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仁炽专利>正文

自行车内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754 阅读:19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变速器,利用一平面突轮机构旋转所产生的角度变化,带动一支或一支以上控制杆的水平位移而操纵变速机构中各单向离合器的动作和两组行星齿轮系统间所设中间环的多重动力传输路径选择,构成一种结构简易、体积小、重量轻、操纵简易,却能产生优异多段速比输出的自行车内变速机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内变速器,是一种将变速机构设置于车轮毂内,藉该变速机构所设齿轮系中的齿速比安排以及速比传输路径的选择与操纵来达到变速、省时或省力的目的,而完整的内变速器包含了行星齿轮系、动力输入源、单向离合器、动力切断机构以及弹簧和相关的输入、输出杆等等;利用动力源输入与动力传输路径的选择而得到至少一种以上不同的速比输出,而此种行星齿轮系的观念早在公元1880年即被提出,到了1895年融合了滑动太阳齿轮的观念产生出具有驱动机构的自行车轮毂技术,而真正商品化成功的内变速器为1896年所创造的利用一杠杆操作中空固定轴内控制杆,以控制太阳齿轮的滑动而得到不同的速比,直到目前有关的内变速器主要设计包含了三速、四速、五速、七速、十二速和将外变速器内变速器结合而成具有内三速外七速的的变速器。由于内变速系统是将传动机构装设于车轮毂中,因此具有如下的功能1、内变速机构设于车轮毂中,可免于外界杂质的侵入,因此变速机构的使用寿命较长。2、无外变速器油污弄脏骑乘者或其他使用者衣裤的缺点。3、变速过程中噪音较外变速器小。4、由于内变速器的变速原理在于运用行星齿轮、太阳齿轮等齿轮系的不同配合,配合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内变速器,系包含轮毂(1)、动力输入驱动件(2)、变速驱动件(3)、固定轴(4)、平面突轮机构(5)、第一行星齿轮系(6)、第一环齿轮(60)、第二行星齿轮系(7)、第二环齿轮(70)、中间环(8)主要部份,其特征在于轮毂以内部中央横置固定轴为圆心旋转,于固定轴上设有两个一组的多组太阳齿轮(61)、(62)及(71)、(72),并在各组太阳齿轮的外围设置以固定轴为圆心旋转的第一行星齿轮系(6)、第二行星齿轮系(7),并使第一行星齿轮系(6)的行星齿轮啮合于第一组太阳齿轮(61)、(62),而第二行星齿轮系(7)的行星齿轮啮合于第二组太阳齿轮(71)、(72),在各行星齿轮系(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炽
申请(专利权)人:刘仁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