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4453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所述的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具有表面微孔内部大孔结构,具体地,所述表面微孔的平均孔径为18.64~22.82nm,内部大孔的平均孔径为0.75~1.64μm。具有这种结构的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作为色谱柱填料时,可以有效降低柱压,内部的大孔结构使被检测物质与微球之间的作用面积进一步增大,增大了保留时间,可以更好的实现物质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表面微孔内部大孔结构的单分散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确切的说是利用改良的种子聚合的方法合成表面与内部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技术介绍
多孔材料,如硅胶、沸石、活性碳、多孔金属、多孔高分子材料等,在工业分离与净化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通常用作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载体以及航天材料等,实现液体和气体的纯化与分离。而多孔高分子材料因其低密度,高孔隙率以及易功能化等特点受到高度重视。在过去几十年中,各种合成的多孔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类、聚丙烯酰胺类、聚丙烯酸酯类和聚丙烯腈类,被相继研制和应用。而多孔聚苯乙烯微球,因其具有简单的制备方法、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能与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相容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单分散大孔聚苯乙烯微球因具有的特殊大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及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作为特殊的材料应用在各种领域,如分离工艺中的吸附材料、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催化剂载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模板以及核聚变靶向材料等。因大孔微球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尤其适合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柱效和改善分离性能。大孔聚苯乙烯微球的研宄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致孔相的存在下,悬浮聚合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聚合结束后,除去致孔相,即可获得在干燥状态下具有永久孔洞的聚苯乙烯微球。从那时起,如何制备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和交联度可控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其制备方法和条件的探宄便成为高分子领域的热点研宄课题,相关的研宄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些文献采用如下的制备方法:(I)El-Aasser等在《Journal of PolymerScience:Part A Polymer Chemistry》杂志 1992,30,235-244 报道了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以线性小分子聚合物作为惰性溶剂相,合成了粒径10 μπι的单分散多孔聚苯乙烯微球,通过改变线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得到不同孔径分布的多孔聚合物微球;(2)李文慧等在《Macromolecules》杂志2000,33, 4354-4360报道了采用两步沉淀聚合的方法,以乙腈或者乙腈与甲苯混合物作为反应介质,合成了几种不同单体相的表面多孔聚合物微球;(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434673A报道了一种单分散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在两步种子溶胀聚合的第二步后实施分离残余单体技术,提高了两步种子溶胀聚合制备单分散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稳定性;(4)此外,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927899A中介绍了利用两步种子溶胀法,合成了 P(St-co-DVB-co-EGDMA)多孔微球,以及专利CN101045755A公开了利用种子溶胀法制备表面官能化的多孔高分子微球。以上所列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微球孔洞大多集中在微球表面,或是只有微球表面有孔而内部无孔,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孔微球的优势,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微球孔洞大多集中在微球表面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所述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具有表面微孔内部大孔结构、单分散性良好、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重复性好,可广泛用于色谱柱填料、吸附材料等领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所述的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具有表面微孔内部大孔结构。具体地,所述表面微孔的平均孔径为18.64?22.82nm,内部大孔的平均孔径为0.75 ?1.64 μ mD一种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将单分散聚苯乙烯种子微球分散于水中形成种子微球溶液,向所述种子微球溶液中加入致孔相,搅拌12-24h,使所述聚苯乙烯种子微球充分溶胀,得到第一溶胀物;所述致孔相包括致孔剂和乳化剂;S2、向所述第一溶胀物中加入聚合前驱体溶液,搅拌8_12h使所述聚合前驱体溶液在所述聚苯乙烯种子微球内充分溶胀,得到第二溶胀物;S3、向所述第二溶胀物中加入稳定剂,在70_75°C温度条件下使所述聚合前驱体发生聚合后,采用离心分离得到聚苯乙烯微球;S4、将聚苯乙烯微球放入萃取剂中除去致孔相,再通过离心水洗、醇洗得到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单分散聚苯乙烯种子微球、致孔剂、聚合前驱体、稳定剂的质量比为(0.5-1): (10.68-12.82): (6.40-12.80): (0.88-1.7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的致孔剂为组分A和组分B的混合物,所述组分A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或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所述组分B为甲苯和/或二甲苯。所述第一溶胀物中各组分浓度为:所述聚苯乙烯种子微球与水的重量份比为(1-2): (115.38-246.15);所述乳化剂的浓度为0.20-0.30wt % ;所述组分A与水的体积比为(1.0-1.2): 30 ;所述组分B与水的体积比为(2.0-2.4): 30。所述步骤SI中加入致孔相后,用细胞粉碎仪处理20_40min。所述聚合前驱体溶液包括引发剂、交联剂和聚合单体,所述的引发剂、交联剂和聚合单体的质量比为(1-2): (15.25-30.50): (4.55-9.09);所述聚合前驱体溶液经细胞粉碎仪处理10_30min。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和/或偶氮二异丁腈,所述的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和/或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所述的聚合单体为苯乙烯。所述的稳定剂为聚乙烯醇和/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的萃取剂为四氢呋喃和/或丙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两步溶胀法对种子微球进行溶胀处理,即种子微球先采用致孔相充分溶胀,这样可以使致孔相优先进入种子内部,为形成内部大孔创造条件和空间;然后再采用聚合前驱体溶液使其充分溶胀。经过两步溶胀处理后,致孔相主要分布于微球中心内部,部分分布于微球表层,而聚合前驱体则主要分布于微球表层,部分分布于微球内部;即所述致孔相和聚合前驱体溶液在所述种子微球中布满所述种子微球,并使所述种子微球体积为原来体积的2-3倍,然后再使所述聚合前驱体聚合形成聚苯乙烯微球。所述微球内的聚合前驱体发生聚合反应后,再使用萃取剂除去致孔相,即可得到表面微孔内部大孔结构的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包括用细胞粉碎仪处理致孔相10-30min,可以将致孔剂粉碎为纳米级小液滴,利于种子微球溶胀吸收。经过多次实验表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工艺设备简单,重复性好,所用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2)本专利技术的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均一,单分散性好,所得微球表面具有微孔,内部具有大孔。经测量,表面微孔的平均孔径为18.64?22.82nm,内部大孔的平均孔径为0.75?1.64 μ m,极大地提高了微球的通透性,比表面积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CN104861102.html" title="一种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具有表面微孔内部大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海林于冰田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