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明方专利>正文

踏溜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37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站立踩踏行使的踏溜车,它的结构是采用在车身架上的一端连接一踏力驱动机构,其中此踏力驱动机构是采用双踏杆结构作为力驱动机构,并且此踏力传动装置还与车身架后侧左端的驱动轮相连接,从而通过在踏力传动装置中的双踏杆上施加踏力后,就可以通过其带动车身架后侧左端的驱动轮转动,从而为整个车体提供行使动力的同时能够使双脚同时得到运动,由于采用了两级增速机构,从而提高了车体动力机构对于驱动力转换的使用效率,并且提升了车体整体的行使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溜板车,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双脚站立踩踏提供 动力驱使车体行驶的一种脚踏式踏溜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越 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提倡健康环保生活的重要性,注重对自身身 体的锻炼,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运动和娱乐的热爱与需求。先前有人专利技术出一种"滑板车",这种滑板车的主要结构是采用 在一个长踏板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方向轮,方向轮上部还连接有一个把 杆,同时长踏板另一端连接有一个从动轮,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 用者一只脚支撑在踏板上,另一只脚向后猛蹬地面,依靠蹬力作为推 进力,驱使滑板车行使。这种滑板车对于人体驱动力的转换使用率非常的低下,同时行使 时速也较慢,此外此类滑板车对于路况的依赖性较高,只能够使用于 较平坦的路况。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创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需要有一种技术 手段来解决,并消除并改进先前技术中的种种缺陷,而设计出了一种 踏溜车。其中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踏溜车,依此来 达到使使用者可以更好的依靠双脚踩踏力为踏溜车提供动力来源,让使用者的双脚同时得到相同运动量的运动,使之达到可以匀速行使的 目的,并且提高了踏溜车整体爬坡能力,与行使速度,满足了不同环 境与路况的适应需求,可以成为一种适用于中短途路程的代步交通工具。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踏溜车来说,要达到其目的的方法是通过,提供一种踏溜车的驱动和传动技术方案,其包括 一车身架,一 踏力驱动装置, 一前行装置, 一把杆,其中通过利用在该车身架后侧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一驱动轮,一 被动轮,之后通过利用所述把杆连接在'丰身架前端,并在其底部连接 有一方向轮,从而达到保持车身整体平衡与前行效果,并且能够通过 对把杆施加转动力的同时达到控制整个车身行使,确定方向的目的, 之后利用在车身架上连接着所述踏力驱动机构,其中此踏力驱动装置 是采用双踏杆结构作为力驱动机构,并且此踏力驱动装置还与车身架 后侧左端的驱动轮相连接,从而通过在踏力驱动装置中的双踏杆上施 加踏力后,就可以通过其带动车身架后侧左端的驱动轮转动,从而为 整个车体提供行使动力,达到了双脚同时运动的目的,由于采用了改进过的力传动机构,从而提高了对于驱动力转换的使用效率,并且提 升了行使速度。以下将结合图示与详细描述,为了让审查员更加了解 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踏溜车的结构示意图,是用来表达踏溜车具体结构形 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踏溜车踏力驱动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用来进一步表达图1中踏溜车的结构连接情况。图3:是本专利技术踏溜车的侧视图,用来进一步表达图1中踏溜车的整 体结构形态。图4a:是本专利技术踏溜车踏力驱动机构的形成原理与使用状态的局部 示意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踏溜车踏力驱动机构的形成原理与使用状态的局部 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踏溜车的防止侧翻把杆g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籍图式说明本创作之内容,特色实施例,供审查人员对本 案有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l,图2,图3,图4a,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踏溜车的 專交佳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包括 一车身架(l), 一把杆 (2), 一踏力驱动装置(3),和一前行装置(4)。所述车身架(1 )其包括 一桥形架(11 )其呈弧状管形,其一 端连接有一前头管(19),其另一端连接有一轴承座(13)所述轴承 座(13),呈贯通管状体,其管体内设有两轴承,其管体外表一侧连 接着一主架(l2),所述主架(12)靠近一末端处平行设有第一贯通 孔(151),第二贯通孔(152),所述第一贯通孔(151 )呈贯穿所述 主架(12)状,其内部镶有两轴承,此外所述主架(12)另一末端所述第二贯通孔(152)处还连接一轴套管(16),所述轴套管(16)呈 管状向左侧一方伸展,其内部通口呈贯通所述主架(12)状,两端各 镶有一个轴承。其中位于所述车身架的上部表面覆盖有一罩壳(5), 其通过小螺钉与所述车身架(1)固定。所述前行装置(4)包括 一驱动轮(41), 一被动轮(44), 一方向轮(42), —驱动轴(43), 一后件(45), 一一皮动轴(431),所述驱动轮(41 ),所述被动轮(44),与所述方向轮(42)均 为塑料轮毂的实心轮,所述驱动轮(41)中间设有金属嵌件,所述驱 动轮(41 )是通过其中间的金属嵌件来和'所述驱动轴(43 )作固定连 接的,同时所述被动轮(44 )和所述方向轮(42 )中间各镶有两轴承,所述驱动轮(41 )与所述驱动轴(43 ) —末端呈固定链接,所 述被动轮(44 )利用镶嵌在其中心的轴承与所述被动轴利用镶嵌在其 中心的轴承与所述被动轴(431)的一末端呈旋转连接,之后通过利 用连接在所述驱动轮上的所述驱动轴(43 )安装在所述主架(12)上 的轴套管(16)中从而可以使所述驱动轮(41 )可旋转固定在所述主 架(12)左侧,所述后件(45)呈L形,其一端设有第一构件(453 ), 第二构件(451),所述第二构件(451)上设有一孔(452),其中连的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孔(452),并利用螺母固定在所述后件(45) 的所述第二构件(451) —侧上,之后利用所述后件(45)固定连接 在所述主架(12) —末端,从而使所述净皮动轮(44)可旋转固定在所 述主架(12)右侧,所述方向轮(42)连接在所述把杆(2)上,所述把杆(2)包括 一手把部(21), 一折叠部(22), 一前 叉(23)与一刹车部(24),所述手把部(21)设置在所述把杆(2) 顶端用于控制所述把杆(2)旋转方向,所述前叉(23)设置在所述 把杆(2)底部,所述折叠部(22)设置在所述手把部(21)与所述 前叉(23 )之间,其通过在所述折叠部(22 )上安装一折叠铰链(221 ) 使得所述手把部(21 )与所述前叉(23 )得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 把杆(2),同时其分离时还可以起到折叠功效,所述前叉(23)可旋 转连接着所述方向轮(42),所述刹车部(24)连接在所述前叉(23) 上,所述刹车部(24)包含 一刹车片(—241),其利用杠杆原理使其 上部一支点可旋转连接在所述前叉(24)上, 一固定片(24"固定 在靠近所述刹车片(241)上方,并且其上部设有一个小孔,之后通 过在所述刹车片(241 )—端连接有一刹车线(243 ),所述刹车线(243 ) 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片(242)上的小孔连接在一刹车把(244)上,所 述刹车片(241)与所述固定片(242)之间的所述剎车线(243 )上 套有一弹性元件(245 ),从而通过利用所述刹车把(244)牵拉控制 所述刹车线(243 )从而带动下部所述刹车片(241 )与所述方向轮(42 ) 做挤压摩擦从而阻止车体移动,并且通过所述弹簧(245 )在刹车把 (244)松开时使所述刹车片做回位运动,之后通过所述把杆(2)连接在所述前头管(19)上,并形成 可旋转连接,从而结合所述连接在位于所述主架(12)左侧的所述驱 动轮(41 )与右側的所述被动轮(44),就可为所述车身架(1 )提供 平衡支点,同时起到前行效果,并且通过对所述手把部(21 )施加旋转力时就可以带动所述前叉(2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踏溜车,其包括:一车身架,一把杆,一踏力驱动装置和一前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架包括:一前头管,一桥形架,一主架和一轴承座,所述桥形架一端固定连接着所述前头管,其另一端连接着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管体内设有轴承,其外表一侧一体连接着一主架,并且所述主架一末端处上设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呈贯穿所述主架状,所述主架靠近末端的所述贯通孔处连接有一轴套管,所述轴套管向左侧伸出,所述轴套管内部通口呈贯通所述主架状,其中连接在所述桥形架一端上的所述前头管可转动连接着所述把杆, 所述把杆包括:一手把部其位于所述把杆上部,一前叉其位于所述把杆下部,所述前叉与所述主架上连接有一所述前行装置, 所述前行装置包括:一驱动轮,一个被动轮,一方向轮,一驱动轴,一后件,与一被动轴,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轴一末端呈固定链接;所述被动轮与所述被动轴的一末端利用轴承旋转连接,之后通过所述驱动轮上固定的所述驱动轴,插入所述主架上的所述轴套管中并从另一侧穿出,从而使其位于所述主架左侧,所述后件一端设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上设有一孔,其中连接在所述被动轮上的所述被动轴穿过所述后件的所述第二构件上的所述孔,并利用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后件的外侧,之后利用所述后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架一末端,从而使所述被动轮可旋转固定在所述主架右侧,同时所述方向轮可旋转连接在所述把杆的所述前叉上,所述车身架上还连接着所述踏力驱动装置, 所述踏力驱动装置包括:一踏力驱动机构,一传动增速机构,所述踏力驱动机构包括两驱动单元,其中每个驱动单元包括: 一定位轴,其以一体构造方式连接在所述桥形架两侧, 一踏杆,所述踏杆一末端旋转连接有一踏脚,其下侧一体各连接有一连接臂,所述的连接臂上利用销件旋转连接着一旋转臂,所述旋转臂两端各设有一轴承, 所述位于车身架右侧的所述旋转臂的一端所述轴承孔上连接有一第二轴单元, 所述第二轴单元包含:一第二中心连件,一第二轴端与一曲柄部,所述第二中心连件连接在所述曲柄部的一侧末端上,同时所述第二轴端连接在所述曲柄部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中心连件相反方向上的一末端上,所述第二轴端通过插入所述旋转臂一端所述轴承孔内形成旋转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二轴单元连接在所述旋转臂上, 所述位于车身架左侧的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所述轴承孔上连接有第一轴单元,所述第一轴单元包括: 一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一侧面中心位置上一体连接着, 一第一中心连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明方
申请(专利权)人:庞明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