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789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包括下模型芯固定板、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上模型腔板和上模型芯固定板;上模型芯固定板与上模型腔板上设有连通浇注口;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上模型腔板上分别均匀设有主体型腔,且主体型腔呈圆周均匀分布;圆周轴芯与浇注口、存料仓为同轴圆;中模型腔板上对应浇注口的位置设有存料仓,存料仓与各主体型腔之间设有等长度、等截面的分流道;主体型腔内设有模芯;模芯分别与下模型芯固定板、上模型芯固定板自带的型芯紧配,且模芯贯穿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和上模型腔板。在模板上设置多个型腔,通过一次浇注就能够浇注多个型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
,具体的一种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工业生产中,都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在使用制造产品时,通常采用人工或机械将原料导入型腔内,由于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速度较快的特性(原料注入模具后,一般在2—5秒内开始发泡),所以一次只能浇注一个产品,工作效率不高;如果生产的产品比较小,浇注时候的难度也会加大,使得生产效率会更低;而有些工厂会使用多腔模具,但是这种多腔模具也只能适用于人工操作(人工拌料发泡速度较慢),不适合机器操作;并且,人工手工浇注的产品,同模产品单个重量差异大;此外,当型腔内产品成型后,需要将模具人工分开,需要耗费很大的劳力才能完成。现有的模具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有必要涉及一种新型的浇注模具,来节省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能够同时浇注多个型腔,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包括下模型芯固定板、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型芯固定板、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上模型腔板和上模型芯固定板;所述上模型芯固定板与上模型腔板上设有连通浇注口;所述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上模型腔板上分别均匀设有主体型腔,且主体型腔呈圆周均匀分布;圆周轴芯与浇注口、存料仓为同轴圆;所述中模型腔板上对应浇注口的位置设有存料仓,所述存料仓与各主体型腔之间设有等长度、等截面的分流道;所述主体型腔内设有模芯;所述模芯分别与下模型芯固定板、上模型芯固定板自带的型芯紧配,且模芯贯穿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和上模型腔板。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型芯固
定板、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上模型腔板和上模型芯固定板;所述上模型
芯固定板与上模型腔板上设有连通浇注口;所述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上
模型腔板上分别均匀设有主体型腔,且主体型腔呈圆周均匀分布;圆周轴芯与
浇注口、存料仓为同轴圆;所述中模型腔板上对应浇注口的位置设有存料仓,
所述存料仓与各主体型腔之间设有等长度、等截面的分流道;所述主体型腔内
设有模芯;所述模芯分别与下模型芯固定板、上模型芯固定板自带的型芯紧配,
且模芯贯穿下模型腔板、中模型腔板和上模型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存料仓呈圆锥体,且存料仓小径端与浇注口光滑相连,大径端连通
分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等流道硬质聚氨酯浇注发泡模具,其特征
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政明张政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正泰特种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