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调整装置及皮带驱动式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640 阅读:3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张力调整装置及皮带驱动式自行车,在皮带驱动式自行车在从平地开始上坡道或从停止开始踩动时等作用在旋转轴上的转矩上升时,抑制发生皮带跳齿。在平叉(6)上可旋转地安装有椭圆形的驱动皮带轮(18),在驱动皮带轮的旋转轴(12)两端连接有曲柄(14)。在后车轮的旋转轴(22)上设有从动皮带轮(20),皮带(24)缠绕在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支承构件(30)可摆动地设置在与旋转轴同轴的位置上,支承构件具有延伸到皮带张紧侧的张紧侧臂(30A)和延伸到皮带松驰侧的松驰侧臂(30B)。在张紧侧臂的顶端设有与皮带外周面接触的张紧侧惰轮(32),在松驰侧臂的顶端设有与皮带外周面接触的松驰侧惰轮(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皮带驱动式自行车的皮带的张力调整装置 以及具有该张力调整装置的皮带驱动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将支承自行车踏板的曲柄的旋转运动传递 到后车轮的装置,公知有使用缠绕在皮带轮上的带齿的皮带的 动力传递驱动才几构。例如,如图13所示,该动力传递驱动^f几构,在曲柄202的 旋转轴204上设有驱动皮带轮206 ,在后车轮的旋转轴208上设 有从动皮带轮210,在驱动皮带轮206和从动皮带轮210上缠绕 着与它们啮合的带齿的皮带212。在可旋转地支承在旋转轴216 上的支承用具218上设有分别将皮带212从外侧向内侧压的张 紧侧惰轮220、松驰侧惰轮222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上述 旋转轴216位于靠近从动皮带轮210的平叉214上。在这种动力传递驱动机构中,当曲柄202进行旋转,张紧 侧的皮带212的张力因从动皮带轮210的阻力而上升时,张紧侧 的皮带212被张紧,因此张紧侧惰轮220向上移动。这时,松驰 侧的皮带212变得松驰,但由于松驰侧惰轮222通过支承用具 218与张紧侧惰轮2 2 0为 一 体,所以松驰侧惰轮2 2 2绕支承用具 218的旋转轴216向上转动,对皮带212施加更大的张力。这样 张紧侧惰轮220随着皮带212的张力的变化而进行移动,从而松 驰侧惰轮222可以相应于该移动量对皮带212施加张力。专利文献l:日本实开昭第62—163190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l中所记载的动力传递驱动机构中,对于从接近无负荷状态开始增加皮带212张力的响应性差,感到 光蹬却不前进这样的做功损失。另外,如图9所示,自行车在曲柄202旋转一周的过程中, 在踩下左右的踏板203时,出现两次转矩峰值。另外,该峰值 随着平地或坡道等行车状态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动,在从平地开 始上坡道或初始踩动时的峰值变大。此时,当转矩上升,对皮 带212的张力不足时,容易发生皮带212的跳齿现象。另一方面,为了不发生皮带跳齿,也考虑了对皮带施加比 通常大的张力,但是,这样旋转阻力会变大,自行车变得沉重 难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 使转矩变动,也可以瞬时施加适当转矩来抑制皮带跳齿,蹬踏 损失小的张力调整装置及皮带驱动式自行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 置,其特征在于,包括180度旋转对称的驱动皮带轮,其具 有长径部和短径部,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皮带驱动式自行车的 车架上;曲柄,其被连结在上述驱动皮带轮的旋转轴的两端, 在该曲柄顶端安装有踏板;从动皮带轮,其设置在后车轮的支 轴上;环形皮带,缠绕在上述驱动皮带轮和上述从动皮带轮上, 随着上述驱动皮带轮的旋转而进行回转移动;限制构件,其与 上述皮带接触,限制由作用在上述旋转轴上的转矩的变动引起 的上述皮带的松弛。在第l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中,180度旋转对称的驱动 皮带轮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皮带驱动式自行车的车架上,在驱 动皮带轮的旋转轴的两端连结有曲柄,通过蹬踏安装在曲柄顶 端的踏板,使曲柄的旋转轴进行旋转。在驱动皮带轮和设于后 车轮的支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上缠绕有环形皮带,随着驱动皮带 轮的旋转带动环形皮带进行回转移动,由皮带的回转移动带动 从动皮带轮进行旋转。由从动皮带轮的旋转带动后车轮支轴进 行旋转,乂人而传递动力。此时,因为设有具有长径部和短径部的1 8 0度旋转对称的 驱动皮带轮,所以在长径部与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的轴间 距离连线方向成直角之时,相对于短径部与轴间距离连线方向 成直角之时,产生行路差而对皮带施加较大的预备张力。由此, 在从平地开始上坡道或从停止开始踩动时等自行车行驶时施加 了较大的转矩时,可以利用驱动皮带轮的位置对皮带施加预备 张力,响应性良好。另外,通过设置与皮带接触的限制构件, 可以限制由作用在旋转轴上的转矩的变动引起的皮带的松弛, 而且,可以扩大由驱动皮带轮的长径部与短径部产生的行路差。第2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在第l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构件与上述驱动皮带轮一侧的 松驰的上述皮带接触。在第2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中,限制构件因与驱动皮 带轮 一 侧的松驰的皮带接触,所以对皮带的松驰侧施加张力。 因此,可以更进一步扩大由驱动皮带轮的长径部和短径部产生 的行路差。第3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张 力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以在作用在上述旋转轴的转矩达 到最大的曲柄位置时,上述驱动皮带轮的上述长径部相对于上 述驱动皮带轮与上述从动皮带轮的轴间距离连线方向成直角的 方式,将上述驱动皮带轮连结在上述旋转轴上。在第3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中,因为以在自行车行驶 时曲柄每旋转l周的过程中产生的转矩达到最大的曲柄位置 时,驱动皮带轮的长径部相对于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的轴 间距离连线方向成直角的方式,将驱动皮带轮连结在旋转轴上, 所以对于曲柄的每次旋转,都能在转矩达到最大时对皮带施加 预备张力。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皮带的张力不足而发生皮带跳 齿。第4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在第l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 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构件包括支承构件,其可摆 动地设置在上述车架上,具有延伸到上述皮带的张紧侧的张紧 侧臂和延伸到上述皮带的松驰侧的松驰侧臂;张紧侧限制构件, 设置在上述张紧侧臂上,并与上述皮带的外周面接触;松驰侧 限制构件,设置在上述松驰侧臂上,并与上述皮带的外周面接 触。在第4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中,支承构件可摆动地设 置在车架上,支承构件具有延伸到皮带的张紧侧的张紧侧臂和 延伸到皮带的松驰侧的松驰侧臂。设置在张紧侧臂的张紧侧限 制构件与皮带的外周面接触,设置在松驰侧臂的松驰侧限制构 件与皮带的外周面接触。当曲柄进行旋转,皮带的张紧侧的张 力因从动皮带轮的阻力而上升时,皮带被张紧,因此,支承构 件发生摆动,张紧侧限制构件向规定方向移动。此时,皮带的 松驰侧变得松驰,但支承构件发生摆动,松驰侧限制构件向压 靠皮带外周面的方向移动,对皮带施加张力。由此,即使在发 生了转矩变动的情况下(从停止开始踩动的情况,从平地开始 上坡的情况等情况),也可以迅速对皮带施加必要的张力,另夕卜, 通过张紧侧限制构件与松驰侧限制构件可以进 一 步扩大由驱动 皮带轮的长径部和短径部产生的行路差。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皮带的张力不足而发生皮带跳齿。第5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在第4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支承构件的摆动中心设置在与上 述旋转轴同轴的位置。在第5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中,因为将支承构件的摆 动中心设置在与旋转轴同轴的位置,所以难以发生由安装误差 引起的性能差异。另外,简化支承构件的支承结构及部件构成, 可以实现低成本化。另外,在驱动皮带轮一侧,可以对皮带的 松驰侧施加张力,/人而可以进一步扩大由驱动皮带轮的长径部 和短径部产生的行路差。第6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在第4或第5技术方案的张 力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构件的摆动中心与上述 松驰侧限制构件之间的距离比上述支承构件的摆动中心与上述 张紧侧限制构件之间的距离大。在第6技术方案的张力调整装置中,因为支承构件的摆动 中心与松驰侧限制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180度旋转对称的驱动皮带轮,其具有长径部和短径部,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皮带驱动式自行车的车架上;曲柄,其连结在上述驱动皮带轮的旋转轴的两端,在该曲柄顶端安装有踏板;从动皮带轮,其设置在后车轮的支轴上;环形皮带,缠绕在上述驱动皮带轮和上述从动皮带轮上,随着上述驱动皮带轮的旋转而进行回转移动;限制构件,与上述皮带接触,限制由作用在上述旋转轴上的转矩的变动引起的上述皮带的松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靖正
申请(专利权)人:普利司通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