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显示结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328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4:34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移动终端显示结构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结构包括:终端前壳;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屏、粘胶层、玻璃面板;所述显示屏由多个显示构件层叠组成,其中,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显示构件中的背板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配合组成类工型的一体结构。本公开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通过将固定显示屏的框架结构外延转化合成为两侧边框,即节省了框架结构,同时节省出框架的体积空间及框架结构与终端前壳之间的点胶宽度,从而改变了传统显示模组的装配模式,增大了屏占比,实现了无边框或者超窄边框的目的,给用户带来了更加极致的视觉享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带显示屏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这些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两侧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边框。为了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用户要求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终端的边框越来越窄,甚至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两侧为无边框结构。但是,由于传统的显示模组装配模式制约着移动终端无边框或者超窄边框的发展。例如:在现有移动终端的液晶显示屏(LCD)的周侧设置有框架结构,该液晶显示屏装配于壳体时,需要与壳体之间留0.3_左右的安全间隙,玻璃面板与壳体之间需要点胶宽度以供通过点胶的方式粘合在壳体上,再加上壳体厚度等,造成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边框宽度较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边框宽度较宽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显示结构,所述显示结构包括:终端前壳;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屏、粘胶层、玻璃面板;所述显示屏由多个显示构件层叠组成,其中,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显示构件中的背板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配合组成类工型的一体结构。可选的,所述玻璃面板两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显示屏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边框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框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边框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玻璃面板的两侧面共面。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框的顶面至所述背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玻璃面板的上表面至所述背板的距离且不小于所述显示屏的上表面至所述背板的距离;和/或,所述第二边框的顶面至所述背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玻璃面板的上表面至所述背板的距离且不小于所述显示屏的上表面至所述背板的距离。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显示构件中的剩余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安全间距,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显示构件中的剩余部分之间具有第二安全间距。可选的,所述第一安全距离和所述第二安全距离的范围均为0.1mm至0.2mm之间。可选的,所述终端前壳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上端和下端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其中,所述玻璃面板分别与所述上边框之间和与所述下边框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可选的,所述粘胶层为光学胶。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二方面,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显示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通过将固定显示屏的框架结构外延转化合成为两侧边框,即节省了框架结构,同时节省出框架的体积空间及框架结构与终端前壳之间的点胶宽度,从而改变了传统显示模组的装配模式,增大了屏占比,实现了无边框或者超窄边框的目的,给用户带来了更加极致的视觉享受。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图1中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公开,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剖面示意图。本公开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显示结构I,通过调整显示模组12的结构模式,以及与终端前壳11两侧的边框装配的方式,将设置于显示模组12上的框架结构与11两侧的边框合二为一,从而简化该显示模组12的结构,增加了显示屏121的屏占比,达到显示屏121的显示区域无边框或者超窄边框的目的。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等。本公开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I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模组12以及供容置该显示模组12的终端前壳11。其中,该显示模组12包括显示屏121、位于该显示屏121上方的玻璃面板123以及将显示屏121与玻璃面板123粘合的粘胶层122,即该显示模组12由显示屏121、粘胶层122、及玻璃面板123依次层叠设置。进一步地,该粘胶层122可以为光学胶,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利用该光学胶的特点,既可以实现将显示屏121与玻璃面板123固定连接,又可以实现不影响显示模组12的透视效果。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并不限于光学胶,其他既可以实现将显示屏121与玻璃面板123固定连接,又可以实现不影响显示模组12透视效果的胶体均适用于本公开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I。进一步地,本公开的移动终端显示结构I还包括分别位于显示模组12两侧(即用户惯常使用过中移动终端显示结构I的左右两侧,以下通过两侧简称)、供将多个显示构件组合以形成显示屏121的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即显示屏121的多个分散的显示构件通过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的卡配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的各个显示构件通过框架结构整合的技术方案。其中,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为终端前壳11的一部分,即该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为移动终端显示结构I两侧的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将固定显示屏121的框架结构分解出来转化为终端前壳11的一部分,使该框架结构外延合成边框的一部分,即省去了该框架结构。以移动终端显示结构I为手机为例详细说明,现有的无框手机方案都有约2.3mm的边框,其中,根据现有IX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技术,手机的IXD显示区域至IXD外框的边缘距离为1.2mm,同时LCD相对终端前壳需要预留0.3mm的安全间隙,再加上玻璃面板与终端前壳之间的粘胶宽度需要约0.5mm左右的粘胶宽度,另外玻璃面板的左右两侧加上一圈塑胶或者金属的围边,围边的厚度一般都在0.3_左右,总体下来,手机的边框在2.3_左右,视觉上还是有较大边框。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这种方式,利用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对该显示模组12进行预定位,如此可以省去固定显示屏121的框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结构包括:终端前壳;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屏、粘胶层、玻璃面板;所述显示屏由多个显示构件层叠组成,其中,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显示构件中的背板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配合组成类工型的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超艾立新胡绍星颜克胜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