输入端设置一加油嘴13。本实施例中,为了扩大储油腔的体积并使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顺利输出给支流道,将储油腔13设置主流道11的输出端处,且储油腔13呈椭圆形,一对支流道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储油腔13长轴径向两端。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导向槽润滑时,通过加油嘴加油,润滑油依次经过主流道和E型支流道输出至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的两端,从而避免了当安全防坠器工作时,阻转环的长柄部不停地在导向槽内往复滑动而产生干摩擦;同时在加油嘴加油不及时的情况下,还可利用储油腔内的油进行润滑,保证润滑油的正常供给。安全防坠原理为:升降机正常运行状态,齿轮轴与升降机的齿条啮合,并随之转动,升降机在额定速度内向下运行时,齿轮轴带动离心调速部件正常旋转,离心调速部件的离心块无法克服压簧片的弹性形变力,因此在压簧片的作用下紧贴住离心块座;升降机超负荷运行状态,当升降机下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时,由于齿轮轴带动离心调速部件高速旋转,使得离心块产生足够克服压簧片弹性形变力的离心力,进而将离心块压向内壳,使得内壳随之旋转,加压螺母在阻转环的导向下沿轴向移动压紧碟形弹簧,将内壳的锥形外表面拉向外壳的锥形内表面,利用两者组成的摩擦副形成制动力矩,实现防坠自动制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主要包括外壳、内壳、齿轮轴、离心调速部件、端盖以及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内壳锥形段和颈段,内壳锥形段具有一可与外壳内表面配合形成摩擦副的锥形外表面,以及一可容纳离心调速部件的内腔;内壳颈段伸入外壳中,在内壳颈段与外壳小端部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同轴套装在内壳颈段上的碟形弹簧,并内壳颈段最前端螺纹连接有可沿内壳轴向移动压紧碟形弹簧的加压螺母; 所述加压螺母呈T型,该加压螺母的内侧具有一阻转环,在外壳的前端侧壁上具有一沿轴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阻转环包括一与加压螺母固定的环体部以及一垂直向下并伸入在导向槽内的长柄部,该长柄部与导向槽滑动配合,进而使加压螺母沿导向槽方向做轴向移动;所述外壳前端设置有对导向槽进行润滑的四润滑通道; 所述四润滑通道包括一沿由外壳侧壁前端向内水平延伸至导向槽前端的主流道以及一对对称设置在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的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上具有一容纳半流体润滑脂的储油腔,所述支流道呈E型,所述一对支流道的输入端并联在主流道的输出端上,输出端分别输出至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壁的前后两端;所述主流道输入端设置一加油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位于主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坠安全器阻转环导向槽润滑系统,主要包括外壳、内壳、齿轮轴、离心调速部件、端盖以及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内壳锥形段和颈段,内壳锥形段具有一可与外壳内表面配合形成摩擦副的锥形外表面,以及一可容纳离心调速部件的内腔;内壳颈段伸入外壳中,在内壳颈段与外壳小端部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同轴套装在内壳颈段上的碟形弹簧,并内壳颈段最前端螺纹连接有可沿内壳轴向移动压紧碟形弹簧的加压螺母;所述加压螺母呈T型,该加压螺母的内侧具有一阻转环,在外壳的前端侧壁上具有一沿轴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阻转环包括一与加压螺母固定的环体部以及一垂直向下并伸入在导向槽内的长柄部,该长柄部与导向槽滑动配合,进而使加压螺母沿导向槽方向做轴向移动;所述外壳前端设置有对导向槽进行润滑的四润滑通道;所述四润滑通道包括一沿由外壳侧壁前端向内水平延伸至导向槽前端的主流道以及一对对称设置在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的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上具有一容纳半流体润滑脂的储油腔,所述支流道呈E型,所述一对支流道的输入端并联在主流道的输出端上,输出端分别输出至导向槽长轴方向两侧壁的前后两端;所述主流道输入端设置一加油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同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