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了一种手脚驱动自行车,包括:自动转向轮;框架;一对车把,其中央部分可转动地铰接到框架的前部的上部的两侧上;前曲柄;水平穿过框架的后部并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上的后曲柄;一对连杆;一对踏板,每个踏板都具有插入到前曲柄中的前端,和插入到后曲柄中的后端,从而踏板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后曲柄之间;后轮,该后轮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的后部上,并设有只在一个方向上转动的空套轮;用于互相连接曲柄传动装置和后轮的空套轮的链条;及可转动地铰接到框架的后部的上部上的车座。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允许使用者同时使用手和脚来向前移动,从而促进了使用者身体的平衡发展并提高了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脚驱动自行车,尤其涉及一手脚驱动自行车,它允许使用者左右移动他/她身体中心以改变他/她的移动方向,从而使用者能够同时使用手和脚。现有技术一般地,用于使用人体产生驱动力的设备包括自行车和踢脚板。普通自行车和踢脚板使用使用者的手改变它们的移动方向,并使用使用者的脚产生驱动力。普通自行车和踢脚板使用使用者的手改变它们的移动方向,并使用使用者的脚产生驱动力,或者使用使用者的脚改变它们的移动方向,并使用使用者的手产生驱动力,从而导致使用者身体的异常发育。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作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手脚驱动自行车,它同时使用使用者的手或脚,已经用于改变移动方向,以向前移动,并允许使用者确保和使用者的走路姿势类似的驱动姿势,从而提高使用者身体的平衡发育,并允许使用者易于学习不会跌落地骑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通过手脚驱动自行车的提供可以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包括自动转向轮;框架,该自动转向轮的前部可垂直地连接到该框架上;一对车把,其中央部分可转动地铰接到框架的前部的上部的两侧上;水平通过框架的中央部分并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上的前曲柄,曲柄传动装置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前曲柄上;水平通过框架的后部并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上的后曲柄;一对连杆,每个连杆都具有可转动地连接到相对应车把的下端上的一端,和可转动地铰接到前曲柄上的另一端;一对踏板,每个踏板都具有插入到前曲柄中的前端,和插入到后曲柄中的后端,从而踏板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后曲柄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的后部上并设置有只在一个方向上转动的空套轮的后轮;用于互相连接曲柄传动装置和后轮的空套轮的链条;及可转动地铰接到框架的后部的上部上的车座,其特征在于,使用者用双手握住连接到车把上的把手,将一只脚放置在一个踏板上,用另一只脚蹬地,并将另一只脚放在另一踏板上,前后交替移动双手,同时交替按压两个踏板,从而向前移动,并且使用者使用一只脚踩在地上,在脚和地面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停止移动。优选地,该叉可以具有锯齿形,从而轮接触该叉的点和转向轴之间的距离改变。该手脚驱动自行车还可以包括转向设备,该转向设备包括转向节臂,它横向倾斜地形成在前轮叉的肩部处,并具有穿过其一端形成的铰接孔;拉杆,其一端通过铰接孔铰接到转向节臂的末端上;及导向杆,它具有穿过其Y形分支的末端形成的铰接孔,从而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到铰接孔上,还具有穿过其中央部分形成的铰接孔,从而导向杆固定杆与框架的前部的下端整体形成,从而垂直于框架的该导向杆固定杆铰接到铰接孔上,并且两端具有与该车把固定杆的两端相同结构,从而连杆易于可分离地连接到导向杆的两端上。本专利技术的手脚驱动自行车同时使用使用者的手和脚产生向前的移动力,从而有效地移动和允许使用者以与走路姿势类似的姿势锻炼,以促进使用者身体的平衡发育。附图简要描述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其中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透视图;附图2是处于操作状态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侧视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框架的透视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车把的透视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曲柄的正视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连杆的透视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踏板的透视图;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车座的透视图;附图9是处于车把固定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侧视图;附图10是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侧视图;附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转向装置的顶视图;附图12是处于手脚驱动自行车转换成普通自行车的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侧视图。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模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透视图。附图2是处于操作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侧视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框架的透视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车把的透视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曲柄的正视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连杆的透视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踏板的透视图;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车座的透视图;附图9是处于车把固定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侧视图;附图10是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侧视图;附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转向装置的顶视图;附图12是处于手脚驱动自行车转换成普通自行车的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手脚驱动自行车的侧视图。如附图2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手脚驱动自行车包括自动转向轮10、框架20、一对车把30、前后曲柄40、一对连杆50、一对踏板、后轮70、链条80和车座90。自动转向轮10使用从普通单格轮和一对轮中选择的一种,它们构造使得,利用预铸方法生产的叉向后倾斜,并且接触该叉的轮胎的一点位于转向轴的后部,从而将省略本申请(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3-0076541的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和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4-0092220所公开的)所提交的轮和自动转向轮10的结构和操作的详细描述。该自动转向轮10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20的前轮叉外壳21上。如附图3中所示,框架20包括安装在其前端处用于安装自动转向轮10的前轮叉外壳21,安装在其后端处用于安装后轮70的后轮叉28,从其前部突出的一对车把固定杆22,形成在其中央部分处的前曲柄外壳24,形成在其后部处的后曲柄外壳25,和包括车座支杆调节杠杆27的车座容纳杆26,该车座支杆调节杠杆具有安装在其后部的上部上的偏心凸轮。此处,车把固定杆杆22、车把连杆23、前曲柄外壳24、后曲柄外壳25和车座容纳杆26与框架20整体形成,从而它们垂直于框架20。车把30具有一对杆构件。如附图4中所示,每个车把30都包括第一车把32、第二车把33,该第二车把的一端插入到第一车把32的一端中,还包括具有用于调节车把31的长度的偏心凸轮的车把调节杠杆34,连接到其上端上的把手31,穿过第一车把32的中央部分形成的车把固定孔35,和穿过第一车把32的下端形成的连杆固定孔36。该车把30可转动地铰接到框架20的车把连杆23上,并利用螺母固定到车把连杆23上,从而使用者用双手握住把手31,并交替移动车把30,以驱动该手脚驱动的自行车。如附图5中所示,前后曲柄40的每一个都构造使得曲柄传动装置46利用螺栓固定到曲柄轴41的一端上,并可转动地连接到前后曲柄外壳24和25上,一对曲柄臂42的末端利用螺栓45固定到曲柄轴41的两端上,并且一对踏板轴43的末端固定地连接到一对曲柄臂42的另一端上。如附图6中所示,球接头51的螺栓部分插入到连杆50的一端中,并使用球接头固定螺母52固定到连杆50上,从而连杆59的末端连接到穿过第一车把30的下端形成的连杆固定孔36上,并且由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脚驱动自行车,包括:自动转向轮;框架,该自动转向轮的前部可转动地垂直地连接到该框架上;一对车把,其中央部分可转动地铰接到框架的前部的上部的两侧上;前曲柄,该前曲柄水平穿过框架的中央部分并可转动地连接到框 架上,曲柄传动装置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前曲柄上;水平穿过框架的后部并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上的后曲柄;一对连杆,每个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相对应车把的下端上,另一端可转动地铰接到前曲柄上;一对踏板,每个踏板都具有插入到前曲 柄中的前端,和插入到后曲柄中的后端,从而踏板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后曲柄之间;后轮,该后轮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的后部上,并设有只在一个方向上转动的空套轮;用于互相连接曲柄传动装置和后轮的空套轮的链条;及可转动地铰接到框架的后 部的上部上的车座,其特征在于,使用者用双手握住连接到车把上的把手,将一只脚放置在一个踏板上,用另一只脚蹬地,并将另一只脚放在另一踏板上,前后交替移动双手,同时交替按压两个踏板,从而向前移动,并且使用者用一只脚踩在地上,在脚和地面之间 产生摩擦,从而停止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镇满,
申请(专利权)人:崔镇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