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5160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作为核单体、有机硅氧烷类单体作为壳单体进行乳液聚合,生成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核壳结构乳液,用作涤纶织物增深剂,利用有机硅连段的柔韧性、成膜性,聚丙烯酸酯质硬、难熔,形成硬核软壳的乳液粒子,在所处理的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凹凸不平、发生漫反射的薄膜,并结合二者的低折射率,使得织物对入射光的吸收量大大增加,反射光减少,达到增强织物色深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过程易操作控制、环保无污染等特点。经此增深剂乳液处理的涤纶织物增深率超过20%,并且色差小、手感柔滑以及对织物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影响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染整助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涤纶织物用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其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水产、医药、国防工业等方面,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节能降耗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印染业用水量占全国制造业第二位,废水排放量则为全国第六,而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7%,因此,节能减排已是该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在保持印染产品染色深度的前提下,减少印染废水排放的有效途径是减少染色过程中染料的投放量,这可以进一步解决染料价格高的经济问题。合成纤维中的聚酯纤维特性是强度高、弹性好、尺寸稳定性好、耐磨,其制成衣服不皱、不缩、不变形、美观挺括,且易洗快干、结实耐穿,是合成纤维纺织品中品种多、产量大、发展快的品种。可是由于涤纶结构上基本没有活性基团,上染位置少,结晶度高,纤维结构紧密,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困难,相比于其他纤维如羊毛、丝等天然纤维及尼龙、腈纶等合成纤维,在染色时存在染色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1为‑H或‑CH3;R2为‑OCH3或‑OC2H5;R3为亚甲基或‑C3H6OOC(CH3)CH2‑;m是选自1~100的整数;n是选自1~500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反应器中加入阳离子乳化剂,再加入占总乳化剂用量为25~50%的非离子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加热并搅拌,控制温度为40~50℃,待其完全溶解后,将丙烯酸酯类单体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持续搅拌,搅拌速度为800~10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2)降低搅拌速度至200~250转/分钟,调节反应温度至70~80℃,将预先配制好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05~0.2%的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的水溶液逐滴加到上述反应器中,控制滴加时间为2~2.5小时,全部滴加完全后,得到带蓝光的透明液,降温至60~70℃,加入预先配制好的浓度为1moL/L碱性催化剂水溶液,调节pH至9~12,得到聚丙烯酸酯核乳液;上述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3)在另一反应器中,加入总乳化剂中余量的非离子乳化剂和水,加热并搅拌,控制温度为40~50℃,待其完全溶解后,将有机硅氧烷类单体和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缓慢加入该反应器中,持续搅拌,搅拌速度800~10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得到预乳化液;所述总乳化剂包括步骤1)的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以及步骤3)中余量的非离子乳化剂;其中,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有机硅氧烷类单体10~20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1~54)按照步骤1)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步骤3)的有机硅氧烷类单体的重量比为1:1~1:3,根据常规亲水亲油平衡值法分别调配乳化剂的用量,将步骤3)得到的所述预乳化液逐滴滴加到步骤2)制备的所述聚丙烯酸酯核乳液中,控制滴加时间为2~3小时,保温反应1~2小时,升高5~10℃后,熟化0.5~1小时,得到所述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所述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1为-H、-CH3中任意一种;R2为-OCH3、-OC2H5中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一波周文张萍顾永欢
申请(专利权)人: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