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795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变速)传动装置的布置。该变速操纵机构是在设有连体后桥(变速箱、后桥连在一起)的机动三轮车上采用双滑杆、双拨叉的后置挡位定位装置,利用拨杆(拨杆与拨杆轴连在一起)、拨杆轴的移动来分别完成倒挡、Ⅰ、Ⅱ、Ⅲ挡的换挡。拨叉随滑杆的移动由拨杆带动,拨杆在变速箱盖下面的工字限位板槽内限位(变速操纵杆处不设限位装置),保证了机动三轮车工作时不脱挡、不乱挡,并能提高操纵性能。其工作性能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变速)传动装置的布置,尤其为一种采用了双滑杆、双拨叉后置挡位定位装置以及以万向节、传动轴的布置、定位为特点的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机动三轮车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产量逐年上升,市场覆盖面积涉及全国各地。对于沟通城乡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广大农民、专业户、个体经营户发家致富的理想交通工具。连体后桥(即变速箱和后桥连在一起)是近几年来继链传动后桥发展起的新型后桥,逐步被广大机动三轮车生产厂家和用户所认识所利用,大有取代链传动后桥之势。机动三轮车的变速操纵机构不同于小四轮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变速箱固定在机架上,变速杆直接拨动变速箱中的各个拨叉,达到换挡的目的,变速箱与排挡机构不产生相对运动。而机动三轮车的排挡机构的前面固定在机架上,后面与变速箱相连接,变速箱与后桥又通过弹簧钢板与机架相连。机动三轮车在行驶中由于弹簧钢板的振动变形,使变速箱上、下、前、后运动,影响排挡的正确性,这是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的不足之一;其二,机动三轮车前面的操纵部份和后面的变速部分距离较长,变速连接杆件很难直接连接变速箱中的拨叉,要通过许多杆件和摇臂接头连接,加上三轮车另部件加工精度低,杆件与杆件接头处松动,对排挡性能产生极为不利影响;其三,加工装配精度低和驾驶员写作不熟练,同样会影响机动三轮车的变速操纵性能。目前,连体后桥的变速操纵机构主要有单滑杆单拨叉和单滑杆双拨叉两种单滑杆单拨叉是一个拨叉在滑杆上移动,通过弹簧、钢球定位完成倒、Ⅰ、Ⅱ、Ⅲ4个挡位的交换。变速杆靠手感定位;单滑杆双拨叉是两个拨叉在一个滑杆上移动,通过弹簧钢球定位,分别完成倒、Ⅰ、Ⅱ、Ⅲ挡4个挡位的交换,变速杆部分又多了“工字板”限位。比较以上两种结构,单滑杆单拨叉结构简单,但凭手感进行排挡,经验不足,易挂错挡;单滑杆双拨叉有两根拉杆、两根导向杆且又有工字限位板,结构复杂。但因有工字板限位,挂挡时只要把变速杆推到位置即可实现换挡,方便、直观。纵然两种变速操纵机构有以上优点,但由于机动三轮车比小四轮拖拉机有一定的特殊性,致使单滑杆单拨叉脱挡,单滑杆双拨叉乱挡时有发生,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驾驶人员很难控制的问题。分析其原因1、单滑杆单拨叉是一个拨叉装在滑杆上滑动,滑杆上有7个园弧槽,分别控制Ⅲ-空-Ⅱ-空-Ⅰ-空-倒挡,拨叉与滑杆用钢球通过弹簧定位,这样会由于后桥位置的改变、连接杆件的变形、摇臂及各连接处间隙使变速箱拨叉和变速杆的相互位置发生相对变化,就出现了脱挡,有时还出现齿轮打齿现象。单滑杆双拨叉是前后双定位装置,由于加工误差、调整误差、挂挡速度的快慢、变速箱拨叉与变速杆相互位置的相对变化、杆件的变形、摇臂及各连接杆间隙,使前后不可能同时定位。在换挡时变速杆必须通过工字限位板的中间槽(空挡),也就是变速杆在空挡时,变速杆在工字板的限制下起了定位作用,加上变速杆变速时速度较快,而变速箱Ⅰ-倒挡滑移齿轮不一定在正确位置(空挡),Ⅰ-倒挡滑移齿轮有可能向倒挡齿轮接近或啮合。本实用新到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已有技术中“机动三轮车脱挡、乱挡现象以及操纵性能不佳”的弊病,而提供一种设有双滑杆、双拨叉后置挡位定位装置的、能实现不脱挡、不乱挡、操纵性能好的、结构紧凑的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设有连体后桥(变速箱、后桥连在一起)的机动三轮车上采用双滑杆、双拨叉的后置挡位定位装置,利用拨杆、拨杆轴(拨杆连接在拨杆轴上)的移动来分别完成倒挡、Ⅰ挡和Ⅱ、Ⅲ挡的换挡,每根滑杆的挡位槽(园弧)由钢球、弹簧通过变速箱壁孔定位,为了防止滑脱,拨叉随滑杆的移动由拨杆带动,拨杆在变速箱盖下面的工字限位板槽内限位,工字限位板始终不产生位移。拨杆和能够前后运动和径向转动的拨杆轴连接在一起,拨杆轴由万向节、中间轴焊合件和变速操纵杆相连,变速操纵杆处不设挡位限位装置。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实施例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的主视结构图,(人站在机动三轮车的右侧看)附图2为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的俯视结构图,附图3为附图1中的A-A剖视图,附图4为附图1中的B向视图,图示中零、部件及其部位序号1、变速箱体,2、Ⅰ挡倒挡滑杆,3、拨头,4、变速箱盖,5、拨杆轴,6、工字限位板,7、拨杆,8、Ⅱ挡、Ⅲ挡滑杆,9、Ⅱ、Ⅲ挡拨叉,10、万向节叉,11、万向节头十字块,12、圆柱销,13、中间轴焊合件,14、万向节叉,15、滑杆,16、变速操纵杆支承座,17、变速操纵杆拨座,18、变速操纵杆支承座盖,19、变速操纵杆,20、滑杆左盖,21、Ⅰ、倒挡拨叉,22、滑杆右盖,23、钢球,24、弹簧。这种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的工作过程变速操纵杆19通过变速操纵杆拨座17带动滑杆15、万向节、中间轴焊合件13、万向节、拨杆轴5、拨杆7作前后轴向运动和左右摆动,变速操纵杆19作前后运动时均为空挡行程。当变速操纵杆19推向前方向左拨动时,拨杆7也随着在工字限位板6后槽内向左向活动,同时拨杆7带动拨头3→Ⅰ、倒挡拨叉21→Ⅰ、倒挡滑杆2滑动,即为倒挡,反之为Ⅰ挡;当变速操纵杆19推向后方向左拨动时,拨杆7也随着在工字限位板6前槽内向左向活动,同时拨杆7带动Ⅱ、Ⅲ挡拨叉9和Ⅱ、Ⅲ挡滑杆8向左滑动,即为Ⅱ挡挡位,反之为Ⅲ挡挡位。这种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主要由变速操纵杆19、操纵杆支承座16、操纵杆拨座17、操纵杆支承座盖18以及传动轴、变速箱、拨叉、滑杆等零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1)在变速操纵杆19的部位没有设置控制变速挡位的工字限位板6,而工字限位板6锒嵌在后面变速箱体1与变速箱盖4之间,(2)能准确实现倒挡、Ⅰ、Ⅱ、Ⅲ挡、换挡是采用了双滑杆、双拨叉的后置挡位定位装置,该装置由变速箱内的拨杆轴5、设置在轴5上的拨杆7、工字限位板6、拨头3、Ⅰ挡倒挡滑杆2、Ⅰ挡倒挡拨叉21、Ⅱ挡Ⅲ挡滑杆8、Ⅱ挡Ⅲ挡拨叉9、钢球23、弹簧24以及滑杆左盖20、滑杆右盖22构成,(3)拨杆7和能够前后轴向运动和径向转动的拨杆轴5连接在一起,拨杆轴5与万向节、中间轴焊合件13、万向节、滑杆15、变速操纵杆19连接在一起。所说双滑杆、双拨叉后置挡位定位装置中的每根滑杆的挡位槽(圆弧)内由钢球23、弹簧24通过变速箱壁孔定位,拨叉随滑杆的移动由拨杆7带动,拨杆7在变速箱盖4下面的工字限位板6槽内被限位。所说万向节是由万向节叉10与万向节头十字块11焊合在一起而构成万向节。所说中间轴焊合件13与左右两端的万向节头十字块11之间分别通过圆柱销12铰节在一起,且件13与左右两端的万向节头十字块11沿机动三轮车的前进方向可在亦可不在同一个纵向垂面内配置,但需在同一个水平面内配置。本技术的积极效果1、该变速操纵机构避免了单滑杆、单拨叉挡位定位装置中手感换挡定位不准和单滑杆、双拨叉挡位定位装置中前后又不能同时定位之缺陷,保证了机动三轮车工作时不脱挡、不乱挡,并能提高操纵性能。工作性能稳定、可靠。2、该变速操纵机构,既节省了杆件数量,也大大减少了诸多个节头,克服了因多个连接处产生的间隙或三轮车承载后变速箱位移、杆件变形引起拨叉和变速杆之间的距离随意变化而造成变速挡位定位不准现象的弊病。3、变速操纵杆处不设限位装置,故结构紧凑、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三轮车变速操纵机构,主要由变速操纵杆19、操纵杆支承座16、操纵杆拨座17、操纵杆支承座盖18以及传动轴、变速箱、拨叉、滑杆等零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1)、在变速操纵杆19的部位没有设置控制变速挡位的工字限位板6,而工字限位板6锒嵌在后面变速箱体1与变速箱盖4之间,(2)、能准确实现倒挡、Ⅰ、Ⅱ、Ⅲ挡、换挡是采用了:双滑杆、双拨叉的后置挡位定位装置,该装置由变速箱内的拨杆轴5、设置在轴5上的拨杆7、工字限位板6、拨头3、Ⅰ挡倒挡滑杆2、Ⅰ挡倒挡拨叉21、Ⅱ挡Ⅲ挡滑杆8、Ⅱ挡Ⅲ挡拨叉9、钢球23、弹簧24以及滑杆左盖20、滑杆右盖22构成,(3)、拨杆7和能够前后轴向运动和径向转动的拨杆轴5连接在一起,拨杆轴5与万向节、中间轴焊合件13、万向节、滑杆15、变速操纵杆19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进月王仲李治温刘宗江崔占保陈俊其杨观军石淇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淇县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