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芦荟胶囊在益生菌发酵产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528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5:54
一种芦荟胶囊在益生菌发酵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利用库拉索芦荟原汁与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共发酵,将益生菌芦荟共发酵的产品冻干成粉末或颗粒状,以胶囊的形式包裹,提高产品贮藏期限,降低产品口服时的效用损失,实现产品的最优。在前期实验基础上,经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后,针对益生菌芦荟发酵液的性质进行了测定,包括抗氧化性检测、抗菌能力和抗炎症能力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与芦荟原汁共发酵过程,针对其有效成分利用率、贮藏条件等因素,采用芦荟胶囊的形式保证发酵液的作用,并对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力、抑菌效果及抗炎症作用进行了检测。
技术介绍
芦荟属百合科草本植物,芦荟凝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活性酶及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它具有多重功效,美白、保湿、控油、除痘等作用。并且芦荟提取液常添加在食品、药品、牙膏及化妆品中,不仅具有抗细菌、防止皮肤干裂或油脂分泌多、对治疗雀斑、青春痘和防止脱发、去头肩、消炎、愈合伤口、免疫、抗肿瘤都有极好的疗效。益生菌是指一类对人和动物有益的细菌,指投入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使宿主健康达到最佳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各种食品中更是添加多种益生菌,增强食品营养价值。植物性乳酸菌是从泡菜、腌菜、豆瓣酱等传统的植物性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一类乳酸菌,包括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等。目前人们所食用的酸奶等乳酸菌制品多是动物性乳酸菌发酵而来的;然而植物性乳酸菌与动物性乳酸菌相比,耐酸和耐胆盐能力更强,且能在营养不均的恶劣环境下生存,所以进入人体肠道存活率更高,定植能力更强。故植物性乳酸菌制品在改善肠道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将发酵液以冻干的形式,通过胶囊保存,有效延长了发酵液的保质期;同时避免了口服时胃酸的消化作用,保证了发酵液的有效成分充分被人体吸收;并且减少了活菌的死亡,增强了益生的复合效果。本实验,采用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与芦荟原汁进行共发酵,制备了芦荟胶囊,并对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力、抑菌效果及抗炎症作用进行了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实际需要,提供一种芦荟胶囊在益生菌发酵产品的制备方法;本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是制备芦荟胶囊,采用芦荟胶囊的形式更有利于产品功效的发挥,并对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力、抑菌效果及抗炎症作用进行了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包括下列步骤: 1、芦荟的选择和制备:采选芦荟叶片,剔除带有病斑、软腐的叶片,叶片均重300~400g;叶片采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去除芦荟叶表面皮层,采用榨汁机榨汁,分装后,在离心速度6000 rpm/min下离心10 min,再次分装,制成芦碁原汁; 2、采用巴氏消毒法将芦荟原汁灭菌,在55°C下处理30 min,在4 °C下保存备用; 3、植物乳酸杆菌ATCC8014的活化 A)从-80°〇冰箱取出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接种于5 mL MRS培养基中,在37 V下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B)取过夜培养的植物乳酸杆菌ATCC8014,按1%接种5 mL培养基中,二次活化; 4、发酵:选用二次活化后的植物乳酸杆菌ATCC8014,按5%接种量添加到芦荟原汁中,并辅以10%脱脂乳和2%葡萄糖,在37 °C下发酵48h ; A)发酵后处理:发酵完毕,分装发酵液,采用冻干机冻干成粉末状; B)胶囊的制备:选择海藻酸钠为囊材,以果胶为辅材,胶液总浓度为2%,胶液与菌液体积比为1:1,海藻酸钠与果胶质量比为2:1,CaCL2浓度为0.3 moL / L ; C)采用制备完成的胶囊包裹冻干后的发酵液粉末,制备芦荟胶囊; 5、芦荟发酵液抗氧化性指标的测定 A)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取2ml芦荟发酵液,加入2ml DPPH乙醇溶液,黑暗下室温反应30min,然后用等体积的三氯甲烷抽提,取上清517nm测0D,对照为去离子水加DPPH溶液; B)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取2 mmol/L的硫酸亚铁溶液I mL, 6 mmol/L过氧化氢I mL, 6 mmol/L水杨酸I mL,并加入芦荟发酵液I mL,静置30 min,以蒸馏水为参比,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羟自由基的清除率; C、3,5- 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 a、标准曲线的制作:取8支15mmX180 mm试管,分别编号为O至7,向其中依次加入0、0.2、0.4、0.6、0.8、1.4、1.6、2.0 mL的I 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然后用蒸饱水定容到2 mL再依次加入1.5 mL水杨酸,水浴5 min,取出立即冷却到室温,加21.5 mL蒸馏水,摇匀,在540 nm处测定吸光度; b、样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以标准曲线制作中O号为对照,向15mmX 180 mm试管中加入I mL样品溶液,I mL蒸馏水和1.5 mL水杨酸,水浴5 min,取出立即冷却到室温,加21.5 mL蒸馏水,摇匀,在540 nm处测定吸光度; c、对Fe2+的螯合能力的测定 取0.5 mL芦荟发酵液中加入0.4%的FeS04溶液0.1 mL混合均匀后,再加入0.1 mL1%的抗坏血酸溶液和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I mL,37°C下反应20 min,然后用10%的三氯乙酸去除蛋白6000 rpm, 10 min,4°C,取0.4 mL上清并加入4 mL 0.1%邻二氮菲,室温反应10 min,测定536 nm处吸光度; d、总还原力的测定 取I mL的样品,加入I mL的磷酸缓冲液P H=6.6和1%铁氰化钾溶液I mL,混匀,在50 °C下保温20 min,加入10 %的三氯乙酸溶液I mL,振荡混匀后取I mL的混合液,加入4 mL去离子水和0.1 %的三氯化铁溶液0.4 mL,静置10 min,用去离子水为空白,在700 nm下进行比色,吸光度的值越大,说明还原力越强; 6、抑菌试验 A)活化鼠伤寒、肠炎沙门、志贺301、福氏志贺、单增ATCC、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1、大肠0157、痤疮丙酸杆菌,过夜培养; B)将8株致病菌的菌体浓度调至18CFU/mL左右,分别取100 μ L菌液涂布于LB平板; C)待菌液吹干后,在平板中小心放入无菌的牛津杯;将发酵液上清10000rpm/min离心10 min,向牛津杯中加入发酵液上清; D)37°C培养6-8h,每隔2?3 h观察; E)测量平板中的抑菌圈直径,并照相; 7、白介素-1 β抗炎症因子检测 Α)收集生长状态较好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接种到六孔板中,每孔加入2mL,铺板使待测细胞调密度105cell/孔,(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 B)在5%C02,37 °0培养箱孵育过夜,细胞铺满六孔板底后可加药处理,加LPS(lmg/mL) 2uL培养Ih后,加入芦荟大黄素2.Syg/mL,芦荟大黄素10 μ g/mL,芦荟多糖2.5 μ g/mL,芦荟多糖lSyg/mL,芦荟原汁5 μ g/mL,芦荟原汁50 μ g/mL,发酵液5 μ g/mL,发酵液50yg/mL,继续培养12h; C)取各处理组细胞上清进行ELISA检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与芦荟原汁进行共发酵,制备了芦荟胶囊,并对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力、抑菌效果及抗炎症作用进行了检测。【附图说明】 图1为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发酵液抗氧化参数测定表; 图2为还原糖测定标准曲线图; 图3 ATCC 8014芦荟发酵液抑菌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芦荟胶囊在益生菌发酵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是:(1)芦荟的选择和制备:采选芦荟叶片,剔除带有病斑、软腐的叶片,叶片均重300~400 g;叶片采用75% 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去除芦荟叶表面皮层,采用榨汁机榨汁,分装后,在离心速度6000 rpm/min下离心10 min,再次分装,制成芦荟原汁;(2)采用巴氏消毒法将芦荟原汁灭菌,在55 ℃下处理30 min,在4 ℃下保存备用;(3)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的活化A)从‑80 ℃冰箱取出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接种于5 mL MRS培养基中,在37 ℃下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B)取过夜培养的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按1%接种5 mL培养基中,二次活化;(4)发酵:选用二次活化后的植物乳酸杆菌ATCC 8014,按5%接种量添加到芦荟原汁中,并辅以10%脱脂乳和2%葡萄糖,在37 ℃下发酵48h;A)发酵后处理:发酵完毕,分装发酵液,采用冻干机冻干成粉末状;B)胶囊的制备:选择海藻酸钠为囊材,以果胶为辅材,胶液总浓度为2%,胶液与菌液体积比为1:1,海藻酸钠与果胶质量比为2:1,CaCL2浓度为0.3 moL/L;C)采用制备完成的胶囊包裹冻干后的发酵液粉末,制备芦荟胶囊;(5)芦荟发酵液抗氧化性指标的测定 A)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取2ml芦荟发酵液,加入2ml DPPH乙醇溶液,黑暗下室温反应30min,然后用等体积的三氯甲烷抽提,取上清517nm测OD,对照为去离子水加DPPH溶液;B)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取2 mmol/L的硫酸亚铁溶液1 mL, 6 mmol/L过氧化氢1 mL, 6 mmol/L水杨酸1 mL, 并加入芦荟发酵液1 mL,静置 30 min,以蒸馏水为参比,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羟自由基的清除率;     C)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     a、标准曲线的制作:取8支15 mm×180 mm试管,分别编号为0至7,向其中依次加入0、0.2、0.4、0.6、0.8、1.4、1.6、2.0 mL的1 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然后用蒸馏水定容到2 mL 再依次加入1.5 mL水杨酸,水浴5 min,取出立即冷却到室温,加21.5 mL蒸馏水,摇匀,在540 nm处测定吸光度;     b、样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以标准曲线制作中0号为对照,向15 mm×180 mm试管中加入1 mL样品溶液,1 mL蒸馏水和1.5 mL水杨酸,水浴5 min,取出立即冷却到室温,加21.5 mL蒸馏水,摇匀,在540 nm处测定吸光度;c、对Fe2+的螯合能力的测定取0.5 mL芦荟发酵液中加入0.4%的FeSO4溶液0.1 mL混合均匀后,再加入0.1 mL 1%的抗坏血酸溶液和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1 mL,37℃下反应20 min,然后用10%的三氯乙酸去除蛋白6000 rpm,10 min,4℃,取0.4 mL上清并加入4 mL 0.1%邻二氮菲,室温反应10 min,测定536 nm处吸光度;d、总还原力的测定取1 mL的样品,加入 1 mL的磷酸缓冲液p H=6.6和1%铁氰化钾溶液1 mL,混匀, 在 50 ℃下保温 20 min, 加入 10 %的三氯乙酸溶液1 mL,振荡混匀后取1 mL的混合液, 加入4 mL去离子水和 0.1 %的三氯化铁溶液0.4 mL , 静置10 min,用去离子水为空白, 在700 nm下进行比色,吸光度的值越大,说明还原力越强;(6)抑菌试验   A)活化鼠伤寒、肠炎沙门、志贺301、福氏志贺、单增ATCC、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1、大肠O157、痤疮丙酸杆菌,过夜培养;B)将8株致病菌的菌体浓度调至108 CFU/mL左右,分别取100 μL菌液涂布于LB平板;C)待菌液吹干后,在平板中小心放入无菌的牛津杯;将发酵液上清10000 rpm/min离心10 min,向牛津杯中加入发酵液上清;D)37℃培养6‑8 h,每隔2~3 h观察;E)测量平板中的抑菌圈直径,并照相;(7)白介素‑1β抗炎症因子检测 A) 收集生长状态较好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接种到六孔板中,每孔加入2mL,铺板使待测细胞调密度105cell/孔,(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  B)在5% CO2,37 ℃培养箱孵育过夜,细胞铺满六孔板底后可加药处理,加LPS(1mg/mL) 2uL培养1h后,加入芦荟大黄素2.5μg/mL, 芦荟大黄素10μg/mL, 芦荟多糖2.5μg/mL, 芦荟多糖15μg/mL, 芦荟原汁5μg/mL, 芦荟原汁50μg/mL, 发酵液5μg/mL, 发酵液50μg/mL, 继续培养12h;  C) 取各处理组细胞上清进行ELI...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涛王鑫辛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